APP下载

企业在湘绣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

2015-03-18唐利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湘绣学徒校企

□唐利群

一、现代学徒制的起源与发展

师徒制历史悠久,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技能传授方式,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典范,通过这种方式,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手工艺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手工业文明。但随着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变革,大规模的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学校教育兴起,传统的师徒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进入20 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了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与经济、生产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威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徒制重返人们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度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突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经济发展的新方法。现代学徒制着重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者是企业和学校。它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和单纯的学校教育,而是职业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二、企业在湘绣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作用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自开办以来就相继与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湖南湘绣城、再红湘绣、金球湘绣、伊飞湘绣有限公司等湘绣骨干企业深度合作,开设了订单班,依托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等实训场所,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融入现代高职教育之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手绣制作工(湘绣)”职业标准,共同开发《湘绣技法》等核心课程,实行“大师(企业技术人员)+教授(学校教师)”同堂教学,合作培育湘绣高素质专门人才。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毕业生进入企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现代学徒制不仅仅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在企业”和“由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属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国外的经验证明,要使现代学徒制实施成功,企业必须参与其教学过程和组织管理。企业不仅要成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场所,更需要作为主体,全方位参与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决策,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因为“企业”这一主体的加入,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及办学模式“灵活性”特色才得以进一步彰显,才能有效改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所带来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上课和上岗、知识和技能相脱节的弊端,所培养的学生才能更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才能适应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现代学徒制是以岗位资格标准与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为形式,以校、行、企的深度参与和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实施成功的前提。总之,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合作企业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能手等专业教学教育资源,调动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

然而,从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来看,一是学生(学徒)由职业院校自己选拔,教学计划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制定,教学实施主要由院校老师在校内进行,教学评估主要由职业院校主导,无形之中削弱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二是企业以营利为目,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培养义务与待遇条件,更何况经企业培养了的学生(学徒)有外流的风险;三是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技术支撑作用和员工队伍素质需要提升等认识不到位。如此种种,导致目前现代学徒制实施,多半是“校热企冷”。

三、促进企业参与湘绣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制订激励参与的政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通过“以师带徒”的教学模式来落实,而“校企合作”则是制度层面的保障模式。现代学徒制推行成功的国家,都与国家的政策、措施保障是密不可分的。英国重构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史上比较成功的范例,具有借鉴意义。早在1964年,英国就出台了《产业训练法》,规定学徒培训可得到政府补助金支持。在1993年,出台学徒制改革的新政策《现代学徒计划》,规定由政府提供资金资助,并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经济利益是促使企业参与学徒制最重要的因素,要激励企业参与学徒制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政府支持显得成为重要。政府财政可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规模、成本,适当拨款支持或是利用税收扶持、奖励学徒等,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采取校企双赢的招生招工方式。根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技能人才需求,面向职业岗位工作需求,校企共同确定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共同招生,或由学校负责招生,企业组织文化宣传和面试。企业、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培养名单,建立“现代学徒制班”。学校、学生、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校与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构建“双主体”办学机制,确保校企长期、稳定、规范化合作。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直接就业,企业可以直接获益,并降低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三)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要有效对接。学校应通过校企协商,把职业标准、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丹麦职业技术学校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学制长短和教材选用、教案编制等等,都是依照丹麦教育部的有关规章,对应劳动力市场前景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由学校和供需企业单位见面,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数量、方向和素质要求,因此,较好地解决了学习对口、人才对路的问题,避免了毕业生过剩或供不应求的矛盾。只有校企有效对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实现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课程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对接,校外的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交替进行。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才能真正成为共同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需求。

(四)提升企业对人才质量的满意度。除了经济利益的因素,企业更关注学生(学徒)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提升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必须建立以目标考核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特别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一要注重过程监控,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工”与“学”的教学目标,定期检查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反馈、沟通,克服传统职教注重受教育过程,忽视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目标和效果的弊端,确保学习质量;二是建立各项评优及学生(学徒)创作成果展示活动平台,如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可通过开展优秀学徒、金牌绣女、最美湘绣绣女、优秀技能手、优秀设计师等的评比,组织如工艺技能等方面的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毕业开放展示周展示学生学习创作作品和先进事迹,多措并举激励学生成长;三是要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使现代学徒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并全面体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 号)

猜你喜欢

湘绣学徒校企
湘绣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中湘绣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