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创新型、服务型化药类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

2015-03-18孙雅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孙雅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中,河北省积极参与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承接京津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功能和产业转移,打造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平台。

为了满足“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河北省必须培养具有自主创新和服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质量的具有自主创新和服务特色的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就成为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经济产业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格局奠定后,三地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不是谁大谁小,而是平等性的互相补充。通过承接京津产业,带动河北省产业升级,重点承接京津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功能和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转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二、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培养创新型、服务型高素质人才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新常态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作为京畿之地,必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服务,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和谐宜居之都服务,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河北必须改变与京津落差过大的局面,利用北京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辐射要素的巨大机遇,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北省主要承接京津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这就要求河北省职业教育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服务河北省,为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服务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创建“多途径、开放式”化工医药类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河北省在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中,都落后于京津地区,而河北省职业教育是服务于京津冀三地,所以河北省的职业教育必须联合京津冀三地行业、企业,制定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三地行业、企业为主导,学校做好教学服务工作,培养创新型、服务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二)联合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按照三地行业、企业的要求,从企业出发,在企业各个岗位开展有效的教学。立足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特点,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主要学习领域重点建设,开展项目化教学。结合企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把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完成车间就是课堂、岗位内容就是课程内容、岗位技能就是学习技能的转变,形成“三地行业、企业确定培养任务,三地行业、企业建立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京津冀统一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会有更多的高校在河北省建立分校。而京津冀三地的教育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迫切要求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能统一人才培养评价,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所以要联合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定统一标准,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以三地行业、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自发性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创建“多途径、开放式”化工医药类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人才质量评价不再以学校、教师为主导,而是以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创建“多途径、开放式”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政府牵头组织,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任务,构架专业课程,提炼专业核心能力。三地行业、企业确定培养任务,学校做好教学服务,三地行业、企业制订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包,组织从业人员资格和技能等级考试与认证,形成符合各方需求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和机制,这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驱动,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评价方式。

在建立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系和机制上,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不论是政府还是职业院校要认可三地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组织者的地位。政府部门要积极牵头组织,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任务,以行业、企业为办学主体,学校做好教学服务。第二,学院根据专业设置,组织不同行业、企业人员,根据具体专业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方法。行业、企业人员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学徒制,发扬企业优势,传承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行业及企业文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相结合,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传承职业道德中的以德为先,尊师重道,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可以把优秀的校园文化带进企业及企业职工培训中,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第三,三地行业、企业共同建立化工医药技能人才资源库,统一标准,创建“多途径、开放式”化工医药类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以河北省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大型化工医药骨干企业、行业研发中心、实训基地为载体,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为领衔人,将这些领衔人纳入人才资源库。根据不同专业,在资源库中选择不同高技能人才,形成技能大师带高徒的技能传承模式,鼓励技能大师悉心传艺、热心带徒,让宝贵的高技能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四、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明确了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三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北省积极参与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承接京津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功能和产业转移,打造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平台。河北省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创新和服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探索和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以三地行业、企业联合作为第三方,共同制定高职院校化工医药类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现代多途径、开放式的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满足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1]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2014 -2 -26

[2]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2014 -11 -9

[3]赵敏.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举措[J].经营与管理,2015

[4]李作章. 同行评价:欧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J].职业技术教,2012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协同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