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5-03-18张晓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河南旅游业

□张晓峰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目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却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普遍理解和认识,结合河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可以将其定义为:一切以自然的、生态的以及原生性的地域特色文化或景观为主要吸引物,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

(一)资源丰富,结构完善。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为河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柱。目前,河南省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如洛阳的龙门山、焦作的云台山、嵩县的嵩山等等。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这对于河南省发展生态旅游来说,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河南省在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深度开发,使其具有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成为河南独有的文化景观。另外,河南还将自然与人文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在转化文化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将河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更好地统一起来。

河南省的许多生态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大力的宣传策划,成功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其中,做得比较出色的要属河南焦作。焦作市在近几年的宣传过程中,着重以山水生态游中的云台山为代表进行推广,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河南省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正全面打造以伏牛山,南太行山的山水生态景观为依托的生态旅游项目,并着力培养山水经典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旅游,如“大黄河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出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精品路线。

(二)开发模式多样化。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获取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想达到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将旅游系统进行统一开发规划,使旅游的发展同当前城市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并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争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利益。另外,河南省要依托全省的生态产业,对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转变,并使生态体系中的各个分体系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三山”联合开发。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多会选择一些能够释放压力,感到轻松愉悦的旅游项目,山区生态旅游就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旅游的亮点所在。河南省正在着力打造“三山”联合开发的生态游规划。大别山、桐柏山以及伏牛山分别位于河南省的西、西南及南部,而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为联合开发提供了区位优势。“三山”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等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各种制约因素,都对其各自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联合开发才是河南省进行山区生态旅游的关键。

(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游。在开发过程中,河南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合理规划,使农业景观和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改善景观的异质性和观光环境,增加全省观光农业的经济效益,将旅游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农游合一”的新局面。

(三)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湿地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在湿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时,要保护湿地的旅游资源,又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是河南省目前成功开发的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它连接了河南的三门峡、焦作和济源、洛阳等地,面积达到6.8 万公顷。例如三门峡黄河湿地旅游区,已成为河南省的冬季旅游的典范。

(四)用“绿色”包围“红色”。河南省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大胆创新,融入了生态游这一绿色的因素,使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和谐共鸣。河南信阳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拥有市级以上文化保护单位360 多处,打造“红色”品牌是其文化旅游的首选。厚重的红与怡人的绿相映生辉,使新县在“红”、“绿”中实现了山水特色与文化的交融,也为河南生态游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四、河南省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生态游的观念有待提高。一是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对生态游的认识还有许多的误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到位。二是由于意识落后,只是将生态游简单地认为是“观赏自然景观,回归自然”的活动,这种认识就会引发许多的矛盾和问题,更容易导致旅游经营管理者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肆意破坏。

(二)生态旅游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支柱。我国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结构、制度上来说,都是比较模糊的,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河南省虽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生态旅游法律化的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相关部门在履行各自的法定职责时并不严谨,这就导致了河南省生态旅游法律的缺失,这给其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三)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开发。由于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模糊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河南省在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无法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起来。旅游管理部门在考虑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多重目标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决策,并且,对旅游的各个相关行业,如交通、餐饮等都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河南省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仍然按照传统大众旅游的方法进行规划,这必然满足不了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的需要。

(四)缺乏专业人员,服务质量跟不上实际需求。生态旅游主要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它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素养,而服务人员也应懂得一定专业知识,才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服务。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就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无法达到生态旅游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五、河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改变传统观念。目前,河南省的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初期阶段,并不具备成熟旅游业的特点,而生态旅游更是处于发展的“哺乳期”。河南省要想使旅游的发展达到一个崭新的局面,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教育,确定科学的发展思路。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改变传统大众旅游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另外,河南省还应该创建生态游发展的平台,将其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系统化,并建立一个合格均衡的制度,达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二)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许多旅游经营者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为了经济利益,对生态景观肆意破坏,从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由于人们的素质不高,在游览景区时,没有形成环保意识,许多不文明行为时常发生。因此,为了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以国内外的立法经验为依据,对生态旅游进行专门立法,从而使河南的生态旅游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

(三)构建绿色经营机制。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为了谋求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共赢,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中应坚持绿色的营销理念,并将所要承担的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的经营机制,需要在生态旅游开发的早期就进行规划,并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之中,更需要用环保的理念来指导。

(四)深层次挖掘,拉长生态游产业链。河南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的核心竞争点也转移到了新兴的生态旅游方面。而要想使河南省的生态旅游作为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势必就需要对其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一方面,对于河南省具有特色的生态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打造河南生态游的产业品牌,进一步带动生态旅游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在对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的同时,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使旅游地的各项旅游条件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五)培养专业性人才,辅助生态旅游的发展。由于生态旅游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因此,就需要有专业性的人员来参与和支持。而目前,河南省正在对各旅游企业进行改革整理,但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性的从业人员,对河南省的生态旅游来说,是极其有帮助的。

另外,各生态旅游景区还应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帮助景区发展经营的同时,也不断地纠正和规划景区的经营管理,从而确保景区发展的生态化。

[1]杨喜鹏.关于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J].生态经济,2014

[2]李东芳.河南省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朱玉芳. 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开发的简要评价[J].河南林业科技,2008

[4]林绍贵.河南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河南旅游业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