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
2015-03-18朱晓丽
□朱晓丽
一、引言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人民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大步踏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腾飞,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都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巨大成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不仅包括毛泽东思想,同时还包括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展和继承,是指导我国进行改革开放思想指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事物矛盾问题精髓”和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本文重点就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改革开放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并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两次历史性的转折。第一次转折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转折是邓小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我党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都是抓住了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成功地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毛泽东哲学思想会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也就是其开放性,它是指导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武器。在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建国初期经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理论的实践成果是我党进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
三、两者的关系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现实情况、文化特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包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何合理地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怎样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经济建设时期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创新其内容。
(二)关系分析。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既一脉相承又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又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合理内容,它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检验实践的标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等思想进行了发扬。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工作都受到了邓小平理论的影响,这既是邓小平理论的作用,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哲学原理。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论断是由毛泽东提出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哲学原理指导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是它的鼎盛时期,包括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所以中国要发展,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由当时我国经济落后的条件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经济发展依旧陷入了停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国内民众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国必须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历史条件和政治制度对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改革。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的实现。
(二)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实事求是观点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重点将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了解其发展的规律性,以认识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其理解为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上面的拨乱反正,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定为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和精髓,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
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注重从实际的国情出发,认真分析和总结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得出的结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和要求,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在中央、地方的实际情况下,大胆进行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的方式。在农业上,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条件,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我国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三个“有利于”,这为改革开放中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
五、结语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又加入了自身的认真领会和学习,吸收了许多其他思想流派的有利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国际地位上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武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1]李鹏,陈答才.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J].理论学刊,2012,8
[2]李文苓.重视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19 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2,10
[3]胡艺华,彭继红,建国初李达推进毛泽东哲学思想大众化主要方法初探[J].江汉论坛,2011,2
[4]杨瑞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兼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5]南武.“毛泽东遗产:思想·道路·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0 次年会在湘潭举行[J].中州学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