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在初中学校体育开展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15-03-18王月琴浙江省宁海县西店中学浙江宁海315613
□王月琴(浙江省宁海县西店中学 浙江 宁海 315613)
卡巴迪在初中学校体育开展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王月琴(浙江省宁海县西店中学 浙江 宁海 315613)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体育学校教育的经验,对在初中学校体育课堂开展卡巴迪运动教学进行实践研究,谨此希望能够提升当前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功能性。
卡巴迪 初中学校 学校体育 实践研究 对策建议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着时代的更替,我国国内居民的主要需求已经不再是对物质的需求,而是对文化和精神的需要。这一事实就致使我国居民更加关注教育、体育、娱乐,并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整体居民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给予改善,以提高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内容进行改变,能够强化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而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因此,作者在本文中以卡巴迪这种运动为例,开展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2、卡巴迪运动概述
卡巴迪这种运动形式最早起源于印度,并在亚洲地区广为流传。时至今日,该项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亚洲南部地区居民开展的一项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卡巴迪这种运动形式在我国民间也有体现,例如:我们经常在小学、初中体育课上所开展的“老鹰抓小鸡”活动项目。我国所开展的“老鹰转小鸡”活动与卡巴迪运动有着诸多的相似点。卡巴迪运动的主要方式如下:对于男子组运动主要采用上下半场各20分钟比赛时间的方式。对于女子组的运动主要采用上下半场各15分钟比赛时间的方式。当两组成员都进行过上半场比赛之后,相互交换场地,中场休息5至10分钟。在比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双方队员需要同时高声大喊卡巴迪这一词语。双方成员不断的进入到对方的场地当中,触摸对方成员被不被逮到,然后再安全的返回到己方所在场地。与此同时,被触摸到的队员离场结束比赛。如果双方存在僵局,那么比赛结束后,以触碰到对方队员的次数作为得分,合计双方得分,判断胜负。以上就是卡巴迪运动的基本规则,接下来作者将选取所在初中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中,作者选取了所在初中学校的5名体育教师,30名学生,共计35人参加比赛。其中5名教师,1名为裁判人员,其余4名平均进入到两组学生的队伍之中。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和问卷调查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另外还采用文献阅读法。(1)案例调查法:将在本文第三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2)文献阅读法:作者通过阅读有关卡巴迪运动推广的期刊文章共计108篇,对此项运动的初始形态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初中学校的现状,给予案例研究一定的理论支撑;(3)问卷调查法:作者在本次活动结束之后,为了更好的观察学生对此项活动的认同程度和理解程度,共发放问卷70份,其中30份发放给参与学生,另外40份发放给观看此项比赛的学生。
4、研究结果和分析
4.1、活动开展情况反馈和调查问卷结果总结
结合卡巴迪运动的初始形态和学校场地的限制,作者选取了周一上午课间操的时间,向校方提出申请开展此项运动。并将改运动的口号“卡巴迪”改成“合作”、“团结”、“友谊”。其中所选择的学生均为男生。由于课间操时间限制,将比赛的上下半场时间调整为10分钟,中场休息2分钟。课间操时间学生均在操场上放松,因此此项活动的举行受到了全校同学和教师组的关注。在此项运动结束之后,作者直接与参与比赛的5名老师一起向学生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填写。最终,发放问卷总数为70份,收集问卷7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通过对结果进行汇总,作者对此次活动以及今后此项活动在学校内部的举行进行下述的总结。
4.2、卡巴迪在初中院校开展的现实意义
(1)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之后,作者发现,学生们都认为此项运动的开展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团队的精神。由于在平时大多数学生都是处于上课的状态,他们之间没有进行过非常良好的沟通。卡巴迪运动是一种促使学生在场上爆发激情的比赛,并且其运动方式的形式单一,没有过多的专业技巧,主要是在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敏捷性和反应能力。因此,其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参与的程度,并且能够通过这种具有激发学生潜力和内在个性的运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很好的相互了解。通过使用“加油”、“合作”、“友谊”的口号,让行为中、比赛中的学生能够对这些名词有更好的认识。
(2)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作者发现,学生对此项运动的开展较为认同。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致使了我国学生在课间操时候的运动方式非常的单一,尽管眼保健操和课间操能够对学生起到十分重要的健康作用。但是,由于方式单一,更新速度较慢,并且并没有教师对其进行很好的指导,导致了这些经常在学校内开展的体育运动效果偏低,并且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不认同。卡巴迪运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潜力,能够让学生在喜欢的前提下去从事体育运动,让其端正了对待运动的心态,用心去运动,用心去思考运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且,在激烈角逐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承受更多来自团队的压力和对方的压力,从而也对其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3)非常有利于完善学校阳光体育教育体系。以卡巴迪为模型的运动在学校开展之后,受到了学校的重视。作者所在的学校非常认同采用创新模式的运动方式来替代现有陈旧、更新缓慢的运动方式,并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和支持。作者在调查问卷中也对学生是否愿意经常开展此项运动设置了问题,经过汇总结果之后发现。参与比赛的30名学生均愿意经常参加,而作为观众的学生中,希望参与此项运动的学生数量占到了70%。卡巴迪运动适用的群体非常的多,也就是说当初中生走入高中、大学、社会中后他们能够继续开展这项运动。这一理想正是我国现有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将此项运动作为完善我国阳光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5、普及此项体育运动的些许建议
5.1、组建专项体育团队
为了更好的在初中院校普及这项体育活动,首先应当组建专项体育教育的团队。由于此项运动在我国现有初中院校当中很少进行,因此在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由具有该项活动经验的教师为学生进行实地的演练和教学,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在观看过比赛之后提升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学校可以利用专项体育教学团队开展试点活动,在学校的每一个年级中组建专业队伍,在课件或者放学时进行比赛,组织学生观看。
5.2、增设专门场地
卡巴迪运动需要专业的场地。由于运动更加考验学生的灵巧性和灵活度,因此如果场地的建造不合理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滑到、摔伤等事件的发生,从而适得其反。为此,学校应当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开展此项运动时所采用的场地的材质,在学校操场上专设适合开展此项运动的场地。另外,还需要对场地的大小、区域划线进行详细的考察、测量和推敲,以增强科学开展此项体育运动的机会。
6、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卡巴迪运动模式在本校学生中开展之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有效的提升了初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程度,并且通过此项新型体育运动模式的提出,极大开拓了我国教育部门的视野,对今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引进新的体育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在本文中通过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法相互的方式,对学生持有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此项体育运动在初中院校开展后能够带来的积极意义,最终还提出了在初中院校普及此项体育运动些许建议。
[1]赵鸽尔.后北京奥运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03).
[2]易剑东.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 (02).
[3]代方梅.卡巴迪进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