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
2015-03-18郭新庆吴效普葛红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刘胜张东方
郭新庆,吴效普,葛红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刘胜,张东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山东菏泽274000;*菏泽市立医院)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
郭新庆,吴效普,葛红梅*,田荆华,张争辉,薛爱芹,王海蓉,刘胜,张东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山东菏泽274000;*菏泽市立医院)
工学结合;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意见。所以,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1 传统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解剖学实训教学,不能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且学时较少,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1]。2)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同时习惯用教授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护理教学,难以让解剖学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3)高职高专传统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课程设置与临床专业大致相同,教学内容大多照搬3年制临床专业《系统解剖学》教材,内容过深过多,缺少护理应用解剖学方面的知识,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4)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成绩低、学习能力不强,而人体解剖学由于名词多,内容枯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2]。5)传统护理专业解剖学考试形式单一,仅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来评定学习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只侧重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明显滞后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6)实验教学中,护理专业大多与临床专业共用解剖实训室,多采用临床专业的示教标本和模型,因而教学用标本和模型未能体现护理专业实训特色。
2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措施
2.1 开展校企(医院)合作,共建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1)以护理职业能力为目标,与学校教学医院护理行业专家、护理教研室教师共同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2)面向临床岗位,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从“肌肉注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静脉穿刺”等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分析职业能力要素,与行业专家共同提炼解剖学教学项目和任务,确定课程标准。
2.2 加强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1)与护理教研室沟通,建立护理专业课程听课制度,要求从事护理解剖教学教师,听课学习《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程,提高护理学专业知识。2)开展校企(医院)合作,与教学医院护理部沟通,建立教师“顶岗实习”制度,于暑假或寒假选派教师去教学医院参观,学习护理一线工作,增加教师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教师护理专业素质。3)在学校人事处和师资科主导下,与教学医院护理部沟通,聘请护理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部分实验课的教学,缩短了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的距离。4)定期召开解剖学专业教师、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一线护士共同参与的研讨会,研讨护理技能操作中与人体解剖学有关的知识点,便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3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1)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要求,本着“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优化整合、精简教材内容,摒弃过时的、应用不多且难度较大的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3]。如脑干讲解,只讲解位置和外形特点,删除脑干内部结构等过深内容。2)针对护理专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加强与临床护理操作有关的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联系。如与静脉穿刺、肌肉注射、各型插管、护理急救等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从而使解剖学教学内容在深度以及广度上更加的符合护理专业的需要。
2.4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课堂教学除了实施多媒体教学外,开展病例分析教学、非语言交际教学、临床护理操作与解剖讲解相结合教学。2)搭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本课程在校园网上建立了主页,上传了授课录像、图片、临床护理操作录像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以随时进入网络学习环境,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极大作用。3)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式网络教学。在课程运行中,建立了完善的师生互动系统,形式包括网络论坛答疑、QQ在线交流、BLOG、飞信短信交流以及电子邮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全方位互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获得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信息,而且增进了师生情感。
2.5 加强实训教学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护理专业解剖学特点,我校教师与护理行业专家共同主编了《护理解剖学实验指导》(北医出版社出版),实验内容侧重于与临床护理检查、诊疗操作有关的各器官的位置及其形态结构,并加入护理常用临床操作。2)增加实验学时比重,由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比3:1,调整为1:1。3)实训课坚持小班上课,开展分组实验,小组讨论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依据护理职业岗位特点,开展活体解剖教学。在活体上,学生通过触摸辨认骨性标志、肌性标志、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线等,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人体重要结构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护理岗位实践打下了坚实的解剖学基础。5)依据护理专业特点,酌减与护理岗位实践联系少的实验内容,适当增加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同时,利用解剖标本和相关模型开展常用护理操作模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组建人体解剖学课外学习小组,开设解剖学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尸体解剖标本制作;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去医院见习护理操作,并讲解相关解剖知识。
2.6 建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综合考评体系在考试方法上,建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综合考评体系,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行为三个方面,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0%,35%,5%。理论知识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验技能考核采用标本模型考核、职业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考核、提问抽考4种评价指标。行为考核方面包括纪律、态度等。这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思想,符合本课程定位。
2.7 加强护理专业为特色的解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1)在临床一线护理专家的指导下,组织解剖学教师和实验员,结合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要求,制作了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实训标本。例如“模拟插胃管”标本、“模拟静脉穿刺标本”、“模拟三角肌注射标本”等。2)购置了与临床护理操作相关的穿刺模拟、各类插管、心肺复苏等解剖模型,为护理模拟操作教学奠定了基础。3)加强实验准备工作,分组安排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标本和模型的实验准备。一方面保证了护理为特色的实训进行,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吕文龙,高晓艳.浅谈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60-61.
[2]张业辉,李哲,叶赤.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246-249.
[3]谭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加强高护生的素质培养[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385-386.
R32
:A
:1008-4118(2015)01-0081-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5.01.034
2014-08-23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BKT20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