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模式探究

2015-03-18李宇航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关怀

□李宇航(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模式探究

□李宇航(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项,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下来的瑰宝,因其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念和运动技术,以静带动,似柔似刚,绵中藏针等特点,近几年来尤为受世人青睐。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太极拳也被纳入正规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用以提高学生的心智形成和培养独特的民族健身术。当前我国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背景如何,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出“内外兼修,身心并健”的学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人文关怀 太极拳 教学模式

1、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往往应用于高校对学生情感和生活的管理方面,通过对学生给予一定方面的关怀,来维护学生的尊严、地位、人格,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生的主权地位。在现代的高校教学中,人文关怀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辅以情感的关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从学生主体出发的教学理念能够快速的渗透到教学中,改革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对学生的关注度,从而不断推进学生更深层次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强化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特点。高校体育课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已经转变为在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选修课,让学生自行进行选择。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已经融入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不再强迫学生进行自己不喜欢的体育运动,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既能保证了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又能真正做到让每位同学开心愉悦地进行锻炼。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加强身心素质的锻炼,体会到学校和社会对自身的关心,增强了一份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太极拳的套路拳法,做到强身健体,还要在教学中“育人”,培养富有情感和责任感,身、心、群(合群)全面发展的人。

2、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普遍从模拟 “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白蛇吐信”、“上步七星”等基本动作开始,逐渐学习各个门派和拳法套路,完成太极拳教学的基本任务。从当前高校的太极拳教学来看,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重体轻育”的现象较为严重,高校体育课教给学生更多的是体育运动技术,以及强身健体的运动方法,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多地进行技术讲解和动作示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了解套路里动作的攻防意义,但是对学生身心的教育与关怀方面还做得不够,需要加大体育课人文关怀的责任,让学生在进行太极拳学习的同时感受太极思想的文化渗透过程,从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

另外,就高校太极拳当前的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是秉着喜爱的态度的,但能够完整地打太极拳套路的学生只占少数,且能够在教学中提出教学没有学到的武术技术和实用方法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可见,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单调并没有引起广泛学生的学习兴趣,套路的实用性不强,也削弱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影响了武术教学在高校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从太极拳的教材上和教学目标上入手,真正改变当前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意志上和身体上得到全面的锻炼,提升教学效果,而不单单的是比手画脚地应付体育课。

3、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模式探究

3.1、创新教学目标培育有“德”之人

太极拳是我国太极宗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需要学习之人从中领悟太极拳的内涵。太极拳十分强调“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容”,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之初,就要为学生灌输太极拳的学习之道。例如在上课开始时,学生要立即立正向教师行“抱拳礼”,并告诉学生动作内涵为左手竖掌,四指并拢,意为“德、智、体、美”皆齐备;掌指朝上,表示虚心上进;大拇指内屈,寓意永不骄傲自大;右手握拳,意为“勇武精神”的拳脚相加,虚心求教,团结一心。教师宣布下课时,全体学生应立正面向教师,左手胸前竖掌,右手握拳背屈,表示所学功夫深藏不露。向学生教授太极拳的行礼之仪,是培育有“德”之人的开始,动作虽然简单易学,但其中蕴含的武学精神却是深刻的。

教师在设计太极拳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目的,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设定目标,思考如何从太极拳教学入手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对太极拳文化的认识、感悟和体验,让太极拳教学走出“重体轻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发展情感,培养意志,养成锻炼习惯,以及关注自身的人格与精神成长。经过太极拳长期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深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太极拳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太极拳技术为主,从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来衡量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学生的自身成长忽略掉,缺少了对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为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在太极拳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价值理念,培育学生坚持锻炼、和谐自然的审美志趣,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为了能够长久的保持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要适当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套路以外,会配合着徒手操或一些游戏代替准备活动,用俯卧撑、深蹲等动作代替学生的素质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单调又乏味,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防身技能,作为太极拳的准备活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实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改革教学方法 多种手段并用

在针对大学生的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技术概念的清楚讲解外,还应对动作进行细致的示范,让学生真正了解太极拳动作的实用性和防护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环节,如太极拳中的摔法和反关节动作,教师要更加用心地去讲解。除了讲解和示范,教师也应灵活地采用多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套路教学的时候,同时进行推手方法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活跃气氛,体验推手的感受;又或者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套路动作后,可以采取反方向练习的方法,将套路的动作反方向打一遍,既有新意又能帮助学生回忆动作,巩固套路;亦或者改变套路的演练速度,采取杨氏太极拳快速练习和发动,陈式太极拳匀速或慢速练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公开的太极拳教学表演,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学方法,是人文关怀理念的真正融入,也是太极拳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根本。

[1]林立.太极拳的内涵及教学要素[J].闽江学院学报,2002,12.

[2]刘钦龙.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 2002,12.

[3]倪金福.高校开设太极拳选项课引发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 2008,6.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关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眼下有套路
42式太极拳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