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8河南省遂平县文城乡农业服务中心张旭

河北农机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技普及技术推广

河南省遂平县文城乡农业服务中心 张旭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在普及和推广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超过6 000项涉农科技成果问世,但能够转化并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的仅2000余项,有近三分之二不能有效转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普及和推广不力造成的。如何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限制,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面临着很大困难。

1.1 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相关的科研机构、技术服务部门、生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紧密的协作与联系。农业科研院所的许多成果仅仅停留在基础研究上,不能有效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不多,推广效率低下;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接受、消化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致使整个生产过程新技术难以运用和推广。同时,部分农业科技的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致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也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1.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工作积极性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升迁机会少,因此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受人员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不少地方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另外,农技人员普遍存在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推广速度慢、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3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现代农业技术难以接受

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4.8亿农业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约40%,接受过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不到5%。2015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徐鸣提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他们接受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和意识很差,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巨大障碍。因此,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化的新型农民。只有积极引导有文化、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年轻人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

1.4 扶持资金严重不足,对农技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需要“接地气”、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徐鸣代表曾经对江苏省6所农业院校涉农专业大学生为何不愿回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考虑农业生产辛苦的占30.9%,考虑收入待遇较差的占26.9%,考虑缺乏社会保障的占22.2%,认为没前景和不体面的分别占13.4%和6.6%。由于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不够,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必要的帮助和资金、物质上的支持,在政策上又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农技推广工作更显得步履维艰,甚至是寸步难行。

2 有关对策

2.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传统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面向“三农”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要求,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管理体制。

2.1.1 改革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着力构建“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新型管理机制,明确职责、简政放权,充分释放科研院所活力,调动科研院所生产研发的积极性,促使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实用高效的科技成果。

2.1.2 促进农业科研的多元化良性竞争。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开发。加强协调与配合,多管齐下,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成果。

2.1.3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

2.2 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者职业化水平

农技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农民,要提高农技推广的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三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技能;四要进行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逐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职业化水平。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队伍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低下,老弱妇残是主力军,半工半农的“两栖”式兼职农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我们必须逐步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水平,真正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015年两会上,蒋平安委员指出:只有让新型职业农民来种地,才能种出高效益;只有让新型职业农民来种植,才能颠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徐鸣委员也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十分渴望农业技术、渴望经营管理知识,对于他们,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推广现代农业生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

[1]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

[2]马桂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32-233.

[3]王怀明,宋怡.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J].人口与经济,2004-1.

[4]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 [J].生态经济,2012(04).

猜你喜欢

农技普及技术推广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