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院内急救配合

2015-03-18张兴南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急救车伤情急诊科

张兴南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 桐乡3145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高空坠落、车祸等外力所致急性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如何实施有效及时的抢救措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基层医院急诊科的重要职责。正确及时的院前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1]。近年来,我院急诊科加强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与院内急救的全程优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为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16例,钝性打击伤4例,跌倒摔伤3例,其它原因致伤2例;损伤类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3例,合并骨折21例,胸腹损伤2例。38例患者均由本院急诊科急救专车赶到现场实施紧急救护后转入院内救治。

1.2 院前院内急救全程优化护理配合方法

1.2.1 组建院前急救团队 在“120”急救中心联动的基础上建立急救团队,主要成员包括急诊专职从业年资超过3年的急诊专科医师、护士、护工、司机。

1.2.2 配备“120”急救专车 急救车内必备仪器、药品、设备、安全设施完备,脑外伤救治药物、器材备妥,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医护人员接听120急救电话后,急救小组要求在3~5min内登车出发,以最快速度到达急救现场。

1.2.3 途中电话联系现场 上车后急诊护士即刻电话联系现场人员,及时收集颅脑外伤患者相关个人信息及致伤原因、时间、基本伤情及目前状态,指导现场人员正确的紧急处置方式,避免二次伤害,如:不要随意搬动伤者,尽可能保持平卧位,注意保暖,保证急救车进入通畅等;及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计划预构建,提前准备相应急救药物及连接仪器设备,严阵以待,做好抢救准备。

1.2.4 迅速实施现场急救 原则是救命、稳定病情及迅速转运[2]。遵循这一原则,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即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并同时完成初级创伤的急救:心肺脑复苏、通畅气道、提供有效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控制外出血、保护受伤颈椎、骨折固定等,稳定病情后迅速转运至急救车上。

1.2.5 确保转运回程平安 转运回程中确保快速安全,行驶平稳,担架必须抬高悬空,注意患者头部固定,避免震动和摆动。各治疗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和阻塞,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角膜反射,随时注意患者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电话向院内报告伤情并请求做好院内相关急救准备,开启院内急救绿色通道。

1.2.6 院内急救链开启 院内颅脑外伤急救绿色通道以急诊科 放射科 B超室 监护室 神经外科 手术室衔接链为主链,急诊科 检验科 药房为辅链,双链通力合作。在急救车返程路上电话报告医院急诊总值班,院内启动绿色通道急救链,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药房24h待命,各项检查立即进行,有手术指征者在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通知手术室准备迎接患者手术,各种检查单据均通过急救链绿色通道,先抢救后缴费。

2 结果

本组3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院前心、肺、脑复苏3例,抗休克治疗21例,紧急气管插管2例,给氧36例,建立静脉通道37例,止血、包扎、固定31例。38例患者院内救治中,行开颅手术13例,保守治疗25例;治愈21例,好转14例,自动出院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 院前急救争分夺秒是关键 院前急救包含多个时间窗口,其中抢救的“黄金1h”最为宝贵,有研究[3]表明伤后1h是死亡峰值时间之一,约35%的患者在此时间段内因颅脑损伤死亡。因此,院前急救其首要目标是抢时间,争取伤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医疗救助,这是颅脑损伤患者抢救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科学、合理规划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医疗、护理处置方式则是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由于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过程亦成为重要的高风险阶段,约有20%~40%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4]。为此,护士在院前急救的配合中,必须从日常准备的小事抓起,随时保证抢救时间的连贯、紧凑。(1)平时应注重急救训练,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紧急气管切开配合、静脉穿刺、吸氧、移动转移患者等急救技术,急救车各项必需物品必须备齐并处于应急状态,做到专病专用专放,一旦出车则在第一时间提取物品跟车出发,做到井然有序。(2)出车途中除了及时联系现场进行急救前的预指导,还要协助医师预判伤情做好抢救的预准备。(3)到达现场,应反应敏捷,动作迅速配合医师评估患者展开急救,力求抢救、给药、固定,稳妥转运一气呵成。(4)回程途中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并电话向院内汇报伤者情况,提前告知到达时间,以便院内及时开启急救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分秒必争。

3.2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根本 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分秒必争抢救的目的是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这是保证生命支持的根本,也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有效成功的基础。现场急救,护士最优先的处理是配合医师迅速而彻底的生理复苏,在维持生命的同时,需配合医师完成瞬间的伤情评估。护士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救配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1)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窒息:要迅速有效地清理患者口腔异物,保持正确头位,配合医师建立人工气道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2)纠正低血压:在医师快速处理活动性伤口的同时护士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平衡。(3)对有颅内高压表现的患者在快速使用20%甘露醇时护士要密切注意血压,不能下降太快太低,要酌情维持在一个适度高的水平。(4)现场急救处置完毕,护士应迅速固定病人头部,头转向一侧,保持气道畅通,指挥大家搬运患者至车上。(5)回程途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配合医师给与有效处理。

3.3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是难点 以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一般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是院前院内急救处理中的难点。护士在院前院内急救配合中要做到:(1)院前急救在返程途中需及时与院内急诊科联系并汇报急救小组对患者伤情的初步判断,使院内急救做好准备。(2)到达医院,护士要配合由院内急诊科高年资医生组成的抢救小组成员对患者重要伤情的全面评估,以发现最危急病人的损伤。(3)对尚未置放三项“生命管”的患者及时补充安放,即:吸氧管或当即气管切开、迅速建立输液通道管、放置导尿管。(4)配合医师控制出血、完成详细重要的辅助检查项目。(5)急救链开启后各科室间的组织协调。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的抢救、院前院内急救链的开启是一个群体通力协作、连续而不可中断的急救治疗过程,其抢救工作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过硬的抢救技术、先进的抢救设备,同时和所有参与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分开,其中包括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争分夺秒、妥善、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是得以挽回患者生命的关键,其中包括快速而准确的伤情判断和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畅通气道,稳定患者与家属的情绪;而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是保证生命支持的根本,也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有效成功的基础;以颅脑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及时发现与评估是院内救治中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而急救中与患者家属及时有效的沟通则是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

参 考 文 献

[1]Bulqer E M ,G uffey D ,G uyette FX ,et al.Impact of prehospital mode of transport after severe injury:a muhicenter evaluation from the resuscitation outcomes consortium[J].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2(3):567-573.

[2]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5-226.

[3]聂桂萍,朱燕玉,卢绘华.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5):2393-2394.

[4]刘佳翠.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35-37.

猜你喜欢

急救车伤情急诊科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