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探讨

2015-03-18许云川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院财务管理院校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职业院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新阶段。要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就是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校院的财务管理必须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常态,树立经营意识和战略理财观,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分析现有状态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体制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

首先,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包揽,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淡薄。学校对资金使用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的分析,没有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对理财的积极性应发挥的基础作用,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次预算执行的控制力不够,当前,在学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难以使预算管理部们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反映,执行力度不够,控制失控,必然影响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规模。再次,长期以来,学校财务管理的各职能部们,申请预算经费只重视前期争项目、经费,缺乏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经费投入后项目的绩效评价,造成资源配置的和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成本效益观念淡薄

由于现行的高职院校大多是财政拨款的单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其财务管理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对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和经营意识,存在“等、靠、要”及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资本运作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在财务管理方面过分注重领导签字权的运用,忽视相应的经济责任,导致成本高,效率低。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在高职院校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又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合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种制度。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对影响学院的基调及影响职工控制意识的控制环境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准确的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加上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没有进行实时监控,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1、更新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整个学校各项资源的科学配置、优化整合的系统工程,在学院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合理的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对其资本进行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使预算管理在学院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切实发挥。树立全院职工广泛参与的意识,共同监督,注重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以及预算向微观管理层延伸的效果。

2、加强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学校应对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杜绝超预算和无预算用款现象,使各部门能够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控制,,年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3、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应强调效益为宗旨,以目标管理和部门预算为支柱,构建起科学的效益分析框架和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学校应将预算管理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树立成本效益分析意识,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通过考核和奖惩的结合,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效益,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二)树立高校经营和战略理财观意识

所谓“高校经营”指的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而是指高校必须要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调整和修正高校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使高校真正成为经营主体,在开放的国内外市场中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低投入高产出,力争以最少的人、财、物耗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所以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应该贯穿高校管理的始终,才能促进学院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特色办学、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化、精确化的经营管理。

战略理财观的核心和作用在于应根据市场经济环境把握学院发展机遇,通过对环境和风险的预测分析,规避财务风险,避免决策失误。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谋求自我长期稳定发展,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强学院发展的后劲,保证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所以,新形势下,财务战略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学校实现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较为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或制度,却得不到有效实施,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解决内部控制设计的制约机制。相互制约是内部控制设计的一种理念。是指在高校重要的风险环节形成对应关系,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使两者都无法单独决定业务的最终决策。从纯监督的方式转换成相互制约的方式,使整个业务过程符合控制标准,提高内部控制实施的可能性。

第二、加强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学院在开展风险评估时,应当准确的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结合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三、形成内部控制文化。很多高校领导错误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对下属和普通员工的控制,同时员工也错误认为自己是内部控制的局外人。这些认识的存在就必然会降低各级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在设计之前要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这样才能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学院财务管理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财务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