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8金凌奕
摘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整合单位资源能够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率。然而,当前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分析。
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对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认识不够深入,预算目标为以单位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预算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使得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控制且执行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事业单位首先应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科学的现代企业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实现单位资金集中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提高单位资金利用率、促使资金分配合理的一种手段。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管理认识不够深入,对其分配及应用未进一步探索。而预算管理对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编制合理的预算目标及相关财务收支指标,对单位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标对实际资金利用情况进行考评,并针对差异提出解决措施,能够促使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其次,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及效率具有考核作用,作为一种考核标准预算管理通过制定量化的财务考核指标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就各部门或岗位人员的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定,并以此作为实施相应奖惩措施的依据,促使单位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保证单位整体工作质量提升。
最后,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之一,能够监督单位资金集中利用的情况,并促使其效率提高,为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参考依据。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当前及未来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把握,从而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单位政策、制度等进行调整,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到长期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对现代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未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受阻。作为一项全面开展、全员支持的科学管理工作,事业单位领导决策层的认识不足以及员工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预算管理与各部门工作相脱节,部分人员将预算编制看作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内容,对预算编制的目的认识不足,使其重要性未能突出,相应的制度体系等建立不完善、不科学。
其次,由于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薄弱,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未结合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目标。预算编制过程实际上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应全面覆盖单位各项经营活动以及单位自身的发展目标。但是,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减少开支与人力,通常将预算编制工作控制在1-2月内,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大部分事业单位实行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零基预算”,即编制预算时以零为出发点,未将单位往年的费用支出情况考虑进去,使得预算编制的有效性较差。此外,多数事业单位采用增量预算编制的方法,即在单位上一年度的支出基础上增加预算,未对上一年度不合理的预算进行排除,未以本年度单位发展实际需求为依据,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全面性与时效性。
最后,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未将预算的刚性与严肃性体现出来,部分事业单位随意更改预算指标,对预算执行过程未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预算管理的作用未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其一,预算财务指标制定较为模糊,针对性不强,对预算执行结果未进行全面分析和监督,使得预算指标作用失效;其二,为建立相应的预算监管制度体系,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监管机制却未严格执行,使得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考核;其三,未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激励机制。应对各部门及岗位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考评,对执行效果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未经审批随意变更预算资金等的部门及人员应进行追责与惩罚,促使预算管理切实与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及员工业绩相结合并发挥作用。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全员的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制定并实施了具有硬性的预算管理制度,但大部分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彻底贯彻预算管理制度,仍然坚持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及观念,使得预算管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因此,转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理念,加强全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保证预算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事业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应全面充分的认识预算管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身作则,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促使预算管理覆盖到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全员,最大程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
(二)提高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具有复杂性与繁琐性,其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泛,需要各部门以及大量人员的配合,使得预算编制需要较长时间。预算编制包括调查考证、预测目标以及专家讨论等多项步骤,1-2个月的时间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得到充分的时间,通过提前或延迟预算编制时间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及长期发展目标,保证预算编著步骤的合理安排,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同时,应采用先进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传统编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进行弥补,吸取“零基预算”方法的优势,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结合往年单位的预算情况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三)全过程控制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全面考核
有效、全面的预算执行是发挥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作用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情况最终决定着预算管理的水平。因此,应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与管理,实行全面考核,促使预算编制切实落实。在分配预算的过程中应逐层分解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将预算分配到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岗位人员上,使得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各部门及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及参与积极性,促使全员共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以预算编制内容及流程安排为依据,保证预算内容及指标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杜绝任何人未经审批随意更改预算指标及改变资金用途等,杜绝资金浪费等现象出现,动态化、全过程地对预算中的每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此外,在监管预算执行过程时对不合理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分析,对比预算安排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并对其进行追究和惩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事业单位还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对预算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使得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率提升,控制事业单位运营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
(四)加强预算监督力度、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监督管理工作作为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对预算的执行具有控制作用,能够保障其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保证预算执行结果符合预期目标。首先,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监督预算管理工作的机构,并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监督小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跟踪记录,将其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岗位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员工自觉执行预算;其次,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复审,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质量;最后,事业单位应提高预算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评价,并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工作对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及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受到单位全员的重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促使预算管理切实发挥出优化单位资源、整合单位内部结构以及提高单位管理效益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以实现事业单位健康长期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