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管理体制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结题率的对策探索

2015-03-18李童斐黄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结题科研项目部门

□李童斐 黄琪 党 昱

一、引言

时至今日,各大高校都以教学与科研作为办学的主要职责,其中,科研实力也成为衡量以及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的科研项目数量在近几年不断倍增;然而,科研项目本身具有执行周期长,研究结果不确定的特点,教师本身又有重申报,轻结题的思想,伴随科研项目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大量未结题的科研项目残留,给科技管理工作带来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了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1]。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题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分析影响科研项目结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是摆在科技管理人员眼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影响科研项目结题的相关因素

影响科研项目执行的相关因素很多,曾有专家就自身完成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指出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2],但细化到高校科研项目,对其具有主导影响作用的包括执行科研项目的主体即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本身即过程管理、科研项目执行的大环境即相关科研政策以及科研信息化的平台建设。

(一)项目负责人本身的责任意识。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对待科研项目上往往具有“重立项、轻结题”的思想,在项目申报环节往往能够按照科管部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标书,但在项目获批以后,便开始松懈,少则半年,多至数年项目未执行,忽视了项目的后期工作,直到项目结题期满,各级部门催交结题报告,而此时项目负责人又以工作忙等原因为理由,最后导致项目延期结题验收。

(二)项目的过程管理薄弱。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的顺利执行,中期检查,结项验收显得至关重要,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把重心偏移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不重视中后期管理,直接导致科研项目完成情况不佳,结题率降低。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的科研项目结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与科研工作量挂钩,也间接降低了科技奖励、职称晋升对教师科研项目结题的要求,使得项目负责人认为拿到项目即可高枕无忧,从而失去了做科研的直接动力,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结题。

(四)项目信息化管理不足。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今各行业主要的管理模式,借用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结题进行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科管工作者梳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了解项目的执行度,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项目的验收。

三、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结题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项目负责人是完成项目的主体,也是整个项目运行的核心,作为科管部门,必须要引导科研工作者,提高其责任意识。在普通高校中,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对自身研究能力研究不足,过分夸大个人的研究实力,有些申报人为增加团队实力,在未征得学科专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拉进自己的团队,这样即便项目得以立项,但难以顺利开展,归其根本,是由于项目负责人责任意识较弱导致[3]。在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大,责任意识强,而对科研工作投入精力少,没能形成系统客观的认识,且教学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必然导致延误项目进程。因此,高校科管部门需联合学校其它行政管理部门,平衡教学与科研,加强科研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意识,使项目申报人有目标的申报项目,拿到项目后才可以顺利完成。

(二)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从科技管理者角度来看,项目的过程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从项目成果的产出形式来看,高校的大部分科研项目主要以科研论文,著作为主,也有少量成果鉴定、科技奖励及专利,因此,在项目过程管理中应着重检查论文专著等发表情况,大部分的论文发表具有滞后性,从项目研究,到拟稿,投稿,接收发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其中SCI等所属刊物更加严格[4],管理部门应当时刻监督项目负责人,让受资助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以完成项目验收。与此同时,如果仅仅要求满足一定的文章数量即可结题,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结题率,但难以体现出项目的真实质量[5],因此科管部门在组织项目验收时,必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合理的指标引导项目结题验收,这样才能使项目结题保质又保量。

(三)结合相关政策,完善考核机制。高校考核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手段,放在科研项目结题中仍然适用,如将科技工作量转化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将科技工作量作为科技奖励的必要条件,均可以达到提高科研项目结题的效果,对于大多数院校,可以采用院系分级管理制度[6],常规省级及以下级别项目的结题由二级学院把关,根据结题情况,对科研项目计分,而省部级、国家级大项目则由科技处或科发院督促完成,并将抓手重点放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上,而后再将科技工作量转化为奖励或晋升的标准,让教师看到科研项目的执行,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和考核密切相关。

(四)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部分省部级以上项目在结题时不仅仅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核,还需要财务、审计等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组织之间的信息没有及时共享,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财务与审计部门也无法结合项目进度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7],而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各大高校的省部级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只有借助信息化平台,方可进行有效助力。并且,随着科研项目逐渐增加,而科管工作人员较少,为了统筹使用人力,减轻人力成本压力,也亟需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为例,基金结题需要校科技处,财务处,审计处三个部门的审核验收,对于项目较多的学校,如果部门之间不能进行信息沟通,对项目的进展不能及时了解,项目验收必然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给各部门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是提高科研项目结题的一项主要手段。科研项目的结题对于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促进人才培养,促进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均有重要意义[8],若把握好结题验收这一重要环节,对相应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反馈循环,必然会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促进高校拿到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

[1]郭雷.关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1,1(1):18~21

[2]姜沪.关于项目结题管理工作的思考[J].营销与管理,2012,10:79~80

[3]夏雯.浅议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结题率的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9:213~214

[4]李健军.如何提高组工系统科研项目的结题率[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86~87

[5]阮鹏.医院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评价方案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3):46~48

[6]王从东.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的结题率[J].高教高职研究,2010,41:209~210

[7]王迎霞,沈富可.信息化成就高校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7:4~6

[8]姜泸.浅议重大项目的结题工作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营销与管理,2012,11:80~82

猜你喜欢

结题科研项目部门
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题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