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1924-1925)
2015-03-18骆曦
骆 曦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早期中国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1924-1925)
骆 曦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电影事业逐步兴盛并开始迈向海外,在华侨华人聚居地区传播。1924-1925年间,新加坡掀起了一股中国电影热潮,从事中国电影引进业务的影业公司从无到有发展到8间,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达5家,观众群体遍布华侨华人各阶层。其原因主要在于新加坡华侨华人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增长。
中国电影;新加坡;传播
中国自制影片始于1905年。1920年代初,明星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的成功带动了大量资本进入电影业,许多新的影片公司纷纷成立,一大批影片投资拍摄,中国电影业由此进入快速成长期①。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逐步兴盛,中国电影开始迈向海外,在华侨华人聚居地区传播,尤其是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近和华侨华人数量众多的东南亚地区,更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要传播地。1924年,福建泉州籍旅菲华侨桂华山抵上海,与明星影片公司等合资组建南洋影片公司,致力于中国电影在东南亚地区的推广,业务范围覆盖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印尼、缅甸、泰国等国。[1]南洋影片公司的成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新加坡一地即受此影响,于1924-1925年间在当地华侨华人中掀起了一股中国电影热潮。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作者通过深入考察早期中国电影在新加坡的引进途径、审查规则、放映渠道、观众群体等方面的情形,试图展现早期中国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状况。
一、引 进
1924年南洋影片公司成立前,新加坡即有电影院零星通过自购的方式引入中国影片,如1924年初华英电影戏院院主孔天相就曾自行从上海购入上海警察厅长徐国樑被暗杀后出殡、杭州风景岳王墓等影片。[2]南洋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后,随即在新加坡衣箱街13号设立分公司,并陆续引入上海影戏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商务印书馆等公司出品的《弃儿》、《孤儿救祖记》、《大义灭亲》等影片。[3]之后,又有多家代理中国电影的影业公司在新加坡相继成立。1924年8月底,张姓侨商以南洋之大,侨胞之众,非区区一二影片公司即为己足,爰组织一公司,名为化南影片公司,资本二万元,专以发扬祖国影片事业为职志,地址设于五代天宫街永泰义记门牌三十七号。[4]随后,化南公司引进上海百合影片公司影片《采茶女》。[5]同年年底陈万安等在新组建华侨影画公司,取得商务书馆出品影片的南洋专属代理权,并引进影片《爱之花》。[6]
进入1925年,新加坡代理中国电影的影业公司有增无减。年初,南华贸易公司影画部和东方影片公司先后成立,并分别引进《第三届全国运动大会》、《中国三大伟人》、《基督将军冯玉祥》、《最近上海战事新闻》、《重返故乡》和长城影画公司出品的《弃妇》、联合影片公司出品的《情海风波》、三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觉悟》等影片。[7]3月,泗水华侨在新创设中南影片公司,总行设于新加坡,分行设于泗水,专以经理祖国电片,介绍于南洋各埠。此后陆续引进《苦学生》、《孝女复仇》、《江浙大战中之健儿》等影片。[8]5月,新加坡数位著名俱乐部之会友组建大中影片公司,随之引进大中华影片公司影片《战功》。[9]11月,新加坡中华商务公司引进影片《真爱》放映[10]。
综上可知,1924-1925年间,新加坡从事中国电影引进业务的影业公司从无到有,短短时间内发展到8家之多,这其中既有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大型公司的分支机构,也有以本地业务为主的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成立后,以批量化、规模化、定期化的经营方式取代了之前影院零星自购的经营方式,使中国电影得以稳步成批进入新加坡电影市场。然而由于新加坡与中国电影的主产地上海相隔遥远,且当时交通条件落后,两地来往船只有限,加之电影制作产出需要一定的周期以及受动荡不安政治局势的影响,因此间或有出现中国电影断档的情形。但随着中国电影产出和从事引进业务公司的增多,影片供应速度加快,断档期一般不会太长。虽然新加坡上海两地间遥远的距离间或会造成影片断档,但这也为影业公司挑选影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经营者完全可以视影片在上海市场上取得的票房和口碑情况,再决定是否引进,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
二、审 查
中国电影引进新加坡后,需经当地行政机构即工部局审查通过颁给许可后,方可在影院上映。关于工部局的电影审查规则,由于未能见到相关档案资料,因此具体条款无从知晓。然而,我们或许可以从同时期同属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颁布的电影审查规则及工部局的实际操作行为上,对之略推一二。其时,香港当局颁布的电影审查规则为:
a)影片以暴力犯罪和罪犯使用枪械为主要卖点将被禁映,这一条将被特别应用于故事长片。b)影片以种族问题为特色将被禁映。c)影片被认为有直接贬低妇女道德声望(特别是白人妇女)将被禁映。d)影片被认为有可能引起蔑视任何法律信条或社会的行为将被禁映。e)影片为不利于地方的政治宣传而摄制或被认为利用地方正在盛行的情况来诱导破坏和平将被禁映。②
这一审查规则反映了作为殖民者的香港当局,主要忌惮影片煽动当地的暴力犯罪和民族情绪,破坏社会风化和地方治安等。而同属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行政当局对于电影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有着与香港当局同样的忧虑。因此,新加坡当局实行的电影审查规则很可能与香港当局的审查规则相去不远。这也可以从新加坡当局实际查禁删减影片的行动上得到验证。例如,1925年2月,《叻报》刊文称:“近来居留政府,对于中国运来之影片,检查甚严,而于商务印书馆之出品,尤为注意,几有与当地社会状况不相适合者,或全片拒绝,或将其中之一段剪去,亦所以维护当地社会治安之意也”[11]。3月,由新加坡澳洲影片公司引进的影片《招贴者》,因片中有描摹一人将一手枪秘密赠予他人的情节,而被检查当局以“本坡近来,私售手枪之案,层出不穷,若更加上此银幕上之指示,则为事滋大,乃禁止该片开演”[12]。9月,中南影片公司刊登广告称:“原订于曼舞罗戏院开演的《孝女复仇》一片因验片当局以孝女为父报仇,剧情侠烈,未予通过,特改映百合公司的《前情》”[13]。12月,东方影片公司引进的影片《立地成佛》因该片英文名为《中国之新改革》不符题旨,被勒令再译片名,方准开映。[14]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新加坡当局对影片的关注集中于煽动暴力犯罪(如查禁《招贴者》)、危害社会治安(如查禁《孝女复仇》)、激发民族情绪(如《立地成佛》更名)等方面,与前述香港当局的审查规则大体相当。
新加坡当局的电影审查执行十分严格,对一部片子会反复查验,确认无任何违规后方才放行。如1924年9月,当局延长《苦儿弱女》一片的查验时间,致使曼舞罗大戏院不得不更改映期。[15]1925年2月,当局对已查验完毕的《松柏缘》一片,突然提出需要复验,致使影片延期开映。[16]同年6月,南华贸易公司引进的影片《重返故乡》,检查未通过后,上诉至当局,后经复检仍未能获得通过。[17]对于被查禁的影片,如有公司不顾禁令,自行上映,当局知悉后,会将经营者控上法庭,要求处罚。如上述《招贴者》一片,澳洲公司不顾禁令,私自将影片上映,被当局查悉,随即将该公司经理西克灵氏控上法庭,最后判处罚款50元。
新加坡当局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无疑会对中国电影的引进和放映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地影业公司在引进中国电影时,需考量影片是否会被查禁,因为影片一旦遭到查禁将对公司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这可能就导致某些类型化的中国电影无法进入新加坡。对于影院而言,当局无法确定的审查期限以及多次反复的审查行为,将会对影院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如临时变更放映时间、临时更换放映影片等,都会损害影院的商业信誉和经济收入。
三、放 映
据《新加坡风土志》记载,新加坡最早的电影放映始于1902年。1904年,新加坡连续开设了3家影院,包括新加坡第一家影院的维多利亚街巴黎戏院以及小坡大马路的马兹荷戏院和里巴巴利路的罗耶影戏院。1906年,美芝路又开设了一间法兰西戏院。进入1920年代,影院数量继续增多。至1924年,据《叻报》统计,新加坡已有影院10余家。这其中已有一些影院开始零星放映中国电影。如1924年2月12日,中华影戏院曾上映影片《劳山道士》。[18]
随着专门代理中国电影的影业公司的成立和引进中国影片数量的增多,新加坡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也逐渐增多。据这一时期《叻报》刊发的广告统计,放映过中国电影的影院数量达到5家,包括:中华电影戏院、华英电影戏院、苏灵那影戏院、东陵电影戏院、曼舞罗大戏院。这一依据《叻报》广告得出的数据,可能未能涵盖所有放映过中国电影的影院,据相关资料推测,其时已有的10余家影院中放映过中国电影的影院应不只5家,然而由于资料的缺乏,其他影院的放映情况我们无从知晓。在这5家影院中曼舞罗大戏院为专门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而中华电影戏院和华英电影戏院也以放映中国电影为主。曼舞罗大戏院位于小坡美芝路海南会馆对面,中华电影戏院位于大坡二马路,华英电影戏院位于大坡牛车水。从地理位置上看,3家影院分布较为分散,这有利于影院吸引不同地区的观众,而不会因为过于集中某一地区导致激烈的竞争。
中国电影在新加坡影院上映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影院直接购入中国影片或向影业公司租赁影片,二是影业公司租赁影院场地放映影片。如上述中华电影戏院上映《劳山道士》,以及前述华英电影戏院购入杭州风景岳王墓影片等即属于影院直接购入影片放映。1924年9月30日,曼舞罗大戏院演映上海影戏公司影片《弃儿》则属于戏院向南洋影片公司租赁影片放映。[19]1925年1月17日,苏灵那影戏院上映长城公司影片《弃妇》则为东方影片公司引进电影后向影院租赁场地放映。[20]
前述部分中曾提及由于新加坡上海两地相隔遥远及影片制作周期等原因,致使中国电影放映间或有断档情况。遇到这一情况,影院一般采取两种应对措施:(一)转映欧美影片或重映已放映过的影片;(二)暂停营业。如中华电影戏院在1924年底和1925年初放映中国影片《猛回头》和《莲花落》的间隔期间就曾连续上映过《梦中神侠》、《几道山恩仇记》等多部美国影片。作为专映中国电影的影院,曼舞罗大戏院则多以重映已放映过的影片应对断档期,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诱婚》等影片都曾在影院重新放映。暂停营业的情况出现很少,1924-1925年间只发生过一次。1924年11月14日,曼舞罗大戏院发布通告称:
本院宗旨原为介绍祖国艺术,对于演映影画极力以祖国片为主体,近来祖国影片公司虽建设日众,然着手摄影者实三数家而已,且一片之成,费时甚久,此次江浙战事,各影片事业受影响而搁待者不少,致片不能陆续付来,本院为此特宣布暂停,一俟本院特定之绝好影片《人心》一齣到埠,当再开始营业。[21]
同一时期,化南影片公司也发布广告称:所定新剧数本,原拟继续付来,奈为江浙战事所影响,制造未完,以致不得接续,而负侨胞诸君之雅望。[22]可见,此次曼舞罗暂停的原因是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致使部分公司摄制影片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影片输出的延迟。这属于特殊原因造成的特殊情况。暂停营业延续到12月初,12月8日曼舞罗发布广告称即将开映商务印书馆影片《爱之花》。[23]进入1925年,随着中国电影产出和引进的增多,以及采取旧片重映的方式,新加坡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未再出现暂停营业的情形。
四、观 众
根据新加坡当局的规定,早期中国电影引进新加坡放映需将影片片名和内容说明翻译成英文,然而藉由地域、文化等因素,早期中国电影在新的主要观众群体实为移居当地的华侨华人。新加坡在1819年开埠前只有华侨30多人,以后不断增加。1891年新加坡华侨华人已增加至121908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66.1%。进入20世纪,华侨华人人口进一步扩大和发展。1921年时已达315100人,占总人口的75.3%。[24]这一数据显示早期中国电影引入新加坡时已有相当数量的潜在观众群体。
影响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的因素,除了休闲、娱乐、兴趣等之外,经济上的考虑即票价,应为主要因素之一。其时,新加坡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票价大都分为几等。如1924年12月18日曼舞罗大戏院上映《广东浩劫》和《诱婚》的票价为超等2元5角、优等2元、一等1元2角、二等6角、普通3角。[25]12月31日曼舞罗大戏院重映《玉梨魂》和《古井重波记》的票价为超等2元、优等1元5角、一等1元、二等5角、普通2角半。[26]1925年1月10日,华英电影戏院放映《弟弟》的票价为厢房2元、特别1元5角、头等1元、二等5角、普通2角半。[27]3月25日,东方影片公司在苏灵那影戏院上映《情海风波》的票价为包厢每位2元、全座10元、特等1元5角、一等1元1角、二等8角半、三等5角、四等2角半。[28]9月9日中华电影戏院放映《战功》和《小朋友》的票价为厢房1元8角、一号位1元2角、二号位1元、三号位8角、四号位4角、普通位2角。[29]从这一系列数字中可以看出,各影院的最高票价介于1元8角-2元5角间,最低票价介于2角-2角半间,各影院或因影片不同调整票价,但是幅度一般不会太大,正如上述曼舞罗大戏院票价调整所示。
影院的最高票价,对于进出口商、种植业主、工厂主、银行业者等华侨华人高收入群体而言,无疑毫无负担。影院的最低票价,对于占当时新加坡华侨华人大多数,包括渔夫、农园种植工人、采矿工人、砖瓦烧窑工人、建筑工人、木匠、码头搬运工人、驳船工人、各类工厂工人、小贩、巴士与电车司机、人力车夫等各行业低收入劳工群体而言,应该可以承受。据调查,1920年代-1930年代间,新加坡华侨华人劳工群体收入为:驳船工人景气时每周收入20元,不景气时每周收入10元;船夫每日收入1元几角;建筑工人繁荣时每日工资2元以上,萎缩时每日1元2角;火锯厂内工每日工资1元以上,外工每月工资10余元;普通机工每日工资1元2角至2元,学徒机工每日工资8角至1元2角;普通鞋工每月工资7元半至10余元。[30]从这一收入推测,除去必要的生活支出,劳工群体应有能力承受2角-2角半的观影花费。当然观影次数应十分有限,否则将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
劳工群体能够成为观众的一部分,使得早期中国电影在新加坡影院放映时常能见到顾客盈门的景况。例如前述《诱婚》事件中,时间未及七时,影院座位已满,事后共有5位观众投书《叻报》,抱怨影院的作法,从中可见观众之热情。又如1925年2月10日,影片《松柏缘》因当局复检导致放映延期,报纸报道称:当晚一班爱观中国影片者,或提前吃饭,或竟挂着空肚,或驱摩托车,或乘人力车,前往参观。孰知一至院前,忽见该公司通告,大约谓《松柏缘》一片,俟政府检验完毕,再行订期开演云云。数百观众,呆立门外,目注启事,而不顾去,其时天忽下雨,多未携带雨具,默观观众精神上,咸极感不快。[16]虽然这是一反面事例,然而却可见观看中国电影观众之踊跃。
综上所述,1924-1925年间,新加坡中国电影的观众群体几乎涵盖了华侨华人各个阶层,无论是“达官富商”还是“贩夫走卒”都有机会进入影院一睹中国电影的风采。庞大分散的潜在观众群体有利于影业公司和影院的经营者维持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能够保证这一期间中国电影得以源源不断被引进新加坡。
五、结 语
本文讨论了1924-1925年间中国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状况。如前所述,1924-1925年间,新加坡从事中国电影引进业务的影业公司从无到有发展到8间;放映中国电影的影院达到5家,其中一家为专映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群体遍布华侨华人各个阶层。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新加坡掀起了一股中国电影热潮。即使当时新加坡当局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制度,也无法阻挡这一热潮。
早期中国电影为何能在新加坡形成热潮?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因素:首先是新加坡有较多的华侨华人人口,且集中于一地。这是早期中国电影在新传播的基础。没有相当的人口数量,电影放映的市场自然就小,经营者盈利的风险增大,将导致没有更多的经营者愿意投身这一行业。而如果人口不能集中于一地,则就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同样将造成经营者的经营困难。其次是新加坡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壮大,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有资本雄厚企业家从事中国电影引进和放映的经营;(二)庞大的潜在观众群体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从事中国电影的引进和放映初期需要一定的资本,如购入影片、开设影院、刊登广告等,如果经营者的经济实力不够,将很难承担。而庞大的潜在观众群体如果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无异于一场空。正是新加坡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壮大才能产生这两方面的条件。最后是经营者持续不懈的推广。早期中国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对于当时的新加坡华侨华人而言,属于新鲜事物,因此在人们认知较少的情况下,经营者就需要着力进行推广宣传,使其对之产生兴趣,吸引其走进影院。而大面积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热闹氛围,进而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热潮的形成。
注释:
① 参见: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3-70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李道新:《民国都市的戏曲演出和电影放映》,《“现代中国都市大众文化和社会变迁”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
② 参见:上海档案馆档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影片检查事( 卷1 )”, 第47页,档案号:U1-3-2401。
[1]泉州市华侨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市华侨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455.
[2]华英电影戏之特色[N].叻报,1924-02-12(3).
[3]中国新影片又到了[N].叻报,1924-05-23(3).
[4]本坡将又多一影戏公司[N].叻报,1924-08-30(3).
[5]勇敢之爱情影片抵叻[N].叻报,1924-10-06(3).
[6]请看爱之花佳片[N].叻报,1924-12-10(3).
[7]银幕消息三则[N].叻报,1925-02-03(3).
[8]本坡又多一映片公司[N].叻报, 1925-03-28(3).
[9]最近银幕要讯种种[N].叻报,1925-05-07(3).
[10]明晚曼舞罗中之真爱[N].叻报,1925-11-24(3).
[11]松柏缘昨晚已在曼舞罗戏院开演矣[N].叻报,1925-02-12(3).
[12]营影片业者请看[N].叻报,1925-03-23(3).
[13]中南影片公司广告[N].叻报,1925-09-29(13).
[14]银幕消息三则[N].叻报,1925-12-10(3).
[15]曼舞罗紧要启事[N].叻报,1924-09-09(3).
[16]松柏缘未能依期开演之原因[N].叻报,1925-02-13(3).
[17]当地游艺消息四则[N].叻报,1925-06-30(3).
[18]影画志[N].叻报,1924-02-11(3).
[19]曼舞罗又将开映中国新片[N].叻报,1924-10-04(3).
[20]东方影片公司广告[N].叻报,1925-01-17(7).
[21]曼舞罗暂将停止通告[N].叻报,1924-11-15(7).
[22]化南影片公司广告[N].叻报,1924-11-19(12).
[23]曼舞罗大戏院广告[N].叻报,1924-12-08(7).
[24]吴凤斌.东南亚华侨通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556-557.
[25]曼舞罗大戏院广告[N].叻报,1924-12-18(7).
[26]曼舞罗大戏院广告[N].叻报,1924-12-31(7).
[27]华英电影戏院广告[N].叻报,1925-01-10(6).
[28]东方影片公司广告[N].叻报,1925-03-25(7).
[29]中华电影戏院广告[N].叻报,1925-09-09(13).
[30]崔贵强.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M].新加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1994:141-146.
[责任编辑 李夕菲]
2015-02-09
骆 曦(1979-),男,福建惠安人,硕士,馆员,主要从事华侨华人研究。
J992.6
A
1009-1513(2015)03-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