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唐文》“循涯”词义考索

2015-03-18高岩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体能力

高岩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全唐文》“循涯”词义考索

高岩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循涯”一词在《全唐文》中出现了三十余次,但词义难解。通过排比归纳用例,分析语境,考察修辞,我们可以确定它有衡量能力之义。

《全唐文》;循涯;考释

“循涯”一词在唐代文献中频见,如《全唐文》就有三十多个用例,它们主要用于表、状、启等公文中,但在敦煌变文等白话类文献中不见,可以看出它是一个较为典雅的书面语,意义比较晦涩,本文试对“循涯”的词义做些考释。先举《全唐文》数例,括号内注明页码,以便核查:

(1)卷222张说《让平章事表》:“伏以庙堂寄切,军国务殷,循涯审分,非臣攸处。为国者为官择人,为臣者陈力就列,若智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微躯?实恐上尘王政。”(p2246)[1]

(2)卷485权德舆《为齐相公让修国史表》:“臣谬践台司,无补皇化,每忧覆败,上负聪明。岂足以再纡宸慈,累忝荣渥?稽前古之彝训,昭圣朝之法诫,立言载笔,岂易其人?量力循涯,自知不可。”(p4953)

(3)卷531武元衡《寒食谢赐新火及春衣表》:“伏以先皇之德未报,陛下之泽又深,揣分循涯,过叨奖遇,将仰申裨补,俯效涓埃。”(p5388)

(4)卷939杜光庭《莫庭乂九曜醮词》:“循涯省分,常惧于旷官;恤物安人,敢忘于励己?”(p9770)

初读文句,“循涯”一词甚难理解。但仔细观察它们的语境,就能看到“循涯”多与“审分”“量力”“揣分”“省分”等词连用,作者说话用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循涯”和与其关联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担当重任或承受赏赐,借以推辞职务或感谢恩宠之类。“审分”是审定(能力)是否符合标准,“量力”是衡量人的力量和能力的意思,“揣分”“省xǐng分”是量度、省察(能力)界限。由此我们推断“循涯”与它们是同义连文的关系,意为衡量自己的能力。例(1)中“力微任重”可以说是“循涯审分”的绝好注释,张说认为作为臣子就应当贡献才能,担任与能力相符的职位,自己能力小而任务重。显然“力微任重”是前句“循涯审分”意思的进一步陈述,对自己的能力限度进行了分析,才得出“力微任重”的结论。例(2)中“量力”的意思最为清楚,此表是权德舆申说自己能力不足以完成修国史这样的重任,“量力循涯”就是衡量自己的能力。例(3)“循涯”与“揣分”连文,上表人武元衡认为先皇的恩德还未报答,现下皇上的恩泽又如此深厚,衡量自己的能力,将弥补不足,略尽涓埃之力。例(4)杜光庭说“循涯省分,常惧于旷官”,即是表达衡量自己的能力,常常担心空居官位,不称职。

“循涯”不仅可以和“揣分”连文,还能同“揣分”“揣己”构成对文。例如:

(5)卷818张元晏《谢时相启》:“某今日伏奉宣召,伏蒙圣慈令充职翰林者。出自埏镕,成兹忝越。循涯积感,揣分增荣。”(p8617)

(6)卷818张元晏《谢奉常仆射启》:“循涯增感激之诚,揣已积叨逾之惧。”(p8618)

例(5)“循涯积感”与“揣分增荣”二句对偶,“循涯”对“揣分”,“积感”对“增荣”,“揣分”是量度能力界限,“循涯”即为衡量自己的能力。例(6)中“揣己”是估量自己,“循涯”、“揣己”相对,这说明“循涯”与“揣己”意思相近,为估量自己的能力义。

综观《全唐文》一书,“循涯省分”之外,还有“循分”“省分循涯”“循省涯分”等结构。例如:

(7)卷486权德舆《谢除太常卿表》:“沐浴皇泽,从容大僚,量力无庸,庇身何幸?况太常者,伯夷叔孙通之职,臣岂其人?五六年间,再居此地,感恩知惧,循分难任。”(p4967)

(8)卷531武元衡《谢赐新火及新茶表》:“况先朝之恩未报,陛下之泽又深,省分循涯,伏增陨越,无任感戴屏营之至。”(p5388)

(9)卷541令狐楚《谢赐春衣牙尺状》:“循省涯分,比数艺能,臣实无任,累承斯宠。”(p5495)

将“循涯省分”与例(8)、(9)中“省分循涯”“循省涯

分”比较,我们发现“循涯”可以放在“省分”之前,也可以置于其后构成连文,还可以将“循省”并举,“涯分”平列,变换为“循省涯分”,而例(7)直接用动宾结构“循分”。可见,“循”即“省”的意思,作动词,“涯”和“分”为同义名词(详说见下)。“循省”“涯分”实为训诂学所谓“同义复词”。“循涯”“省分”“循分”“循省涯分”均为动宾结构。例(7)中“量力无庸”与“循分难任”相应成章,都是衡量能力无法胜任。这段话大概是说“自己沐浴在皇恩之下,能力平庸,何德何能去担任伯夷叔孙才能胜任的职位”。例(8)武元衡受到皇帝的赏赐后“省分循涯”,觉得自己特别失职,下文承接“无任感戴屏营之至”,即对自己的无能感到非常的惶恐。显然失职、无能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番衡量后的感受。例(7)、(8)中“循分”“省分”的上下文都提到不能胜任职位,那么解释为衡量能力是没有疑问的。例(9)“循省涯分”和“比数艺能”相对成文,“循省”与“比数”(考校计算)同义,“涯分”与“艺能”(技艺才能)相应,令狐楚说衡量自己的能力,考校才能,实在不能胜任,以此来谢赐春衣牙尺。由此得知,“循涯”“循分”“省分”等都可以表达衡量自己的能力义,而且“循涯”还可以进一步组合扩展为“循省涯分”“省分循涯”“循涯省分”等。

关于“循涯”之义,也可以结合表、启、状等文体特点来进一步确定。例如:

(10)卷452邵说《为王仲升谢加兵马使表》:“陛下察其本志,念臣微忠,特全要领,再加驱策,位兼风宪,职典禁兵,抚已循涯,实为尘忝。每思陈力之诚,窃惧妨贤之责,不谓更沐殊恩,猥当重任,佐皇太子元戎之律,统王畿御侮之权。”(p4621)

(11)卷818李浦《上承旨崔侍郎启》:“循涯揣分,感德惭恩之至。”(p8620)

(12)卷829韩偓《御试缴状》:“抚已循涯,以荣为惧。”(p8739)

(13)卷940杜光庭《大王本命醮葛仙化词》:“况荷殊荣,久叨重寄,循涯省分,常切兢惭,每因章醮之坛,敢忘敬恭之礼?”(p9778)

上例(1)—(3)及例(10)是表,例(11)为启,例(12)是状,都属于上行公文。《唐六典》卷八谓:“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2]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表奏。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3]比较有意思的是让表,清赵翼《陔余丛考》:“古人授官,例有让表。刘实谓本唐虞禹让稷契皋陶之遗意。《文心雕龙》曰,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曹操著令,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昔人每授官必作让表,固是难进易退之意,然沿习日久,虚伪成风,浸寻及于唐宋,益袭为故事。在上者既授之以官,必不因其让而收回成命,在下者亦明知其辞不允,特借一辞以鸣高。”[4]我国古代的上行公文多是臣子向帝王陈述政治愿望或请求的奏章,由于地位的悬殊,说话者一方面要基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发言,不得僭越,表现得诚惶诚恐;另外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衡量,表达量力而为的同时显示其不慕名利。如例(1)、(2),尤其是例(2)这章表从开始到结尾权德舆一直在陈述自己如何感谢恩宠,如何惶恐,衡量能力之后发现自己如何无能,故不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责,希望皇上收回成命。而且“表、启、状”等上行公文不管是本人执笔还是别人代写,都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陈述,都是在言说上表人自己的意愿、主张等。臣子对帝王的爱戴与敬畏以及自命清高的感情反映在这种文体中便是措辞一味地谦让。例(10)中“尘忝”“窃惧妨贤”“猥”等词便是这种心理的反映,这章表中邵说先陈述自己的官职,衡量能力后觉得自己的才能有辱于所任的职位,不能担当重任。例(11)、(12)亦同。可见,“循涯”在这种的文体中释为衡量自己的能力也是没有问题的。

“循涯”还用于“青词”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中。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5]祭祀是人们期望与神灵进行交流的一种宗教活动。其文体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就像填表一样写人举行斋醮的准确时间、主事者或祝祷者的名字(称臣某,多写明其人道阶或官位)、斋醮性质、设置道场的地点及时间期限、所奉天神的尊号。“臣闻”之下的“云云”,说明这次具体斋醮的缘由、愿望、盟誓等意思。结尾署“谨词”表示谦敬。[6]例(4)、(13)就是出自杜光庭的醮词,青词的遣词造句充分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天神的毕恭毕敬,即使是杜光庭这样的高官也是“循涯省分,常切兢惭”,从来不敢忘了恭敬之礼。不论上行公文还是青词,人们用这种文体写作时,潜意识里就有一种崇拜感、畏惧感,认为自己有辱天命,而这种感觉通常是衡量能力之后得出的,故将“循涯”解释为衡量自己的能力是符合文体特点的。

为什么“循涯”会有这样的意义?这可以从词语的构成成分上找到答案。“循”有省察、察看义,此义《全唐文》中时见。例如:

(14)卷298吴兢《为桓侍郎让侍中表》:“受羽林之寄,军容未肃:循省知惧,寝兴弗遑。”(p3022)

(15)卷417常衮《潮州刺史谢上表》:“尸荣无补,公责所归,窃自循省,早宜谴黜。”(p4270)

上面两例中,“循”均与“省”连用,“省”是反省、检查,那么“循”的省察义不言自明。

“涯”有边界、界限的意思。《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成玄英疏:“涯,分也。”《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牋〉》:“顾己循涯。”吕向注:“涯,分也。”“分”读如去声时有一义为分际,合适的界限。由此可知,“涯”“分”为同义名词,是限度、界限。因此“涯分”就是限度,本分。《全唐文》“涯分”亦为此意。举例如下:

(16)卷155上官仪《为于侍中请赴山陵表》:“臣昔逢开运,委质藩朝,荏苒迄兹,年将一纪,位非德渐,荣以恩滋,

顾视涯分,何阶致此?”(p1582)

(17)卷324王维《责躬荐弟表》:“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几何?”(p3289)

(18)卷547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蒙生尘于天地,无裨补于涓尘。忝冒以居,涯分遂极。”(p5548)

这几例都是在言说自己的能力限度,故“循涯、循分、循涯省分、循省涯分”均可作考察自己的能力解。

此外,“循涯”也见于隋唐时期的史书、经书及诗歌等其他历史文献资料中,例如:

(19)《梁书》卷14《任昉传》:“顾己循涯,实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7]

(20)《旧唐书》卷141《田弘正传》:“循涯增感激之诚,揣已积叨逾之惧。”[8]

(21)《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9:“循涯知惧,临谷匪危。”[9]

(22)《全唐诗》卷130崔颢《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顾己无官次,循涯但自怜。远陪兰署作,空此仰神仙。”[10]

(23)《全唐诗》卷513裴夷直《方丈泉》:“循涯不知浅,见底似非深。永日无波浪,澄澄照我心。”[10]

上述材料中“循涯”释为衡量自己的能力文通字顺。至于近、现代汉语的沿着山崖义,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兹不赘述。

[1]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唐玄宗.宋本大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37.

[3]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7.

[4]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544-545.

[5]张泽洪.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J].世界宗教研究,2005(2):112—122.

[6]张海鸥,张振谦.唐宋青词的文体形态和文学性[J].文学遗产,2009(2):46—53.

[7]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253.

[8]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3849.

[9]慧立本,彦悰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272.

[10]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858.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nation of Chinese Word Xunya in the QuanTangWen

Gao Y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19,China)

The Chinese words Xunya is found to be used more than 30 times in the QunTangWen,but its meaning of the words is obscure.After analyzing the context and its rhetoric way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word Xunya may be referred to as the ability to measure.

QunTangWen;Chinese word Xunya;exploration

H134

A

1672-6758(2015)08-0151-3

(责任编辑:宋瑞斌)

高岩,硕士,陕西师范大学。

Class No.:H134 Document Mark:A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文体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幽默是一种能力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