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言符号的网络再生
2015-03-18马芳雅王灏
马芳雅,王灏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浅析汉语言符号的网络再生
马芳雅,王灏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现代传播媒介不断消解着语言符号的传统规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具备自身发展规律和构成特点。使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汉网络语言能指所指的重要属性,旨在加深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
语言符号;网络语言;能指;所指
一 引言
电脑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开辟了新的媒介环境,改变了当代人的许多生活内容,包括刺激了网络人际交往需求,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影响了人们语言符号的使用。汉网络语言打破传统的语言定式,是网民对汉语标准语改造、创新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因其跨地域、跨语言、跨时空的特征,使自身同时呈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之特色,堪称网络‘方言集合体’”。[1]
二 语言符号和网络语言解读
1.语言符号。
语言是客观事物的符号。首先,语言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个事物之所以用一个词语来代表,完全与该事物的本质没有关系。比如,说汉语的人把“读书写字的桌子”称作“书桌”,说英语的人把同样的一件东西却称作“desk”。但不管称作“书桌”还是“desk”,说话人都指的是同一类用于阅读或书写的桌子。其次,语言作为符号,可以传递一种明显区别于载体本身(音、形)以外的信息,具有所谓事物的性质。“书桌”或“desk”并不仅仅指词语本身可以听得到或看得见的读音或书写特征,还可以用来指称客观事物的书桌。根据索绪尔的观点,每一个符号都是两面的心理实体。语言符号是符号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进行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形式,可被感知(可视、可听),具有携带信息的能力,它是音(形)、义结合的统一体”。[2]就语言符号而言,索绪尔认为符号由音响形象和概念构成,前者称能指,后者称所指。[3]
2.网络语言。
秦秀白(2003)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2)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 (3)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4]在企业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等一些网络空间,所采用的文字符号系统及规则是对现有传统文字符号及规则的直接继承,与常规的文字符号系统是一致的,即上文中的第一和第二种定义。但是在如BBS聊天室、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网民使用语言符号的方式与传统的语言符号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后者则为本文所研究的,也就是第三种定义下狭义的网络语言。具体来说,是以屏幕、键盘、光电传输等为基本媒介,以汉语言象形符号为主体,以其他符号形态(如标点、数字、英文、图形等)为辅助手段,供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交际(如聊天、游戏、发帖等)时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网络语言符号中最常见、最鲜活的成分。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网络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传统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工具不同,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特征。
三 新媒体语境下的汉语言符号网络再生
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但是,在范畴层面上,能指是音响形象,属于语音范畴,所指是概念,属于语义范畴,这两个范畴属于不同的层面。因此,能指和所指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层次,两者之间显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网络语言符号的传播过程中,能指和所指这种“非必然”的联系使得网络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呈现出更大的自由性和变异性。
1.能指和所指的不确定性。
在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中,同一个所指可以通过几个不同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当两个能指具有同一所指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具有文体或社会等另外的功能时,就产生一个语言变数问题”,[5]这种语言的变数使得语言符号的能指
和所指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呵呵”“嘻嘻”“嘿嘿”“哈哈”“吼吼”“厚厚”“haha”“hoho”“haohao”的所指均表示“笑”的概念。网络语言符号往往缺少“音”这一要素,更多的是形、义的结合,因而呈现音形分离的语言特征。上述这些能指通过拟声符号传递感情,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网络语言听觉符号的不足。同时,在网络表情符号和表情图形中,表示“笑”的概念也有多个符号与之对应,如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样的能指只有在网络交际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其具体的所指意义,如“斑竹”“班主”“版猪”都表达的是“版主”的意义,指的是主要负责管理论坛的某些板块的人,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
2.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
在语言符号系统中,能指和所指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不对称性,具体说来,同一个音响形象在一定的使用语境下,其音形具有离散的潜势,可以指向多个概念意义;反之,同一个概念意义在表意过程中,因其不稳定性,也可以具备数个音响形象。[6]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性使得能指体现出音形离散性、可区分性、多样性等特征,所指体现出不稳定性、延展性、情景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在语言的分层符号系统中,一个符号的能指指向的所指可以进一步延伸获得新的能指,或者能指和所指可以结合在一起作为新的能指去指称新的所指,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生成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网络虚拟交际中,人们利用谐音、借代等形式创造了大量的语言符号。例如,偶稀饭(我喜欢)、8174(不要生气)、潜水(只浏览不发言)、青蛙(丑男)、大虾(超级高手)等。
3.汉语言网络符号的任意性与规约性。
网络语言中,能指所呈现出的谐音、缩写、语码混用、语法变异等特征充分说明了网络语言能指的多样性,即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符号形式所表达出来。多个能指可以指向同一个所指,这一所指的意义随着时间或语言使用群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各类符号资源(如文字、字母、拼音、数字、标点等)的组合越来越形象化和多样化,同时组合形式代表的内容对比现实语言越来越易变和不稳定。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决定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虽然网络语言符号的首要属性是任意性,但是任意性并不是语言符号的唯一属性,网络语言符号还具有规约性。具体来说,网络语言符号一经产生,进入传播阶段,形成特定的符号结构组合而广泛运用之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就会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结合关系,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结合状态。这样,网络语言符号由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每一个网络语言符号使用者都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接受其使用规则。例如,“潜水”一词,网络交际中指的是只浏览不发言的人,其形式和内容在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结合关系之前,“潜水”叫成“默客”“潜客”“伏客”也是可以的。一旦网民接受“潜水”一词的表达规则,再用其他符号形式表达同样的意思就不合适了。与现实语境不同,网络语境不受规范束缚和权威引导,广大网民人人平等,共同创造和传播网络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符号生成的绝对自主性使得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加彻底的规约性和稳定性。
4.汉语言网络符号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语言使用者双方可以观察到说话对象的表情和神态,也可以听到对方基本的语音特征,如语气、音调、音高等,双方的交流是通过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如握手、拥抱等)来实现的。为了保持交际的顺利进行,双方很大程度上都在遵守面对面交际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与现实世界面对面的交际不同,网络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的“不在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违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交际的语用策略被赋予新的缺省值。因此,网络交际在情感表现和交际语境方面呈现出普遍的单一性,不利于网络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广大网民借助键构符、图形、标点、英文、数字等符号资源对网络符号在形式上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克服这种单一性。网民对网络语言符号的创造性使用,使得网络中新的能指不断涌现,同时新能指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新所指。如“也就醉了”这一能指可能代表“无语”“诧异”“郁闷”“生气”等多种所指意义;而“哭泣”这一所指可能以“呜呜呜”“哇哇哇”“乌乌乌”等拟声词出现,或者借助数字的谐音“555”出现,有时也会以T_T、~~~~>-<~~~~等表情符号的形式出现。这些能指的出现在增强交际真实感的同时,使得网络符号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符号就是在单一性和多样性的彼此存在中变化和发展着。
四 结语
汉网络语言是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语言表达规则,逐渐发展成具备自身构成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媒体用语,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词汇库。本文使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从能指和所指的不确定性、任意性、规约性、多样性等方面对汉语言符号的网络生成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揭示出汉网络语言符号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流工具(新媒体技术)、交流主体(网民交际心理)和汉语言规则衍变的共同影响。
[1]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72.
[2]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6.
[3][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102.
[4]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 1-6.
[5][法]卡尔韦,路易-让.社会语言学[M].曹德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张俊.谐音双关的符号学阐释[A].顾嘉祖,辛斌.符号与符号学新论[C].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48-359.
The Net Regeneration of Language Symbols and Its Generation Logic
Ma Fangya,Wang Hao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The modern media is constantly dispelling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s of language.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the net language forms gradually its own rules and features of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semiotics,the paper explores deep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of net language symbols,aiming to help people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et language.
language symbols;net language;signifier;signified
H030
A
1672-6758(2015)08-0136-3
(责任编辑:蔡雪岚)
马芳雅,在读硕士,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方向:语言学、符号学和语言技术。
Class No.:H030 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