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5-03-18陈小环

关键词:载体思想大学生

陈小环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福建漳州363000)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

陈小环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福建漳州363000)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发展在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多重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机遇。高校必须把握新媒体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主动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阵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既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教育的优势,又积极防范其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据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传统PC上网比例(80.9%)。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最大的群体。[1]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以其传播快、利用广、影响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日必网、无网不在正逐渐成为当前青年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制约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

1.高校传统宣传工作载体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校园媒体曾一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校园舆论宣传和文化引领的重要载体。而如今,以互联网、手机为载体,以微博、微信、飞信、手机报等为平台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们热衷织“围脖”,时时刷微信,经常逛BBS,万事找百度。而高校传统宣传载体的“三驾马车”——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在新媒体面前总显得慢一拍,凸显出严重的滞后性因而备受学生的冷落。调查显示,短短几十年间,高校校报普遍被学生束之高阁,校园广播日渐受到冷落,校园电视台也因为制作耗时耗力而日渐萎缩,而宣传橱窗、校内刊物等传统宣传平台更是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逐渐被边缘化,宣传效果日渐减弱。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宣讲、谈心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这些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2]教育者根据宣传教育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材料对被教育者进行讲授,以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可以对宣传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主动权掌握在宣传思想工作者手中,高校可以将不良信息去除以保证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广泛、自由,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和“把关人”功能的弱化加大了高校宣传思想舆论导向的难度,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大肆传播,低俗色情暴力文化垃圾泛滥,各种颠覆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和社会谣言到处流传,给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社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社会主义信念动摇,纷繁庞杂的信息和一些错误价值观的传播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给高校宣传思想教育主旋律的弘扬带来了一定难度。

3.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

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环境”在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具有各种思想倾向的言论,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当前,新兴媒体已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境外敌对势力也在利用新媒体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重点在青年,敏感区在高校。新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传播的“无屏障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反社会

主义、反主流的论调,消极落后的思想文化和反社会道德的信息利用新媒体途径大肆传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是通过其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优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倾销其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企图混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生活阅历、政治辨别力不强,极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无疑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更加艰巨。

4.高校舆情研判和监督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强。

新媒体的传播快捷、即时更新和虚拟性等特点给高校的舆情研判和预警处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放的新媒体时代,BBS、QQ群、微博、人人网等成为大学生们自由发表评论、表达观点意见的空间场所。在新媒体环境中,一个不经意的消息就可能被无限放大。特别是校园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极易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出去,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高校舆情危机,甚至演化成重大“新闻事件”。此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的蝴蝶效应更易发生,招生、培养、管理、就业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引发蝴蝶效应的“蝴蝶”。[3]例如,厦门大学诱奸门、中国政法大学“扬帆门”、河北某大学校长论文剽窃门、北师大“粗口门”等多个校园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也带来了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加大了信息甄别和网络监管的难度,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二 新媒体发展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它的开放性、便捷性、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也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多样的教育手段、灵活的教育方式,开辟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渠道,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空间,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1.提高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宣传思想教育载体,如报告、简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由于受到场地、时间及自身实体的限制,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实现充分的共享,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是相当有限的。而新媒体技术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的巨大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不受时空限制、覆盖面广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手段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的跨越。[4]新媒体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宣传信息资源通过网站、网页、电子邮件、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方式传递到网络空间,供师生浏览学习,这无疑大大提高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扩大了宣传思想教育的覆盖面。

2.丰富了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的手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以往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讲座报告、主题演讲、宣传栏、印刷材料、报刊电视等宣传教育手段单调、内容空洞乏味,而且更多的是单向灌输,教育的成效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在新媒体背景下,QQ群、博客、论坛、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这些新载体传播内容新颖丰富、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时效性强,教育的过程是互动式的、引导式的,更容易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思想“灌输”的实效性。

3.增强了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运用多媒体形式,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数据等多种通信媒体集合为一体,可以将宣传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转化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音乐、影像,从而给受教育者带来试听的双重享受,让宣传教育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其所独有的感官刺激功能使得受教育者在愉快的心情中认识和学习教育内容,学习效果更加明显。[5]同时还克服了传统宣传载体单向传播的弊端,使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交流互动式,其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的多媒体形式对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加之自然亲切、直观形象、形式灵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4.有利于高效及时做好预警处置工作。

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利用网络的交互、便捷、海量、智能等特征,有利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及时掌握师生关注的热点,更迅速、更广泛、更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在校园舆情发生之前及时预警和“防患于未然”,并在危机之后积极做好校园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主动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阵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既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教育的优势,又积极防范其负面影响,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1.拓展新媒体信息宣传平台,发挥多种载体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谁掌握了新的科技手段,谁的信息就传播得最快、最广,谁的影响力就越强。”[6]大学生群体是最主要、最敏锐,也是最前沿的新媒体用户,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载体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拓展新媒体信息宣传平台。首先,要加强对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新文化形态的研究,不断探索校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高校媒体的网络化生存途径和方式,实现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互通互融、共建共享。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网站的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加强BBS信息交互平台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和服务学生成才的有效载体。最后,要主动适应“微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拓展高校宣传思想教育新途径,针对大学生所思所想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润物无声地发挥全媒体宣传的整体效应。

2.占领新媒体宣传主阵地,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渠道。

“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必然去占领。”高校必须主动把握新媒体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抢占网上宣传教育的制高点,积极运用网络、手机、QQ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渠道,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媒体’。设法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功能,以引导式、体验式、互动式和渗透式等方式来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7]要以微博、BBS、网站、手机报、微信等系统为基本平台,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运用贴近师生实际、生动活泼的文风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思想的宣传宣讲,进行先进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引导,用先进的文化成果占领校园网络阵地。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文化、艺术和实践体验活动,在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使新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

3.加强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教育的效果。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高校要坚持建设新媒体宣传思想教育阵地与培养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双管齐下”,组建一支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网络管理员、学生党员、班团干部、网络“意见领袖”等为中坚力量,专兼职相结合、师生相结合、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相结合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系统性的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者媒介素养培养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并发挥他们在BBS论坛、SNS社交网络、人人网、QQ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增强网络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正面引导能力。

高校要科学利用BBS、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分析、反馈机制,密切关注校园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做好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发现具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舆论引导和科学应对,化解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建立新闻宣传应急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一旦校园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加强分析研判,让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迅速回应师生和社会关注的各种问题,消除有负面影响的言论,及时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1]CNN1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2]李恩泽.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4]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5]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刘云山.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狠抓落实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新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

[7]张一.新媒体境遇下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探索,2012(12).

Consideration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Propaganda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Chen Xiaohuan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China)

New media is taken as a“double-edged sword”.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grasp the features of new media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media publicity and education,and actively guard against its negative effects,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new 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innovation

G641

A

1672-6758(2015)08-0008-3

(责任编辑:宋瑞斌)

陈小环,硕士,助理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载体思想大学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