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3-18雷伟

关键词:伦理大学生教育

雷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雷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伦理观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不得不为自己的工作“出谋划策”,在通过正当手段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时,便会萌生“另辟蹊径”的念头,从而引发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必要性;内容;途径

一 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迫切需要。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观念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则表现为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能只谈索取,不议奉献。而现在每每提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高校扩招”是造成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对就业难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适时地转变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和正确的求职方式迎接人生的这一重大挑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形成“先就业求生存,再择业谋发展”的科学就业思路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就业理念。

2.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

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短期内不能实现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教育大学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阅历,积攒才干,积累经验。教育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为形成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而努力。此外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还涵盖了部分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择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多方运用各种渠道来了解有关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以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3.建立公平公正就业环境的基础。

由于大学生就业总量供过于求、就业结构失衡以及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就业的不公平问题仍十分突出。大学生的就业伦理观的形成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创业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的营造对自己和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就业环境的公平公正,才能保障公平公正就业环境的长久发展。因此,构建大学生的公平就业环境对正确的就业伦理观的形成与持续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4.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最终实现,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大学生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他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伦理道德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就业市场的秩序,良好的就业伦理道德观会对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是以建立公平、正义、团结和诚信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为目标,引导受教育者自觉遵循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使其了解就业过程中应注意和遵守的一系列准则,并内化为一种伦理道德思想来指导自己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而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其特定教育对象的实际确定的,它既能反映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性质,也是实现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目标与

任务的重要保证。

1.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内容。

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活动主体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进一步来讲,是体现在大学生日后的求职和就业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未来的社会当中,个人信用将表现得越来越重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应坚持把“诚信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将诚信教育这一就业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指导大学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大学生就业伦理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大学生在面临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状况下,更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3.义利观教育。

义利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择业时,向“钱”看的现象十分普遍。义利观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形成“义利统一”“先义后利”的价值观。

4.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在择业时,通常把个人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不愿到祖国缺少人才但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所以要在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中再次强调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关系。在必要时,能够做到个人的就业意愿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需要。

5.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意识,正确看待各行各业不同分工的工作形式,不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的工作热情,并能自觉遵守所在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

6.社会责任教育。

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法则,也是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并不乐观,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大学生在择业时,总是把目光投向竞争力极大的岗位,投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要加强社会责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竞争,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采取正当的竞争手段积极投身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去。

7.创业教育。

创业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种形式和途径,因此创业教育也在高校中应运而生,虽然各个学者对这一教育的研究角度和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创业教育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将自主创业作为实现就业的新方向,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伦理观的调查结果和对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大学生在对待就业伦理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上,既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受到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伦理观是科学的、理性的,能以正确的就业伦理价值观来指导自己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伦理教育,针对具体问题,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对症下药”。

1.家庭是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基础。

“家”始终是最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地方,而“家人”正是自己最信赖的人。大学生从家长的言行上可以秉承到他们对待不同职业的态度,进而影响着大学生自身就业动机的形成,以及对就业、择业过程中各种行为所持的态度。大学生的习惯、性格、情感认识、价值取向和就业态度等往往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因此,要对家庭教育者的思想内容和行为规范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自我道德和文化修养,从而提高自身对子女的教育质量。其次,家长要用自身的社会阅历经验教育子女,用自身的榜样作用作为精神力量去感化子女。但是,家长不可能天生就具有正确教育和引导子女的能力,因此家长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能力。

2.高校是加强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要将就业道德教育形成一个体系,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就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首先不能只重视就业技巧的教育,还要加强对就业道德的指导和教育,形成一种求职技巧与就业道德指导并重的教育模式。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让大学生在遇到工作中各种挫折和诱惑时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做出合理的选择,能够使他们从入学到毕业逐层深入地树立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念。最后,还要注意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个宣传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并渗入到其他学科之中,贯穿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除此之外,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进

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学者和专家,充分发挥在学校教育学、心理学、道德学等学科领域有造诣的教师力量,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打破学科界线,提高就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丰富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3.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价值导向作用。

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大学生就业伦理意识。所以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正确价值导向作用。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想要发挥实际作用,一定离不开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与约束。没有社会舆论的正确价值导向,大学生就业伦理教育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社会舆论的褒贬来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伦理观念。不合理的舆论评价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逆向诱导的作用。所以必须发挥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诚信就业,爱岗敬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行为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而对于简历注水、夸大经验、屡次毁约的行为要不遗余力地予以舆论批评和谴责,通过各种渠道传达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为科学的就业伦理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4.强化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自律能力。

经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较深刻的理解。在他们的意识中能够分辨出“对”与“错”,“何该为,何该不为”,但面对就业的压力、外在的影响与一份好工作的诱惑时,可能会意志不坚定地做出选择,暂时放下心中的“底线”。因此,强化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增强就业伦理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该努力从“他律”的社会规范走向“自律”的自我规范中来,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从“知”到“行”的完美统一;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我修养准则;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正确的就业伦理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1]张溢木,罗国杰.当前伦理学研究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教授访谈[J].伦理学研究,2010 (01).

[2]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陈代明,赵琪.大学生就业概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27.

Reflections on the Employment Eth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i Wei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The correct employment ethics affects not only the healthy,fair and equitabl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college graduates have to work for themselv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which triggered a series of ethical and moral question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ethics education;necessity;content;ways

G641

A

1672-6758(2015)08-0005-3

(责任编辑:郑英玲)

雷伟,硕士,助教,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伦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题解教育『三问』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