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5-03-18刘士芳赵媛媛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职业技能案例

刘士芳,赵媛媛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会计基础课程是学生学懂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应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石。其内容涵盖了会计工作各个岗位及全过程的最基本的核算技能,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在未来会计工作中的职业技能水平。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我们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1 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是在第一学期或第三学期开设的。在教学组织上,一般都是先介绍会计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在不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情况下,对于会计基础课程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基础概念会感到很难理解;更会对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填制、财务报表编制等实践性内容感到很抽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可按照“实地到企业参观——实践操作——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学生先到企业(尤以选择制造业企业为好)参观其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在生产中要用到的各种机器设备、原材料、工人等,从而为学生理解会计要素和成本核算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在企业接触到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并结合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现场讲解,对会计岗位工作的内容产生更直观的印象,从而认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

2 课程内容设计

在对会计职业岗位工作(收银工作、出纳工作、记账工作、核算工作)的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的典型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任务训练为核心的准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新的教学内容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按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这七个模块的内容体系。即抛弃了先讲理论再做练习,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学的传统教学设计,重构了反映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学习领域课程的要求,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1)建账;(2)日常会计账务处理;(3)期末会计账务处理;(4)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课程内容突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理论必须够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本门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以赛促学教学法。通过这五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项目,利用每个项目的任务完成,来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具体项目,如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与审核、错账更正、报表编制等。在处理每个项目过程中,均采用真实企业的真实案例资料,让学生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所需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完成每一项目,最后提交项目完成报告以及成果。同时,在每一个具体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知识需求再引入相关理论知识。这正是项目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即以项目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案例教学法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而又难以理解的会计理论时,如在讲解“实质重于形式”这个知识点时,就可通过导入真实企业实际发生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经济业务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实质重于形式”的真正含义。通过案例教学,可使抽象的理论通过浅显明了的案例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好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设计的案例要有时效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才愿意接受这个案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3 四阶段教学法

所谓四阶段教学法就是将每个会计的技能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即操作演示、仿真训练、操作考核和真账实做。在每一个技能训练中,严格按照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逐级加深式的技能训练流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好每一个会计技能。如填制原始凭证这个技能训练,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知道了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填制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加深了学生对原始凭证填写技巧的掌握;通过教师考核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可更加强化学生对于原始凭证填写的标准的掌握。当然,由于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复杂性,必然还有部分原始凭证学生没有接触过,教师再通过“真账实做”作进一步补充,以巩固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

3.4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体验和角色体验,让学生掌握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情景体验,一方面可以借助校内仿真手工模拟实训室来体验会计工作情景;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见习,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情景。如在讲授会计档案整理、装订与保管时,可让学生到企业观摩、参与整个会计档案的整理和装订过程,了解会计档案的保管情况。

角色体验,可以通过学生在会计业务处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相互间的业务往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领悟会计职业。如在日常业务处理教学中,可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记账人员等角色。通过这种角色体验,可让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

3.5 以赛促学法

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一些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开展相关竞赛,如会计理论知识竞赛、数码字书写竞赛、点钞竞赛、珠算竞赛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或省市级的技能竞赛。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4 实践教学改革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建立课堂基础技能实训、阶段综合技能实训的两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课堂基础技能实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必需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会计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对于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和日常的账务处理,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训资料亲自动手操作。其主要包括数码字书写、点钞、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

4.2 阶段综合技能实训

阶段综合实训可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留出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整个实训内容可以按照会计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设计。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案例和会计工作全过程的操作。在模拟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会计岗位职责。这种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责任感,从而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 成绩考核改革

由于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操作性和过程性很强,因此,在考核中采用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具体方式如下:

综合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终结性考核×60%。

过程性考核: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以促进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积累。具体评价方法是:

过程性考核(40%)=每个任务的操作考核(20%)+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

期末终结性知识考核: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知识考核。具体方法是:

期末终结性知识考核(60%)=会计理论知识考核(20%)+综合实践知识考核(40%)

[1] 王瑞玲.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93-95.

[2] 蒋兰芝.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84-285.

[3] 黄波兰.对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4):48-50.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职业技能案例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