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大社会思潮问题及引领路径探究
2015-03-18张百霞
□张百霞
一、社会思潮的涵义
什么是社会思潮?在我国最早对社会思潮作出研究和界定的是清末梁启超先生,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成为思想潮流,能够成为潮流的思想一定是既有相当价值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凡‘时代’非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辞海》这样定义思潮,即“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这一定义指明了社会思潮的阶级属性和利益诉求。《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社会思潮的社会性作了进一步界定,认为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环境中反映人们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定义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诉求,并以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在特定人群中产生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群体意识、思想潮流。
二、当前重大社会思潮的简要述评
当前重大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普世价值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左派、宪政思潮等。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想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自由主义开始由学术理论演变为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成为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是主要标志。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推行放任主义,反对作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宣扬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新自由主义开始在中国开始传播,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相关译著的增多,其影响逐渐扩大。当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新自由主义也由传播走向深化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新自由思潮表现特别活跃,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主张打破国企垄断甚至主张国企私有化,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放开资源型产品价格;当党的三中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策后,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宣称中央的这一决策采纳了他们的主张而备受鼓舞,为此借机宣扬“市场万能论”,片面强调市场在一切领域都应该起决定作用。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常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出现,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或“重评”或“重说”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的成就。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历史虚无主义者再次兴风作浪,在学术界及网民中重新挑起了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及改革开放前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借机否定毛泽东思想及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讲话中提到:“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即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相互否定,有力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主张。
(三)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发端于封建社会,发展于资本主义时期,丰富于当今时代,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存在的一种思潮。民族主义通常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旗帜,强调爱国主义,但也时常夹杂着强烈的非理性情感力量。近几年,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的困境再次引起日本民众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担忧,日本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即军国主义再度活跃,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及南海争端引发中日关系一度恶化,中国部分民众非理性的反日民族情绪高涨,2013年“斯诺登事件”再次引发关于民族主义思潮的讨论,又使国家民族主义又成为国际争端的源头。这种民族主义反映在国内就是对少数民族态度的争议上,有人主张要彻底消除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对少数民族进行全面的强制“同化”,但大多数学者依然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少数民族差异性。
(四)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基本主张和中国的主流意识完全一致,都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创新马克思强调,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质性地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并把发展和完善“制度体系”作为工作重点,期望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国强、民富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以此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义感召力和吸引力。
(五)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认为西方的基本制度和价值观念是对所有国家都普遍适用的价值,认为中国的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是违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不具有普遍意义,并把中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咎为现行的制度和体制,鼓吹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途径。普世价值论者甚至宣扬“十八大最大的亮点是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他们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概念与西方价值观在阶级属性上根本区别,其实质就是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六)民粹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兴起于19世纪的俄国,民粹主义具有极端平民化倾向,认为平民和大众是政治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政治改革的唯一力量,反对精英主义,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新时期社会分化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主张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民粹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展现了底层的现状,表达了人们的心声,但是另一方面法治意识缺失,认为弱者、百姓天然有理。
(七)新左派。所谓新左派,就是在拒斥西方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并探索以平等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方案的社会思潮。新左派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延续至今,其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我国改革道路和社会现状问题。其主要观点:在中国社会现状上,新左派认为中国社会发生了质变,中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社会,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在社会公正问题上,新左派认为引发腐败高发、贫富拉大、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主张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基层参与式民主管理,主张在资源分配上向弱势群体倾斜,保证广大民众享受生存权及福利权。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新左派对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制度等进行评价时,肯定其具有积极作用,并希望用文革大民主的方式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对文化大革命表现出不切实际的文化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新左派的这些主张在底层民众、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八)宪政思潮。中国的宪政思潮广泛兴起源于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梦的提出,特别是82宪法3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引起了国内舆论界广泛讨论。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的政策和观点之后,各宪政思潮的鼓吹者们按照自已的意图制造话语陷阱,围绕宪政目标及实现路径展开激烈争论,宣称依宪治国就是实行“宪政”,并逐渐把中国梦解读为宪政梦,主张在中国推行西式的议会民主制度、政党制度及三权分立制度。法学界的主流声音则提出一方面要警惕西方民主宪政的险恶图谋,另一方面主张创新话语体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道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用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政府公权力。
三、引领当前社会思潮的原则和方法
(一)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共识”的原则。社会思潮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独特反映,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社会的各种现实利益和矛盾问题,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办法;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交锋、相互制衡会也使理性的声音不断强化,极端的声音受到抵制,从而促进思想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就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寻求思想共识,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各种社会思潮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不断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但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尊重和包容不是纵容更不是畏惧,而是交流、是沟通,是本着澄清思想、解决问题的原则,最终达成思想共识。通过确立这样一种原则,一方面,可以使各种思想文化各展所长,共同发展,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在“百家争鸣“中树立主导、彰显优势,增进共识,凝聚社会发展动力的目的。
(二)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把握引领的主动权。一是要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引领社会思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及思想困惑予以正确解决或合理解答,而正确评析、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要组建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功底深的研究队伍。二是要科学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现实条件和思想根源,包括社会热点、社会矛盾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引领原则和方法,引导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三是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对于那些政治目标明确、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影响较大,试图干预或左右社会发展走向的社会思潮应给予重点关注。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思潮等应予以重点研究和把握。
(三)建立前瞻性预测机制,抓住引领工作的着眼点。任何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思潮同样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或反动的社会思潮对民众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作出前瞻性的把握和预测。只有事先通过对社会思潮的萌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等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估测某种社会思潮的能量,预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才能为引领工作提供正确判断和参考,及时研究应对的策略。
(四)辩证分析社会思潮,确立科学的疏通引领机制。按性质划分,社会思潮可为进步思潮、错误思潮和反动的社会思潮。进步的社会思潮是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积极的、正确的社会思潮。错误的社会思潮多属学术性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其在社会上的流行、蔓延,会动摇一部分人的思想信念。而反动的社会思潮阻碍历史前进的,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地位。所以,对进步的社会思潮,应该大力支持,扩大宣传。而对错误的社会思潮,要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消除其消极影响。对反动的社会思潮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进行彻底揭露和坚决抵制。
四、结语
总之,当前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交锋激烈,深刻地影响和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为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对各种思潮的研究和引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紧跟时代,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引领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报告:公众关注的重大思潮调查[J].人民论坛,2011,1
[2]彭秋归.2014:评论这一年[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
[3]2013十大思潮[J].人民论坛,2014,4
[4]祖述实.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论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3,6
[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2:1,第1卷
[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3324
[7]程恩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比较[J].人民论坛,2012,3
[8]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2012中外十大思潮的特点与走向[J],人民论坛,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