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安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云南最久远的家族

2015-03-18李青芸

云南画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姚安土司军民

李青芸

一阵雨过后,不经意间闯入到光禄古镇,顿时惊艳。

清凉之余被阳光暖暖的包裹住,有说不出的舒服。抬头仰望,天朗气清,一缕缕金色的光线打在墙角窗楹,整个古镇散发出阳光与雨露相融合的清新味道。青石板的街道向内延伸,穿插了无数个小巷道,一眼望不到头。和石板相伴的是水渠,侧耳倾听,哗哗的水流声自顾演奏了一曲宁静的小夜曲。

光禄镇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落的地方,百年老墙上的壁画就像一双双欲言又止的眼睛,N年前的楼台、祠堂、客栈布局一如当初。无论从哪方游走,总会走到古镇的中心——军民总管府。谈及军民总管府,就得从姚安高氏家族说起。唐代中叶,南诏授高义和为弄栋演习,后传于高和亮,食邑姚安。自此,姚安便成高氏封地,世居光禄。大理国时期,虽称段氏天下,但其实是高氏执掌,一切政令皆出自世居光禄的高氏家族,以至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一帝三王五封侯”之称。

在坐西朝东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走了一圈,花圃廊榭亭台似乎将外界隔断,分外幽静;草地上几个石墩子似乎饱受了沧桑,更显出屋檐斗拱错综叠加,雕绘灵动的特色;小朵的枫叶轻轻覆盖在墙壁的石刻上;青苔在角落里悄悄生长,一切的一切,静谧而伟大。总管府里前殿后寝的传统格局没变,沿中轴线,依次是仪门,为迎送宾客之地。一堂,处理政务之地,两厢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二堂,处理军务之地,两厢为会文馆、会武馆。三堂,为最高长官生活起居及平时阅审文案、读书之地。那些恢弘的建筑以元代特色为基础,明清风格为主线,用它状如马鞍的优美曲线,叙说着那段往事——其时的光禄,足够富有,也足够奢侈。

1253年蒙古入侵大理期间,高泰祥组织军队反抗,战败被杀。忽必烈嘉其忠义,以其子高均锦、高均常为姚安同知,子孙都世袭此职,是为姚安土司之始。直到1729年姚安改土归流,共传26世土司。

民间有谚语“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高氏一族的传奇故事是古镇茶摊一位面色黑黢的老人磕着瓜子一一道来的。待喝罢最后一口茶,老人向我摆摆手,说:“我得下地去看看啦。”就快步消失在人海里……只留下我一人感叹历史一时一地的演义,感叹高氏命运的神秘诡谲。

然而,提到高氏土司,不得不提高奣映。尽管人才济济的“高家王朝”在历史中喧哗过,闹腾过,激荡过,然而最是轰轰烈烈莫过于高奣映。

生于清顺治四年的高奣映小时候颇受了些颠沛流离之苦。当时清朝已入主中原,而南明的残余势力依旧在盘踞。而高奣映的父亲高都虽世袭姚安土同知,却在政治上下错棋,押注效忠于明朝,追随永历皇帝逃往缅甸。行至腾冲,与永历帝失散。老土司心灰意冷,将世职传与年仅12岁的儿子高奣映,自己在鸡足山出家为僧。

高奣映的母亲——木氏夫人是个伟大的女人,这个自小在丽江木府长大的大家闺秀面对“孤儿寡母”的情况,毅然为儿子撑起了一片相对稳定的环境,不仅代掌土司印信决断姚安的大小事物,又聘请良师,使高奣映读完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乎所有书籍。但高奣映志不在政,37岁时就将土司职位交予儿子,归隐结嶙山,自号结嶙山叟。这位学富五车的土司一生创作大量诗文,著述凡81种之多,成为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

远处咿咿呀呀奏起了歌,穿了彝族服装的女人们围跳着左脚舞,有围观的人也参与进去,圈子越围越大,抛开繁重历史的烟尘,也许,这才是姚安的本来面目,自在其乐。而高氏的故事,在姚安人眼里,不过是擦肩而过的历史。

猜你喜欢

姚安土司军民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妈妈“糊涂”了
Fort Besieged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姚安组章
李绍祥:在姚安
中国·姚安2014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