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源 班洪总管土都司 阿佤山上的锣声

2015-03-18李雨霖

云南画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佤族玉山英国人

李雨霖

班洪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1年,清政府赐封班洪部落王为世袭班洪总管土都司,并赐姓“胡”,名“玉山”。负责管辖阿佤山葫芦王地的17个部落,每个部落又有小王,称为“大户”,这就是阿佤山著名的“十七葫芦王”。

在班洪乡一幢不起眼的红砖房里,我们采访了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末代佤王”胡德胜先生。胡先生的家整洁干净,地上铺着瓷砖,要脱了鞋才能进去。屋里摆放着藤制的沙发,各种电器,呈放水果的果盘也颇为精致,墙上贴着大幅的毛主席画像。他站起来欢迎我们,从他稳重而优雅的举止,有神的双眼,依稀还能看出“王”的影子。

当年,班洪王是佤山的最高统治者,有1500人的武装,装备有弓弩、大刀、长矛、铜炮枪、土炮,遇到战争还可以要求各个小王派兵,多的上千,少的数百。每年还要在班洪聚会,17个王都要参加,剽牛祭祀,杀鸡占卜,决定全年的大事,由各王回去执行。

班洪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块宝地,物产丰富,尤其盛产金银。早在1900年,英国殖民者就想进入葫芦王地,被班洪王胡玉山第一拒绝,“葫芦王地是中国的地方,你们不能来;如果敢来,我们就坚决打击!”并派人把守关隘,使英国的阴谋没有得逞。

1929年,美国工程师卓柏考察茂隆银厂后,发表报告称之为“亚洲第一富矿”。英国人妄想收买班洪王胡玉山第二和班老王胡玉堂,遭到两王的拒绝:“厂是中国厂,地是中国地,我们是在保厂,你拿几驮金子来,也不能让英国人开。”1934年初,英国人悍然以开矿办厂为名,派武装250余人侵占了有丰富矿藏的炉房地。此举震惊佤山,震惊国内外,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无比愤慨。从此,爆发的“班洪事件”拉开了佤族人民抗英斗争的序幕。

1934年2月初的一天黎明,班洪王府大青树下广场,各部落佤族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广场,数百名武士荷枪挂刀或持弩标站在前列,昂头挺胸,等待着剽牛盟誓时刻的到来。从勐角董、耿马、岩帅、澜沧等地请来的其他民族的代表也站在人海之中。

木鼓声声,铜锣震响,十七王剽牛盟誓,“派兵将英人赶了去,到滚弄江洗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效忠于我阿祖阿公,为中国保存此土,不使被英人得越界线一步。”决定兵分三路消灭英军,夺回炉房。胡玉山第二拿出10000银元分给各王,用于军费开支。

之后的战斗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在边疆各族武装的支持下,仅有大刀、长矛和铜炮枪的佤族人民同装备着机枪、大炮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残酷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收复了失地。

1934年11月,胡玉山第二去世,其长子胡忠汉继任班洪王,参与了中缅勘界,组织十七王发表“告全国同胞书”。1942年胡忠汉去世后,其子胡德胜接任王位,因胡德胜先生当时年幼,由二叔胡忠华代理。胡德胜先生于1953年正式接掌班洪王,管理政事,到1957年上缴王印。

最后问起胡先生家里还有些什么遗物,他说只剩了一面铜锣。锣很大,直径约有80公分,当年这面锣用于召集百姓开会,也是这面锣敲响了阿佤山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音。

猜你喜欢

佤族玉山英国人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板凳硬汉”溆浦木工胡玉山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局长入错行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谈天气
玉山冲刺“新七大”令岛内兴奋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