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剧对传统的继承及民族化的发展
2015-03-18郑志勇
郑志勇
中国芭蕾舞剧对传统的继承及民族化的发展
郑志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对于外界事物的接收和解析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从中国的芭蕾舞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芭蕾舞剧主要是将芭蕾舞剧音乐与中国的优秀舞蹈相结合而实现的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风格进行借鉴,再融合西方芭蕾艺术特点才能够实现其长足的发展。
中国;芭蕾舞剧;继承;民族化;对策
周恩来总理曾经在音乐舞蹈座谈会上强调过:艺术的发展与创作可以借助中国的民族艺术文化中所具有的手法和形式来实现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进而在整部作品中更多地是体现民族的风格与气派,因此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再加上与本土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改造,进而体现出其民族特性。
一、芭蕾与中国芭蕾舞剧
芭蕾一词是法语中Ballet的音译名,因其跳舞的动作十分具有特色,也被称作是足尖上的舞蹈。在人们的观念之中,主要是将芭蕾看作是西方文明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芭蕾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国家文化的影响下也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而演变成了不同的发展流派。芭蕾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是《天鹅湖》、《茶花女》等,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非常多的赞誉与好评,也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外交格局的逐渐开阔,芭蕾开始进入中国,这个西方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再加上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的形成。
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的探索时期,主要是结合西方芭蕾舞表演特点,再加上中国的发展特点和文化审美特点等因素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进而开创了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诸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从总体上来看却没有摆脱外国的表演影响,但是仍然是芭蕾舞剧在中国发展的重大进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而文学与艺术上的发展也一度出现了停滞的状态,比较庆幸的是《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经过改编之后进行演出,继而得以保存,这个时期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要属《草原儿女》和《沂蒙颂》两部作品的保存,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百废待兴,中国的芭蕾舞剧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学习俄罗斯芭蕾了,而是采取博采众长的方式,吸收各派的芭蕾艺术再结合中国舞蹈文化特点来进行重组,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祝福》一类名著改编的作品和《青春之歌》、《兰花花》等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进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这一阶段也是中国芭蕾舞剧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芭蕾舞剧发展的繁荣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芭蕾舞蹈教育不断发展和舞蹈团体的兴盛为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二泉映月》、《大红灯笼高高挂》、《花样年华》等最为著名。
二、中国芭蕾舞剧对传统的继承及民族化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通过题材与主题的转换来实现民族化
在芭蕾发展的过程中,其主题与题材的变化是其民族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发展之初只是一味地模仿俄罗斯的芭蕾剧目《天鹅湖》而进行改编的《美人鱼》,到以中国的神话故事作为题材的中国芭蕾舞剧的新探索,再到《红色娘子军》等优秀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高潮。中国芭蕾舞剧在题材上摆脱了传统的题材的限制,通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改编,因此与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和逻辑性思维具有一致性,进而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了芭蕾舞剧在中国的长足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除了在题材上更加符合中国人民的品味与需求,在主题上也是更加具有民族化特性,因此使芭蕾舞剧的主题与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更加具有契合性。例如,通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芭蕾舞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爱情观,整部作品都是在歌颂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在题材的选择上与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实质具有一致性,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具有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例如芭蕾舞剧《梅兰芳》既是对于中国杰出人物的完美演绎,同时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进而使得其能够与各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二)通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的民族化来实现影响
在西方芭蕾的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来实现其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而在中国的芭蕾舞剧表演过程中,还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化元素,进而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性。例如,在《白毛女》的表演中,通过喜儿一身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红色服装来体现其中的中国化元素,此外在其扮相上也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化特征,也就是说,在中国芭蕾舞剧的表演过程中通过中国化元素的加入来使得人物形象和细节上的描写更加生动,进而对于民族化性格的描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也是更加具有民族化特征,从整部作品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到在表演过程中,对于人物的形象和情
感具有十分重要和细致的描写,因此除了表演的人都是真正的中国人,其性格也更是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映射,因此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通过民族化的装束和形象性格的表现使得其透露出十分浓郁的中国化特色。例如,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表演中,塑造了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性格特点十分明确的女性人物吴清华,她本来是一个饱受地主压迫的女奴性质的人物,但是她并不屈服于命运,因此在性格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成长,进而通过不屈不挠的反抗来实现革命女战士形象的塑造,生动的情节表现和性格刻画使得其不屈不挠的、反抗剥削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三)通过风格和词汇的民族化发展来实现影响的提高
从总体来看,中国芭蕾舞剧中的舞蹈和词汇是在芭蕾的基础之上进行借鉴,进而根据中国舞蹈的民族化特色和语言词汇使用特点来进行更加民族化的发展。例如,在传统的芭蕾舞剧《梅兰芳》的表演过程中夹杂了一段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剑舞来渲染出了一种悲壮而传神的氛围,而这正是东方舞蹈中发展的重要特点。另外,在芭蕾舞剧的表演过程中,音乐词汇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作品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对音乐的旋律和和声等方面来进行生动的表现,进而实现民族化特色的表现,例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就是十分具有民族化特色的音乐。
三、结语
随着芭蕾舞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现已在中国自成学派,因此相关表演人物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特色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教学体系的建设。例如,在芭蕾舞剧《桃花潭》中,无论是场景的布置、人物的唱词和舞蹈音乐等方面的设置都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特色,因此在旧金山艺术节上惊艳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1]李承祥.走中国特色芭蕾舞的发展之路:中央芭蕾舞团40年回顾[J].舞蹈,2000,(01):40-42.
[2]胡阿荣.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浅析[J].音乐创作,2012(10).
[3]于平.中国芭蕾的民族道路与世界目光[N].中国文化报,2004-12-25.
[4]隆荫培.沿着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前进——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成就[A].欧建平.中国芭蕾的丰碑: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五十周年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5]蔡丽红.舞剧《鱼美人》的音乐与舞蹈探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4,(04):71.
J733.4
A
1007-0125(2015)0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