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灾害救援保障机制建设

2015-03-17贠萍等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预案物资

贠萍等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突发性公共卫生等事件频发,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安全形势变化的新走向,而越来越复杂、严峻的灾害性突发事件,对传统的救援保障机制提出了新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的灾害救援保障机制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卫勤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现实任务。本文初步探讨了灾害救援保障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加强与救援保障机制建设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保障培训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体报告如下。

1灾害救援保障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1应有适应现实需要的保障指挥体系 当前,由于现有的保障指挥体系职级管理不明确,职能分工不明确,一旦遇有突发灾害事件,以致出现多头指挥并举,管理秩序重叠,往往分散救援力量,分解救援主攻方向,分散救援物资的发放,造成人力、物力的一定浪费,肘挚救援保障力的展开和保障工作的顺畅进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指挥体系应以三级布设为宜,实行联勤联保,统一指挥。灾害发生时,通常应以事发地政府部门为主,驻军最高指挥机关相佐,设立军地联勤指挥部,以总指挥的号命为第一号令,即第一级指挥系统;以军地救援队伍的领导为执行第一号令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即第二级指挥系统;各救援队伍为执行号令、组织现场救援和救援保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即第三级指挥系统。这种指挥体系,应以军地卫勤、财务、保卫等部门为依托,以军地领导机构、军地灾害救援保障机构为主体,由军地财务、后勤、保卫为主,驻地军地医院领导机关相辅,组织构成。以求在组织协调人员、车辆、急救设备、药械供应等救灾、减灾活动的整体联动时,号令通畅,反应快速,人员、物资保障及时、到位。

1.2要制定贴近实战的保障预案 完善的、贴近实战的保障预案,是进行顺畅救援保障的基本依据,是按级完成救援保障任务的基本前提。军地联勤灾害救援指挥、保障机构,必须依照本级救援保障的任务要求,以《传染病救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地区、本级辖属参与保障单位的实际,按本级救援保障力量的要求,从人员、车辆、财务、技术、物资装备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快捷实用,便于操作的灾害救援保障预案。在预案中,要明确人员、、车辆、财务、物资编配形式;确定保障范围和基本保障内容;明确指令发出顺序;确定指挥分工和指挥位置等。平时要参照预案,切实加强学习教育和演练。通过强化预案的教育训练,提高本级救援保障力量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参训人员对预案的执行内容、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一旦灾害发生,能随时随地迅速依据预案展开救援保障工作。

1.3必须规范救援保障管理秩序 要适应灾害救援保障的需要,①对救援保障方向的人员、物资、技术装备等储备保障供应流向,必须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要求,不能把救援保障行动,变向成救济保障行动,这是灾害救援保障对人员、物资和技术设备合理分配的基本要求。②对计划的和随调、随配的人员、物资和技术设备等,要坚持"按需分配,按重点保障,留有机动"的原则组织实施,防止出现保障浪费和保障机动力不足的问题发生。③要依据保障预案,加强三级指挥的信息网络系统、远程医疗救援系统和储备物资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旦灾害事件发生,确保联的上,供的上,救的下,保障及时到位。

1.4必须完善灾害救援物资储备管理 各级保障机构,必须按本级灾害救援的最低标准要求,加大救援物资储备,强化储备专门机构建设,并坚持落实储备物资专人、专库集中管理。平时要注意保证储备物资的品种合理性和多样化,轮批次更新。对新储技术设备,要加强专业学习操作,注重维护保养,使其一旦使用,即能发挥救援作用;对已列入、在平时仍要使用的卫生技术设备和车辆等救援储备,要实行责任制管理,加强维护保养,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灾害一旦发生,能有效使用,满足预案和本级救援保障的基本需要。

1.5必须实现专业灾害救援保障建设与"人民战争"相结合。实际上,我国曾经有好的灾害救援保障机制,但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群防群治群保在多数地方、有些方面已松懈。而加强群防群治群保,发挥人民群众作用,依然是我国灾害救援保障特有的优势。因此,建立更加完备的、有相当社会覆盖面的灾害救援保障网,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2要切实强化应急培训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保障培训体系建设与救援保障机制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救援保障机制建设是应急救援保障培训体系建设的基石,培训体系建设是救援保障机制建设的有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2.1要按三级指挥机构布设相对应的格局,建立健全本级培训组织机构。即应建立健全省(市)级军地培训基地;建立地州县(市)培训中心;建立街道社区培训站。明确各级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责,探索一套良性的、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灾害救援保障训练机构建设,符合专业性和社会性要求,并使各级训练机制尽快步入经常性和规范性的训练轨道。

2.2要切实规范救援保障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的、按救援保障对组织领导、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人员的要求,制定训练内容和教育大纲,对共同课目训练,规范统一教程;专业训练,制定专业教材,按纲施训,分级考核。并把救援保障训练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评功评奖、工作晋升等挂钩,提升参训率,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要切实落实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各级训练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在不影响正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时间,制定阶段性、逐步升级的培训计划,确保训练人员、时间和训练效果的落实。各级训练机构要将训练纳入制度化管理,严格执行训练标准、训练内容不走样。以贴近实战的演练为训练主体,加强反恐、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训练,把灾害救援保障与平时医疗救护、灾害救援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常备常战意识,增强全员参与灾害救援的忧患意识,提高参训人员处置灾害救援保障的综合能力。

2.4强化灾害救援保障信息化建设和训练。着眼灾害救援保障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灾害救援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应急救援保障机构,要注重多途径培养一批信息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完善信息化保障系统。要学习并掌握使用现代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联指挥,学习和掌握运用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灾害需求信息等,使各级保障指挥机构能在复杂的、恶劣的救灾环境里,更快、更合理的确立保障决策,下达保障指令,力求保障人员、物资、技术设备尽可能最少前出,而保障的有效性最大。要学会借助国际、国内民用通信网络获取、传递信息,这也是灾害救援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向。简言之,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训练,是灾害救援保障适应高新时期灾害事件救援保障的需要,也是未来顺利进行灾害救援保障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大趋势。

2.5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有相当社会覆盖面的灾害救援保障系统。群防群治群保,发挥人民群众作用,依然是我国灾害救援保障特有的优势。故此,在保障指挥体系建设上、在规范救援保障管理秩序上、在完善灾害救援物资储备管理上、在规范救援保障培训内容上、在落实训练内容和时间上、在强化灾害救援保障信息化建设和训练上等等,要立足与社会化、群众化,加强灾害救援保障系统建设。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最有效的灾害救援保障效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群众团体的作用,是胜利之本。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预案物资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救援物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