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5-03-17范建萍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

范建萍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分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行为护理干预组(n=36)与普通护理组(n=36),后者采用常规护理法,前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对比护理干预组与普通护理组FMA评分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前,护理干预组与普通护理组患者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后3个月,护理干预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满意率为94.4%(34/36),对照组为83.3%(30/3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行为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2.5±3.7)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4.3±0.5)个月。按照盲分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行为护理干预组(n=36)与普通护理组(n=3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1.2.1普通护理组护理方式 对于本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脑梗死运动障碍干预法开展护理工作。

1.2.2护理干预组护理方式 对于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进行行为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几个方面。

1.2.2.1保持患者现有功能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进行康复治疗,调整患者手足位置,对于患者上肢,减少屈曲时间,对于患者下肢,减少伸长时间,给患者足弓部一定压力,防止足弓位置长时间处于错误体位,保证患者手足功能的正常。

1.2.2.2穴位按摩 对于下肢,选择照海穴、外膝眼穴、承山穴、涌泉穴,分别使用中指、拇指、食指、中指进行按摩[1]。

1.2.2.3活动训练 活动训练主要以移位练习、穿衣脱衣练习行走练习为主,在移位练习上,让患者锻炼从轮椅到床、床到轮椅的移位练习,降低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穿衣脱衣练习上,患者采用坐位,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相反;在行走练习上,先由护理人员与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站立与行走,再患者肢体功能有所增强后,协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2]。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干预组与普通护理组FMA评分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干预前,护理干预组与普通护理组患者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后3个月,护理干预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满意率为94.4%(34/36),对照组为83.3%(30/3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心脑血管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死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患者群体生存质量的高危因素,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由患者血管缺血程度、脑损害位置、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也有患者回出现反复性瘫痪与眩晕,情况严重时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癫痫,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中等面积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偏身感觉障碍、偏身瘫痪等等;大面积梗死患者多为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瘫、脑疝与昏迷[3-4]。

虽然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脑梗死致死率与致残率得到了一定的降低,但是,由于该种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引致,这就会影响患者脑部正常神经的运作,继而影响患者肢体运动患者,因此,多数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这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负担[5]。

本组研究对于护理干预组36例患者应用了行为护理方式,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与普通护理组患者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后3个月,护理干预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满意率为94.4%(34/36),对照组为83.3%(30/36),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周洪梅. 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15(01):261-262.

[2]姜丽华.48例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1(02):59-60.

[3]辛芳芳,郑涛,王扣英,等. 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 中外医疗,2013,11(24):169-170.

[4]王淑平.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4(03):102-103.

[5]陈安华,谭建兰,林翠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4(02):42-43.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护士早期(介入)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