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3-17张月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应用价值

张月

摘要:目的 研究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验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为(5.0±1.3)mg/L,对照组为(2.1±0.5)mg/L。并且两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对D-二聚体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比较的结果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血清中的D-二聚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项可靠诊断指标。

关键词:D-二聚体检测;急性肺栓塞;应用价值

急性肺栓塞(AP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征,临床发病率高且发病急,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由于急性肺栓塞的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因而其临床诊断的困难增加,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运用实验室D-二聚体检测方法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手段,并且这种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为了更进一步地探讨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4±3.5)岁。并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验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患者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1.3±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观察组入选的患者均符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过肺动脉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确诊,所选患者入院治疗时均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排除具有急性心肌梗死史、冠脉成形术史、旁路移植术史、慢性肾衰竭史、中重度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2]。

1.3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并在离心机中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采用的仪器为东芝公司生产的TBA120型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同一公司生产,检测应在血清分离后的4 h内进行。D-二聚体呈阴性时,其参考值<3 mg/L。D-二聚体呈阳性时,其参考值≥3 mg/L[3]。观察并记录两组对象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并对D-二聚体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

1.3评价标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为(5.0±1.3)mg/L,对照组为(2.1±0.5)mg/L,并且两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对D-二聚体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比较,见表1。从表格数据中可见,两组的各项对比结果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栓子堵塞肺动脉的主干或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出现故障的一种临床疾病,堵塞的栓子可能由外源性的因素引起,也有可能由内源性因子引起。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疾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并且在临床诊断上易与冠心病、心绞痛、肺炎等疾病相混淆,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病死的风险。从国内外有关肺栓塞的误诊或漏诊情况来看,其概率高达70%。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其病死率可高达30%。因此,临床及时对急性肺栓塞进行确诊,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前提。

临床上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一般采用肺动脉造影术或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而这些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并不理想,误诊漏诊率高,并且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近年来,实验室检测方法中的D-二聚体检测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个有效方法, D-二聚体检测主要是检验血清中的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在活化因子XIII的交联作用下,经过纤溶酶水解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后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同时,D-二聚体是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可溶性物质,其分子量约为62000 D,在人体内的半衰期>3 h,生成后主要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并且其人作为纤溶过程中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D-二聚体主要用来反映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当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亢进时,D-二聚体浓度会升高或呈阳性。并且只要血管中有活化的血栓出现或是有纤维的溶解活动,D-二聚体的浓度就会升高。临床上如脑梗死、心肌梗死、静脉血栓等疾病都会引起D-二聚体的浓度的升高。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标准。一般而言,当血栓栓塞时纤维蛋白会发生溶解从而增加D-二聚体的浓度,D-二聚体的浓度的升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的纤溶过程,在生成凝血酶之后又进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此过程中人体的纤溶系统能维持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液的正常流动并对组织的修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D-二聚体的浓度的升高也表明在发生血栓的局部其纤溶酶的浓度达到血浆中抗纤溶酶浓度的2‰以上。因而临床对血栓的治疗大多是通过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生成大量的纤溶酶,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的升高。这也是应用D-二聚体检测急性肺栓塞的原理所在。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能够区分D-二聚体及单体D的单克隆抗体,这部分单克隆抗体能够在有纤维蛋白原存在的情况下,对纤维降解的产物进行监测。其不但可以检测血清中游离的D-二聚体,而且对纤维蛋白复合物中D聚合的区域也有很好的检测效果,D聚区域中包括凝血过程中形成的铰链状的纤维蛋白复合物。因此,D-二聚体检测可以发现早期血管内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有资料表明,当急性肺栓塞发作时其D-二聚体的浓度最高可达500 mg/L。在采用D-二聚体检测法检验时其临床上效果可高达92%以上,并且其急性肺栓塞的敏感性高达96%以上[4]。另有研究认为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值偏低则可以排除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栓塞,而如果检测结果偏高如当检验结果在3~5 mg/L之间时,表明患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很大,由此造成了血管内或血管外纤维蛋白的形成,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相关病理指标进行诊断[5]。当然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导致,这需要近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来进行血清中的D-二聚体检测,其阳性检出率达91.6%,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为(5.0±1.3)mg/L,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20%,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为(2.1±0.5)mg/L。两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两组检测中对D-二聚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来看,D-二聚体的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5%及79.8%。这说明D-二聚体检测对血清中的D-二聚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项可靠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1]魏国庆.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67-4168.

[2]孙谦.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128-129.

[3]李强.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3):129-129.

[4]刘凤玲.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5):366.

[5]李连,车京津,李广平,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3,53(19):63-65.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急性肺栓塞应用价值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联合检测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和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的意义
观察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瑞替普酶联合肝素钠治疗骨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