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声梧叶一声秋

2015-03-17王东峰

醒狮国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梧桐树设色梧桐

王东峰

总觉得,自然界中的植物也和万物之灵的人类一样,有着千差万别的脾性。比如说梧桐树,它天生就是忧郁的、凄清的、寂寥的、内敛的,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落寞和悲凉,即使是在春天繁花满树的时候。北宋词人周邦彦在《琐窗寒》中就怅惘道:“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而到了草木凋零、断雁西风的深秋,枯黄飘零的桐叶就更易引起诗人无限的伤感与凄凉,这也就不难理解古人为何喜欢选择梧桐来悲秋了。如唐代戎昱《客堂秋夕》:“寂寂江城无所闻,梧桐叶上偏萧索。”南唐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宋代欧阳修《千秋岁》:“高梧冷落西风切,未语先垂泪。”沈端节《江城子》:“秋声昨夜入梧桐,雨濛濛,洒窗风。短杵疏砧,将恨到帘栊。”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秋色梧桐图》

秋桐不仅是古典诗词吟咏的对象,同样也是古代画家热衷的创作题材。如明代“武林画派”的创始人、浙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的蓝瑛创作的《秋色梧桐图》(图1),绢本,设色,纵65厘米,横3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字田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蓝瑛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

画面上一片秋高气爽的气氛,上垂红枫一枝,一只美丽的山鸟神气逼肖,悠闲地栖立于梧桐枝上,形象生动自然。这幅画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枝叶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山鸟基本以墨画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亲。

《梧桐秋月图》

《梧桐秋月图》(图2)系明代“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福建画家宋珏的代表画作,纸本,设色,纵82.4厘米,横30.7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珏,字比玉,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生,福建莆田人,国子监生。擅诗文、工书法,尤精于绘画,用笔苍老秀逸,不拘于法。

此画描绘了烟云迷蒙的秋夜,月光笼罩夜空,梧桐掩映处有书斋楼阁,楼上正有两个人倚槛赏月,林间小路上则有两个人仿佛在边走边谈。画面上的梧桐树叶墨色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充分表现出秋夜里月光下梧桐树叶多姿多彩的神韵,更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虚静清明的韵致,表现了清幽的意境。画家自题五言诗一首:“书楼高百尺,岿峙出梧桐。倚栏话秋月,忽听云外钟。”赏画品诗,可知此画原来是宋珏夜访山中友人,登书楼赏月,触景生情后的佳作。

《梧桐仕女图》

清代江苏人王素,仕女画成就较高,南京博物院藏有王素的《梧桐仕女图》(图3),立轴,纸本,设色,纵134.6厘米,横30.9厘米。

王素(1794—1877),字小梅,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王素是一位艺术才能全面,既有传统功力又能吸收外来经验的人物画家。他的传世作品较多,以人物画成就最大,尤其是仕女画,清新文秀,享誉甚高。

画上题有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显然依据词意而画。画中以粗笔大写山石及梧桐树叶,点叶勾花写秋菊数丛,笔法纵逸,意境冷峭。画中倚窗而立的女子纤弱秀美,凝望菊花,忧郁伤感,形象地表现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而画中的梧桐,则挪借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词意,拓展并丰富了这幅词意画的画意,令人读画后悲哀伤感之情更为深切。

《梧桐双兔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山东画家冷枚所绘的《梧桐双兔图》(图4),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

冷枚大约生于1669年,卒于1742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宫廷画家。他擅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冷枚供奉画院经历了康、雍、乾三代皇帝,在我国宫廷画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他的绘画作品历经沧桑,传世较少。

画面左侧是两株梧桐,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桂花飘香,画面中的梧桐叶隐现枯黄,应为深秋时节而作。梧桐树下,两只肥硕的白兔惬意地在草地上嬉戏。整幅图画疏密有致,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受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手捧一杯清茶,关上窗外的车水马龙,关上门外的浮躁和喧闹,穿越数百年的光阴,在古人的秋桐诗画中,品味难得的淡泊和宁静,真是人生中美好的享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梧桐树设色梧桐
国画纸本设色《荷》
《岩高千尺虎》
雨中的梧桐树
梧桐花开
《独白系列之三》
郑庆余艺术作品
梧桐树下
梧桐深处凤未归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