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03-17涂建斌饶丽华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南昌330003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阴沟头孢耐药性

涂建斌,饶丽华(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南昌 330003)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涂建斌,饶丽华(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南昌 330003)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对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检出的阴沟肠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37株阴沟肠杆菌,其中标本来源于痰液(占51.8%)为第1位,尿液(占22.7%)为第2位;在病区分布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占31.4%)为第1位,呼吸内科(占28.5%)为第2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6.4%、94.2%、90.5%、13.9%、10.2%、9.5%、8.8%、7.3%和5.1%。结论 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常用抗生素的使用,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阴沟肠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阴沟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它主要引起院内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及继发性脑膜炎等。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入性治疗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原因,使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和感染率在不断上升,产AmpC酶的菌株也逐渐增多,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为了解阴沟肠杆菌感染分布的临床特征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从而有效治疗阴沟肠杆菌造成的感染,笔者对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阴沟肠杆菌菌株均系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获得,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株。标本包括痰液、分泌物、尿液、血液及胸、腹水,病区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及心血管内科。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细菌鉴定卡、药物敏感卡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M-H 培养基及药物敏感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细菌鉴定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细菌鉴定:标本送至实验室后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处理,经培养获得单个菌株后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年版标准进行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 5.6 软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阴沟肠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

共检出阴沟肠杆菌137株,其中标本来源于痰液(占51.8%)为第1位,尿液(占22.7%)为第2位。见表1。

表1 137株阴沟肠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

2.2 阴沟肠杆菌的病区分布

ICU (占31.4%)为第1位,呼吸内科(占28.5%)为第2位。见表2。

2.3 阴沟肠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6.4%、94.2%、90.5%、13.9%、10.2%、9.5%、8.8%、7.3%和5.1%。见表3。

表2 137株阴沟肠杆菌的病区分布

表3 137株阴沟肠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

3 讨论

阴沟肠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该菌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菌血症、伤口感染及继发性脑膜炎等。本研究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检出以痰和尿标本居多,分别占51.8%、22.7%,表明阴沟肠杆菌最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这可能与该菌的黏附力极强、易在呼吸道和尿道口黏附有关。该菌在免疫力低下、机械通气和长期住院的患者中有较高的分离率,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是本组阴沟肠杆菌来源的主要病区,而大多数菌株来源于各个病区的重症监护患者,与文献[2]报道一致,表明危重患者是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这可能与ICU、呼吸内科的患者多为长期住院、机体免疫力低下、行静脉导管或腹膜透析等有关,并可导致微生态环境紊乱,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感染。

阴沟肠杆菌在临床上呈多重耐药的特点,其耐药机制复杂,包括β-内酰胺酶的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下降[3]、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及整合子造成的多重耐药机制等。阴沟肠杆菌可产生AmpC酶,能水解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不能被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抑制剂所抑制,并对第3代头孢类、单环类抗生素有水解、灭活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各类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均>85%,与文献[5-6]报道一致,临床医师不应凭经验使用该类药物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1.8%、50.3%和48.9%,临床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该类药物。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0.2%,原因是第4代头孢菌素特有的氨基噻唑侧链对AmpC 酶亲和力较低,能快速通过细胞外膜,因而对高产AmpC 酶的菌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4.6%、13.9%、18.3%、12.4%和8.8%,耐药率变化不显著,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3%和5.1%, 耐药率均<10%,临床可作为经验用药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总之,阴沟肠杆菌广泛分布,且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为减少该菌在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应加强病区及存在高危因素患者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掌握本院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抗生素耐药特性,对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朱军.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79-181.

[2] Lo W T,Lin W J,Chiueh T S,et al.Changing trends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major bacterial pathogens,1985—2005:a study from a medical center in northern Taiwan[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1,44(2):131-138.

[3] Pfeifle D,Janas E,Wiedemann B.Role of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in the initiation of the AmpC beta-lactamase expression in Enterobacter cloacae [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0,44(1):169-172.

[4] 李爱民,胡晓芸,许建英,等.临床分离14株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耐药表型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5):534-536.

[5] 凌步致.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16-818.

[6] 杨金平,陶宏坤.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22-623.

(责任编辑:胡炜华)

2015-03-27

R446.5

A

1009-8194(2015)06-0020-03

10.13764/j.cnki.lcsy.2015.06.007

猜你喜欢

阴沟头孢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用头孢唑林钠控制羔羊痢疾
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性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