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走出国门
----中文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2015-03-17贾勤,马原
贾 勤, 马 原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土豪”走出国门
----中文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贾 勤, 马 原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以“土豪”为例,从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视角,对网络热词“热”起来并走出国门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网络热词盛行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对文化融合进行解读。
土豪; 网络热词; 社会文化心理; 文化融合
2014年7月1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报道称: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财经有限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都为“土豪”一词做了专题节目。该节目以介绍“土豪”的来源,内涵以及流行原因、意义等为主题的报道引起了西方人士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受到国内人士的关注。这一国内流行的中文“热词”竟也在海外媒体或者口头交际上成为热点,笔者不禁也开始思索:中文热词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其实正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契机,它“热”的背后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和传播,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沟通的主要媒介和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也逐渐被更广大人群重视。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文化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有力代表,折射出当代人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本文以“土豪”这一热词的盛行为例,尝试探讨国内目前网络热词流行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和大众群体的心理状态,并关注中文热词逐渐进入英语世界这一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现象。
1 网络热词
1.1 概述
网络热词是指由网民创造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的,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公认性质的新词汇,它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1]。本文对“网络热词”一词的定义就是源于网络、尚未被规范、被大众频繁使用、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的新词新语。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成为广大群众表达民情、畅达民意的重要途径。洪堡特曾说过“语言是精神的产物和思维的手段。”[2]公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的方式逐渐盛行,而“网络热词”作为主要的交流传播工具也便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呈现“大热”趋势。依据语言学的观点,语言不是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符号系统,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3]。网络热词不仅丰富了日常用语,更能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在2013年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通过层层筛选后,在最终提取的最能代表当年中国社会生活以及语言使用特征的364条新词语中,“土豪”一词也进入榜单,成为十大新词语之一。[4]反映出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文化开始慢慢走上台面,呈现明朗化趋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1.2 “土豪”的由来和内涵
据考证,“土豪”作为网络用语最早出现在一款网络游戏中的一个职业角色,该角色需要配备昂贵的装备才能在游戏中站稳脚步取得胜利。于是,一些游戏玩家便为了这样的虚拟游戏装备投入大量的人民币,只为获得那虚拟的游戏胜利。这类玩家因此被冠以“土豪”之名,其实就是暗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5]。而该词真正开始盛行于网络主要源于一则青年和禅师的故事:在故事中,青年由于内心无感幸福而寻求禅师开解,禅师在得知青年富有的物质状态之后,未给予开解反之一句“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的回应惊呆旁人,这样的幽默反转小故事便开始在网上被众人津津乐道。由此,“土豪”开始流行成为网络上人人引用的热词。
其实,追根溯源,“土豪”一词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打土豪,分田地”是那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劳动群众的响亮口号,“土豪”在当时就是“土皇帝”的代名词,实指当时那些压迫剥削农民的有权有势的乡绅大地主。而现如今的“土豪”,其含义已经彻底改变,这个网络词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更多用来形容那些无脑消费乱花钱的甚至喜欢炫富的族群。而传至外媒眼中,对该词的理解是:钱很多有很强的购买力但是却无脑消费,‘土’代表着土气或粗俗,‘豪’代表着富有,豪气。‘土豪’代表着那些突然致富内在却很缺乏,毫无艺术鉴赏力和社交礼仪的暴发户。2013年10月15日,著名作家雷切尔·卢发表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来见见中国的贝弗利山人》一文对“土豪”这一阶层深入的描述,正是西方人士对其理解的有力代表作。
在国内,“土豪”一词充斥着媒体和网络,据当今最盛行于国内的门户网——新浪微博统计,仅在2013年其被提及次数甚至超过5600万次。例如“土豪的活动永远参加不起”;“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以前只觉得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但是现在看来是有钱就是任性”;“千千,本女粉丝在不合适追星的成都,也不是土豪没有办法买大量的周边 砸钱买票去看你只能在背后默默地轮个微博投个票…”; 在这些被提及的“土豪”中,似乎都带有鄙视、嘲笑和抨击。的确,在如今的中国社会文化中,人人虽然在被叫做“土豪”时总会有一丝的不悦,但是却又争抢着似乎想和“土豪”挂钩。正如2013年9月20日,苹果新一推出一款金色版智能手机,最初虽被人鄙夷其俗气的金属外观,然而却在市场上竟是如此的抢手至于常常缺货,限量抢购。人们都不相信苹果公司居然变得如此俗气,但这也是该跨国公司迎合当今社会大众对“土豪金”的噱头而做的一种商业销售手段。这样畅销的“土豪金”称呼甚至成了国外媒体头条。“土豪”代表着时尚走出了国门。
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刁宴斌所言,“土豪”等网络热词盛行最本质的根源还是逐渐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文化。首先,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和感受;其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想上得到空前的解放;最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网络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场所。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它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
2 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表达某一社会文化背景中某一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深远的社会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因此语言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之间总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美国学者W.Bright在其共变理论中指出,语言与社会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也就是说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则更能及时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6]。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32年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原则”,他指出,对于“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应予以细致描述,而对于“冰山”水下部分可以通过文章的提示给予读者去想象和补充[7]。在此借用“冰山理论”,由表及里,从社会性这一大众具体可见的水面部分深入到文化和群体心态这一隐性成分的水下部分,对网络热词做出具体分析。
2.1 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性
“社会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社会与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大众思想的直接反映[8]。任何语言的词汇都有其社会性,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而网络热词的“热度”正是体现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包容性,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当前,“土豪”在人们眼中大都代表着那些在房地产热盛行时期突然致富的俗称“暴发户”的族群, 甚至在当时能在中心地带拥有一套小房子都能被冠以“土豪”之称。因为他们没有辛勤的工作,只因房价飙升而突然致富,被众人羡慕和嫉妒。于是,“土豪”的流行已经由最初单纯网络上的口头语逐渐延伸至过去“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 这也正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
2.2 网络热词背后的文化性
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它的“文化属性”。具体表现在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容器和载体,社会文化通常是通过语言来保存和传播的。Edward Sapir 在其《语言论》中指出:“在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的存在必然离不开背后的文化。”[9]网络词汇,作为网络语言这种特殊语言的要素,本身就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它所服务的文化的忠实反映。甚至有文化语言学者提出“词汇是社会文化的镜像”的主张。纵观历史,中国人一直并非真正的拜金主义者,无论是对“松竹梅”岁寒三友所代表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还是对“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高雅生活方式的追崇,我们对于文化、品位与素质的集体认同还是很高的。正如在周围朋友圈内,我们常常会以“土豪”的称呼相互戏谑,在微博中常常被提及,然而却似乎没有一个人愿意真正承认自己是“土豪”。
类似“土豪”称谓的如万元户、暴发户、煤老板,根本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从内心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但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汇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对正能量的呼唤和聚集。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土豪们所代表的物质文化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现状,所以才有了“土豪”一词的盛行。
2.3 网络热词背后的群体心态
语言又是抽象的,言语行为正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言语在本质上是一个心理过程或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心理”性也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10]。由于网络传播而逐渐盛行的网络热词通常反映着网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是直接反映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代名词。“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好想仰望一下土豪的世界”等以“土豪”为核心词的各种句子的流行,也正是当今社会背景下广大民众内心的真实体现和反映。而以“土豪”为代表的句子的不断更改和演变也正是当代民众心理态度真实转变的具体体现。由最初单纯对“土豪”字眼的否定和鄙夷到“抱着土豪不放手”“求做土豪朋友”等句子所表达的又爱又恨的复杂态度转变。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样的自我嘲弄和相互之间的戏谑,其实这种略带嘲笑讽刺和漫不经心的玩笑体现了一种“屌丝”般对窘迫生活现状的接受,同时又保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尝不是表达了一种积极地生存心理和人生态度。此外,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社会阶层鸿沟越来越大,“土豪”也是人们对财富公平的呼唤。因为那些以父辈财富为基础的“富二代”们,他们在竞争的起跑线中抢占了先机,在充斥着“土豪”及其“富二代”的网络语言中,广大群众,尤其是普通创业者和辛苦经营者表达着对公平机会、公平竞争、公平市场的内心诉求。
3 网络热词与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社会背景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沟通过程中能够被相互影响甚至吸引、学习而逐渐融合的一个过程[11]。“土豪”在国内的盛行,并逐渐走出国门被西方人士所熟知甚至引用,正是一种跨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随着中西语言文化交流往来日益密切,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基于网络、缩短东西方地域距离的便捷交流方式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外网络热词的频繁互引正是跨文化融合的良好途径。正如1600年前,就已从中国制造的词汇传出国外被引用并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中的typhoon(台风)、li(里)、litchi(荔枝) 等,再到后来西方广泛传至中国的如“GF(女朋友)BF(男朋友) 等热词,再到慢慢增加的中英结合而产出的“等待ing”、“恋爱ing"等词语,不仅交流融合了双方的语言文化,更能让西方了解到中国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状态。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到西方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就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而独占鳌头。目前为止,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加入牛津英语词典中,这种现象被专家们诙谐的冠之以“热词移民热”[12]。而这种“移民词语”从侧面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现象。
“土豪”热从国内到走出国门被外媒专门用来专题报道和传播,再到苹果公司迎合大众口味推出“潮品”—“土豪金”iphone5S等,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最生动佐证。
4 结束语
中文网络热词的传播,以其鲜活的时代特征,及时记录和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也正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有力见证。网络热词作为新生的词汇现象,它既有利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融合。对于网络热词,不仅要关注,更要研究这些热词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反思自身文化,利用当今多元文化融合的契机,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1] 音 坤,何宗源.纸媒中网络热词使用状况探究[J].北京:编辑之友,2013(06):111-113.
[2] 威廉·冯·洪堡特,姚小平.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 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八项规定”入选2013十大新词[EB/OL].(2013-07-14)[2014-12-28]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32467076/1.html.
[5] 百度百科.土豪的概念----百度知道[EB/OL].[2014-12-28]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47101/11850306.htm?fr=aladdin.
[6] 陈 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 海明威.死在午后[M]//海明威文集.金绍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8] 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9] 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 王德春.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1] 张公谨,丁石庆.文化语言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12] Hornby A A.牛津高阶英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 张公谨,丁石庆.文化语言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1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 张岩芳]
“Tuhao” Going Abroad: Soci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behind Chinese Network Hot Words
JIA Qin, MA Yu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Tuhao” was initially a popular word in domestic network a couple of years ago. And now, it is prevalent eve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s used by BBC as a special program topic. In this paper, “Tuhao” is used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Chinese network hot words can go abroad as part of the present inter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behind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which offers a relatively new perspective t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Tuhao; network hot word; social culture and psychology; culture integration
2014-12-21
贾 勤(1966-), 女, 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和应用语言学
1003-4684(2015)03-0073-03
H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