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实践方式探析
2015-03-17郭超
郭 超
(福建江夏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实践方式探析
郭 超
(福建江夏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音乐鉴赏课是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提供正面思想引导的重要途径。认识音乐鉴赏课的美育功能,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特点,从兴趣、情感、实践等方面探索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应成为高校音乐鉴赏课的重要任务。
音乐鉴赏;美育;实践方式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本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的重要职责。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格和素养,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潜在精神力量的艺术,正如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所说:“和谐的乐调不仅对于人是一种很自然的工具,能说服人,使人愉快,而且还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因此,音乐便成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办的耶鲁研究班也认为“认真的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会促使科学更加进步,因为科学家会通过学习艺术得到发展。”因此,音乐教育逐渐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音乐鉴赏课都被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音乐是一种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音乐艺术造诣的基础。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胜枚举,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当前一些高校不重视文化拓宽,一味强调专业学科学习,学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成为一种摆设,导致学生文化底子薄、知识面窄、思维呆滞。鉴此,当前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上,必须作出改进,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上融入各种趣味多样的创意元素,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知识程度、音乐素养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影音设备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兴趣延伸引导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延伸,来巩固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大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消除学生顾虑。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音乐鉴赏自然是鉴赏一些高雅经典的音乐作品,这显然是很多人日常难以触及的,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其实,音乐不只是高雅和经典,它更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和时下流行的网络都是很好的音乐载体,让音乐鉴赏与这些日常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相结合,可以从心理上慢慢消除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距离感。比如在课堂上播放经典系列影片《星球大战》片段,绚丽夺目的画面和奇幻紧张的剧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音乐对于电影灵魂一般的作用。电影是音画艺术,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来接收其信息,正是因为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电影才从早期的无声发展到有声。在很多经典影片中,剧情的发展往往依靠大量的音乐来充实和推动,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配合故事不同的风格,渲染不同的场景。对于电影来说,音乐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经典大片还是商业娱乐影片,都需要通过音乐来衬托剧情。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而类型不同的影片,引导学生在艺术性、文化性、哲学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促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
第二,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流行音乐是当代年轻人情感宣泄的一个窗口,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元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佳的作用。
感官刺激是欣赏音乐的第一步,即音乐是否悦耳动听。其次是作品行进间的各种变化,包括节奏、旋律、演唱方式和技巧等等。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全面地感知作品,必须先让学生感受到美 ,听觉感官得到满足,身心感受到愉悦,才会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因此,对学生感官的美好刺激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例如流行歌曲《青花瓷》,通过古风古韵的歌词和极具中国民族韵味的乐器搭配,听者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暮色炊烟、细雨楼台、挥笔扬墨等等美丽的画面,这就是音乐鉴赏的第二个层次。《青花瓷》这首歌曲,巧妙结合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通过对歌曲内容的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典文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把握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激发其联想和想象力。通过各种联想和想象,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艺术形象,体会其艺术魅力,从而对于音乐鉴赏课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当然,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一些消极负面的不良气息也会出现在部分音乐作品中。因此,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将音乐作品带入课堂,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鉴赏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判断力和审美情趣。
第三,从学生相关专业学科入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音乐鉴赏课程,找出该专业学科与音乐鉴赏的共通之处或联系,这种方式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受度较高。研究表明,人类在已知世界或者熟悉的环境中,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安全感,怀疑、抵触、消极排斥等负面情绪就不容易出现。例如计算机或者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从音乐制作知识尤其是电脑音乐制作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何在某些音乐片段需要用上这样的音效处理,在某些影画片段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配乐,对于音乐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样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也会有比较直接和印象深刻的认识。再比如汉语言文学,古典诗词与音乐本身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雅”主要是朝廷乐歌,“颂”主要是宗庙乐歌,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而后来各朝代的经典诗词,也都富于韵律,如《长恨歌》、《琵琶行》、《水调歌头》、《声声慢》、《蝶恋花》等等,无一不是平仄起伏易于入曲,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学与音乐的共通之处,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这对于课程的学习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通过不同专业学科与音乐的有趣关联,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产生兴趣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就要轻松许多。
综上,从各种方面的兴趣延伸引导,可以让学生消除对于音乐的陌生感和隔阂感,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也是很有裨益的。
二、情感共鸣引导法
大学生依然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其情感、思想、心理变化最为强烈,需要正面积极有效的引导,也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而音乐正是释放心理能量的重要途径。音乐的流派和表现方式很多,古典音乐以及流行的爵士、R&B、说唱、摇滚、电子乐等大学生都有可能触及。但是他们更多只是依靠感官和喜恶来决定接触的音乐,很少有机会获得深入的指导,更遑论对作品的甄别和升华了,音乐鉴赏课正好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它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近期热门话题及贴近学生情感需求的主题来安排课程。例如以“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音乐类节目中的热门歌曲作为引子,让学生分析这些歌曲在音乐表达和现场处理上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各抒己见,比如《中国好声音》的热门歌曲《我爱你中国》、《鸿雁》、《贝加尔湖畔》等,歌曲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里的优秀原创歌曲《卷珠帘》和《蒲公英在飞》等。由于近几年这些音乐类选秀节目是热门话题,在学生中的反应也十分热烈,因此学生极易产生共鸣。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分析,让学生从各方面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进行分析,加深理解。
其次,可以从学生的个人情感上去提问学生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例如去年春晚上红极一时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亲情方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继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然,也可以提问学生在情感失意的时候听什么类型的音乐,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不失时机进行一些正面的引导,悲伤或宣泄型的歌曲虽然也能够让一些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但往往只能从感官上让失意者得到暂时的满足,却无法真正让人走出精神困境。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听几曲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例如古筝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让学生的心情在清幽淡雅的乐声中恢复平静。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巴赫、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古典音乐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它直达人内心深处,与灵魂产生共鸣,驱散焦躁的情绪,重现生命之美,让人心灵得以平静。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情感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需求,音乐鉴赏课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再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就是通过感官的接受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审美。它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因此,上音乐鉴赏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驰骋想象,辩驳补充,最后再对学生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审美鉴赏水平在课堂上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的审美创造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三、实践体验引导法
首先,音乐鉴赏课可以尝试课内实践体验。音乐艺术包罗万象,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音乐知识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相对枯燥的乐理知识和需要长期磨炼的器乐演奏技巧,更容易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因此,为音乐鉴赏课设计一些特别的教学方式,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例如举办“课堂好声音”比赛,把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选秀比赛带入课堂,模拟其赛制,将现场表演与知识讲座相结合,让学生用不同的唱法和风格进行演绎,尽情展现自己,而教师则化身为选秀节目中的评委导师,逐一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从中渗透对各种类型的演唱特点介绍。这种课堂授课方式更加直观而新鲜,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其中传授的知识也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效果自然也得到提高。
其次,课外活动教学延伸。课外活动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是高校音乐鉴赏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的是间接经验,而课外活动则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为主体的体验、解读和操作的过程。教师布置的研究课题,音乐材料的收集整理,音乐鉴赏的方法,都可以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得到实践、检验、反馈,然后再进入课堂交流经验。课外歌唱、舞蹈、音乐学习、音乐表演等音乐活动,是间接性的音乐鉴赏,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音乐为载体,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定期安排一些乐器或者歌唱的学习,甚至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定期举办音乐类相关比赛,学生在比赛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都将得到十分有效的音乐学习和体验。
再次,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除了以上笔者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从教学设施、内容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改良,充分结合现有条件及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作为美育工作的重要实践方式,高校音乐鉴赏课应结合实际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改革和修正不适应或偏离普通高校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助力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健康地向前迈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音乐鉴赏课任重而道远。
[1]霍磊.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于志新.新时期普通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4).
[3]霍鹏飞.普通高校公选性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
[4]黄继文.论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许悦吉.论音乐美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8).
2095-4654(2015)04-0149-03
2015-01-14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青年项目“《音乐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及实践初探”(2012C021)
J6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