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用邓小平理想信念观教育当代大学生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2015-03-17郑晓娟张少山

关键词:思潮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郑晓娟,张少山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试论用邓小平理想信念观教育当代大学生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郑晓娟,张少山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邓小平的理想信念观是凝聚党心和民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受国际国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化、边缘化的问题。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的理想信念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有助于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力量。

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大学生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邓小平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理想信念观是其思想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把它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境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更加熠熠生辉,对大学生教育凸显出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 邓小平理想信念观的丰富内涵

1.邓小平理想信念观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所讲的理想信念,是要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理想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社会理想。邓小平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有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2)共产主义是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邓小平一直将共产主义作为我们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1]由此可见,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支撑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重要力量。我们的党和人民之所以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齐心协力度过历史上的困难时期,就是因为大家心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心里有盼头,行动有力量。正如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1]虽然我们暂时不能立即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只要有这样远大理想的指引和坚定信念的支撑,就一定能激励着我们全体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实践。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曲折和坎坷,从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即使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阵营发展遭遇挫折,共产主义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质疑,他依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依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坚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力量。”[1]

2.邓小平理想信念观的基本特点。

邓小平的理想信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产主义”,[2]这是邓小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理论依据。邓小平青年时期在法国和苏联的两段学习经历,使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他以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对美国记者华莱士说道:“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2)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形成的肥沃土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邓小平深切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党的精神支柱。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并且,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挫折: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的重要论断。他说:“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1]

二 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对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首先,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理想信念的形成容易受周围人和事的影响。再加上他们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之较少,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政治上比较幼稚。

其次,从现实生活来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加大,存在着“基本生存型迷惘与困惑、归属型迷惘与困惑和发展型迷惘与困惑”。[3]生存型迷惘与困惑,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或者身体素质欠缺导致的生存压力;归属型迷惘与困惑,主要是由多变的周围环境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导致的;发展型迷惘和困惑,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才华和能力难以发挥,个人价值难以实现而产生的。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迷惘与困惑,大学生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暂时的生活、恋爱、学业、就业等问题上,因此,很难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

再次,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住房困难、贫富差距大、通货膨胀严重等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和怀疑心理。再加上市场经济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群体中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大学生中甚至流行“金钱至上”“今宵有酒今宵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错误言论,并且正在逐步磨灭大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最后,西方国家妄想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资本主义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扩张和渗透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极力宣扬否认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建设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又竭力鼓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并企图以空洞、虚伪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颠倒是非、混淆视听,毒害我们的青年学生。在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面前,当代大学生更加难以选择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

由于上述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主义的理想淡化、共产主义的信念动摇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等问题,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的理想信念观作为人生的向导,邓小平的理想信念观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理论基础。

三 用邓小平理想信念观教育当代大学生

1.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当代大学生。

1986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猖獗的背景下,在中国大陆发生了“学潮”事件,这一事件警醒邓小平一方面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另一方面强调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他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邓小平把历史教育看作大学生认识中国国情,激发爱国主义,认清自己责任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苦难与辉煌并存的历史,是中华儿女艰难探索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观的生动教材。

2.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摒弃只讲远大理想、不讲物质利益的错误做法,转向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些实际问题包括在日常生活、学习、恋爱、心理、就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比如: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另一方面,增加大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提高专业实习的有效性,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我们只有解决了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实实在在的困难,大学生才能将目光看得长远,才能将更加光明、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追求。正如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5]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首先解决他们日常生活问题,关心和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质量,不能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泛泛而谈理想信念。

3.积极引导社会思潮,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

邓小平特别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以及对西方腐朽思想的抵制。他强调:“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西方国家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滋生和蔓延,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比较盛行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受自身所学知识的局限,对这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并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他们更多的是被这些思潮和价值观的虚伪外表所欺骗。因此,大学教师要对大学生讲清楚这些西方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本质,帮助大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增强对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抵抗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社会中必须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良好环境。

4.注重实践养成教育。

邓小平的理想信念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以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深刻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邓小平针对学潮事件提出了用实践教育我们的大学生的要求。他认为学潮事件是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家乡的发展变化还不了解。因此,要求大学生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左邻右舍生活的变化,增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这些年,各大高校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也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实践养成教育。例如,高等院校每年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每年3月份作为学雷锋月;还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等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实践养成教育。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有助于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观。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上的“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用邓小平的理想信念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206.

[2]杨文圣,李振云.理想信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125-128.

[3]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8(5):76-8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Application of 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Faith to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Zheng Xiaojuan,Zhang Shaoshan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and faith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to condensed the affections of the party members and the people,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the thought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ultural clash blending,the influence of the ideology of multiple variety diverse,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 of blur ideal and faith.Deng Xiaoping's concept of ideal and faith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daily study and practice;On the other hand,it will help to lead the social comprehensive progress in order 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hesive forces.

DengXiaoping;ideal faith;college students

G641

A

1672-6758(2015)04-0004-3

(责任编辑:蔡雪岚)

郑晓娟,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3级。

张少山,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科社)专业2012级。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思潮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