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公民美德教育
2015-03-17刘晓筝
刘晓筝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 河南 郑州 451464)
社区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公民, 以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为宗旨,能够提升社区公民素质,保障社区和谐安定的一种教育形式。[1]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 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原有的教育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社区教育是在总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发展起来的。 本文所说的是旨在提升社区内公民道德素质的社区美德教育。
一、为社区服务是社区教育的宗旨
我国的社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实行开放入学的政策,地理位置也邻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圈, 其学费低廉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实行免费教育,对社区居民来说,是他们触手可及的一种教育形式。社区教育关注的是本社区的建设、发展以及社区居民所关心的问题,具有开放入学、开放教育的优越性,其从提供教育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素养的角度积极参与社区经济社会建设,力求做到适应和满足社区企业、行业及居民的学习需求。[2]社区教育的载体就是社区内的体育场馆、剧场礼堂、图书资料、宣传栏等,这些都是向社区居民充分开放的。 社区教育致力于社区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切工作围绕着社区建设展开,其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 居民的需求就是社区教育的中心工作。社区教育尊重社区居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开设的教育课目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顺应居民的实际情况, 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采取各种措施,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为尽可能多的居民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学习机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社区教育是全方位服务社区居民的教育枢纽, 也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新兴趣、新需求的补给站,还是人们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3]新时期的社区教育通过各种教育载体、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提高社区居民的知识素质和道德修养,服务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满足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居民的需求。
二、社区公民美德教育的内容和平台
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以及社会道德建设水平的高低。[4]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的,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中华传统道德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当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 推广普及到全社会中去。例如,郑州市金水区社区在辖区学校临街围墙处张贴宣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和文,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金孝拾银、暖不忘寒等来源于历史上真实人物的故事传说,图文并茂,吸引了过往群众的注意力,这种形式的美德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开封市鼓楼区在辖区内高校附近的围墙处彩绘一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和文,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统领人们理想、精神、道德等层面,这些内容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社区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美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居民和师生, 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诸如此类的社区公民美德教育在各地市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围墙、楼房的外墙壁、布告栏、报栏等处均可以成为社区展示美德教育内容的平台, 还能有效缓解各地社区经费紧张的问题,所花费用不多,但效果不错,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5]
三、社区公民美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公民的仁爱之心
爱心是生命的火焰。不难想象,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爱心,人与人之间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失去了爱心和关怀,冷漠、虚伪、欺骗和仇恨将会充塞每个人的胸臆, 这样的社会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荒芜世界。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爱心会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令社会充满阳光和色彩。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种真心的宽容和奉献。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爱心为我们每个人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唤醒沉睡在内心的仁爱之情, 让心灵世界得到升华并善于用行动表达对别人的怜悯、善意和关爱,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尊重、支持,在自己得到成长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更加出众。
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人具有某种思想和意识,如果仅仅放在心中,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这种思想和意识的支配下用行动表达出来,才富有价值和意义。公民的仁爱之心需要后天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社区教育应该以善行为榜样,大力弘扬敬孝等美德,这样才能在人类的新老更替中传续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通过社区教育引导公民把对他人的关爱之情主动表达出来并用切实的行动去实现它, 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表达我们的仁爱之心,让社会充满爱,充满温情。[6]
首先,通过面向公民的社区教育,让公民认识到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7]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关心,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关心,渴望生活在关心营造的温情氛围之中。 生活中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苍白冷漠,缺少生机和活力。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需要获得别人的理解、认同。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关心他人。 有的人关心知识研究,关心事业工作,关心物质享受,关心精神愉悦,却独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还有的人精神贫乏,对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漠然视之,在空虚无聊的人生中没有对他人的关心, 也没有信仰和追求。 当然,还有部分人扭曲了“关心”的概念,以关心的名义干着危害他人的事情,成为品德恶劣的伪君子。 因此,社区教育应让公民明白, 帮助他人, 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关心他人,给人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人,都是爱心的表达;关心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 是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传递;时常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品质。
其次,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对别人的同情、体贴和关爱,使社区变得更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感情, 它是每个人的人生与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忘我的、不求回报的奉献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培养和训练的。通过社区教育引导公民关心、关怀弱势群体,组织社区公民为希望工程捐款,与贫困地区的家庭结成互帮对象,把自己多余的书籍、文具和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这都是爱心的体现,人与人之间关心的表现。[8]如果社区内的公民都主动关心弱者,那么社区就会多份温情,多份安定。 因此,公民充满爱心的关心之举,能有力地保障社区的团结稳定。公民的关爱之心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必须靠平日的用心引导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 社区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大家观看电视、 报刊等传媒的节目或专栏报道有关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了解弱势群体的痛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还可以组织社区公民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如社区的义务服务,参观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等, 服务社区人群, 多关心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了解另一种生活状态的人群,进一步深入了解社区情况,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二)培养公民的善良美德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光华。如果人们没有善良的人性, 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的发自内心肺腑的真正的温暖与关爱, 精神世界就会一片荒芜。 美国学者查尔斯·赫梅尔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善良、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社区美好的未来,为了使我们成为社区合格的成员, 每一位社区公民都需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9]
善良是一种美德, 它能帮助我们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具有善良美德,我们将更加体恤他人,更多地考虑他人的需要,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认为善良会使自己成为弱小的人,会受人欺辱。 于是,善良美德被忽视了,被误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更多地在关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因此,社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应大力弘扬善良美德, 让社区公民认识到只有付出了善良,才能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也才能更自信地生活。
首先, 通过社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让大家理解善良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社区公民明白善良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具备善良的美德意味着个体会主动关怀他人, 在待人接物中, 善良的人会考虑他人的感情和利益,而不仅仅考虑自己的感情和利益;善良的人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与人为善,为人和气;善良的人不贪图回报,他们善待他人,希望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在善良美德的引导下, 社区公民会很自然地做出善良的行为,如善待父母家人,照看邻居朋友的孩子,开导情绪不佳的朋友,主动维护社区的安全和卫生环境等。
其次, 通过社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不做伤害他人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无意之中给他人造成了伤害,事后再多的弥补也无济于事。 因此,我们宁可事前小心,也不要事后悔恨。 在社会活动中,要避免只顾逞一时之快,不给他人留余地,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在知道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之后, 我们要学会采取弥补措施减轻不良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不适, 增强我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培养社区公民的善良美德,能够减少公民出于本能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善良美德是培养良好品质和情感的起点。 社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应树立善人善事的榜样, 引导社区公民通过榜样学习优秀的道德规范, 睁大眼睛看善良的人如何表达对别人的关怀和爱护, 通过观察具有善良美德的人的言行以及这种美德对他人产生的效果,增强社区公民之间的友好行为,最终养成善良美德。
(三)培养公民的宽容品质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见要想成为宰相,必须先有容人的雅量,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广。 宽容是一种胸怀,不仅需要个体具有容人的雅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拥有广阔的胸襟,才会宽容待人。宽容是融化怨恨、化敌为友、缓和矛盾的最佳人际交往方法。具有宽容品质的人,可为他人和自己开启许多扇门,滋润自己和别人的心田。因此,有必要通过社区公民美德教育,让社区公民认识到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怀。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社区公民应用真心去宽容他人,包容他人的错与失、矛盾与分歧等,缓解冲突,化解危机。 如果拥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在待人接物中就能够将心比心,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必将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人们就会和谐相处,社区人际氛围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表面的输赢, 更应注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建设和提升,培养人生大度的宽广胸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伤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对父母的关心爱护认为是唠叨啰嗦,对父母的细心提醒认为是杞人忧天, 对朋友的善意劝告认为是妒忌干扰,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不可避免,尽管没有人希望造成这种伤害。 社区公民美德教育会帮助社区公民具备宽阔的胸怀和宽容的修养,其一,引导社区公民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10]处理问题时,多想想,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考虑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和位置,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其二,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他人,赢得友谊,而且可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三,体会宽容。 社区应多组织一下集体活动, 鼓励社区公民参与群体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宽容待人的必要性,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人们之间的冲突和纠纷,逐渐学会宽容他人。宽容能够消除人们情感的隔膜, 不斤斤计较就能在宽容中健康快乐生活。 其四,引入多元文化教育,引导社区公民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信仰的文化知识,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化公民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 提升宽容心。 其五,树立宽容的榜样。 学会宽容的最好方法是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 社区可以辖区范围内的人和事作为公民美德教育的教材, 通过榜样的言传身教影响周围的人,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1]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5).
[2]张燕农,张琪,李娟.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6-19.
[3]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3).
[4]张志新,何爱霞.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53-60.
[5]王国光.多维视域中的社区教育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9).
[6]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3-148.
[7]龚晓林.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的推进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2012,(2).
[8]李骏修.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推进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9]陈蕾.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10]陈永华.试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7,(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