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脏康复程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5-03-17卓茹
卓 茹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不同心脏康复程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对比研究
卓 茹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 对比路径优化心脏康复程序和2周心脏康复程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出院后3个月持续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周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路径优化的10 d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生存质量以及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10 d心脏康复程序能够缩短AMI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训练;康复程序;生存质量;心理健康
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可以实现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的快速恢复,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挽救濒死心肌[2]。当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在AMI患者早期给予规范的心脏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理状态,降低远期病死率,还能够在较大幅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在AMI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显著恢复患者的心理状态[4],但不同的心脏康复程序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了2周心脏康复程序和路径优化的10 d心脏康复程序对AM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PCI术的AMI患者83例,患者术后均未见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于Ⅲ级(NYHA分级标准)、持续和发作性胸痛、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压状态等心脏并发症。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38~79(62.4±8.7)岁;体质量58~82(70.2±10.6)kg;心梗部位:前间壁31例,下壁10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28.7±3.2)%(25%~34%);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17例;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21例,高血脂16例。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9~81(63.2±8.8)岁;体质量57~85(71.0±10.1)kg;心梗部位:前间壁31例,下壁11例;术后LVEF(28.5±3.5)%(26%~35%);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17例;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出院后3个月持续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2周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观察组采用路径优化的10 d心脏康复程序治疗。
1.2.1对照组 第1—5天为床上活动;第6—7天除床上活动外,另坐轮椅进行双脚踏步活动;第8—10天步行200 m,3次/d,第11—12天步行500 m,3次/d;第13—14天上下3层楼梯,3次/d,结束时总步行距离为1 500 m。康复训练由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备有抢救器材和急救药品,注意观察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有无不适表现,观察康复训练前后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患者给予心血管疾病、体能锻炼、饮食指导、缓解压力、日常活动安全性等健康宣教。
1.2.2观察组 第1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辅助进食,协助床上大小便;穿刺部位需要给予12 h加压包扎,对关节、大肌群进行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若患者需要,允许收听收音机;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关注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第2天,患者在床上自己进食,协助患者床边梳洗;穿刺侧肢体制动12 h,对侧肢体进行主动活动,协助患者床边站立;允许收听收音机,但不可阅读;介绍心肌梗死及心脏康复程序,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训练信心;每次活动后要求休息15~30 min;查看患者不良情绪有无改善。第3—4天,于床上坐1~3 h,在他人协助下梳洗,步行50~75 m去洗手间小便;允许探视患者,但注意时间不可过长;介绍心脏解剖及冠心病发病机制,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活动后要求休息15~30 min;评价前期教育效果。第5—6天:患者于床下进餐,于椅子上坐1~3 h,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包括自己穿脱衣服,自行去洗手间方便、洗漱;允许患者在走廊内每天步行1次,距离100~150 m;允许自选看书、看电视、写字、读书等娱乐活动;介绍冠心病易患因素,提高健康意识;在可耐受范围内活动;评价患者对心脏康复训练的掌握程度。第7—8天:可在椅子上坐2~4 h,生活全部自理;上下2层楼,步行200~350 m,2次/d;允许自选看书、看电视、写字、读书等娱乐活动;讲解药物、饮食、运动与监测注意事项;各种活动控制在15~30 min内;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第9天:继续前述活动,可根据患者耐受适当增加活动强度;上下2层楼,步行400~500 m,2次/d;允许自选看书、看电视、写字、读书等娱乐活动;讲解随访注意事项,心理咨询,说明生活注意事项;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做好出院准备。第10天:做好出院宣教,并评价患者对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掌握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LVEF、心功能分级、生存质量(QOF评分)以及精神心理状态(SAS评价和SDS评分)[5]。QOF评分包括健康主观评价、社会态度和主观幸福感评价、疾病特异性评价3个维度,总分78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SAS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SDS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2 结 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LVEF、心功能分级、QOF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表2 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 讨 论
对AMI以及其他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改善患者预后而言非常重要。心脏康复训练主要是指恢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患者自身最大活动能力的过程。心脏康复是指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用以减轻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减轻再梗和猝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职业状态[6]。
合理确定AMI早期心脏康复对象非常重要[7]。目前无心脏并发症即是AMI早期心脏康复对象的适应证。所谓的无心脏并发症主要是指无显著的持续性和发作性胸痛、无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压状态、无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无严重的心律失常[8]。若对于存在上述心脏并发症的AMI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应该在有效控制并发症且病情趋于稳定之后,再逐渐地、缓慢地进行康复训练。当然,还有学者主张精神性疾病、骨关节病、贫血、肺气肿也应该纳入AMI早期心脏康复对象的适应证中[9]。虽然,最近10年对于AMI患者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存在较多争议,但是普遍观点依然认为对于LVEF>30%即轻度、中度左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康复效果[10]。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报道表明,心脏康复训练对于AMI患者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降低运动心率、增加功能贮量以及改善生活质量3个方面[11]。
有较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行PCI介入治疗的AMI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2-13]。医学界普遍认为,在确保AMI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开展规范心脏康复训练的时机越早越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14]。本研究对比了2周康复程序和10 d康复程序,结果前者的活动强度小,患者容易接受,但也存在患者被动参与、进程缓慢等不足;而后者是在结合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对康复程序进行的优化,不仅适当缩短了康复进程,而且通过效果评估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患者的康复潜力,更加有利于心脏功能的康复,另外,通过穿插康复全过程的心理干预、心理咨询,有效降低了AMI患者的负面情绪,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且由于增强了患者参与的主动性、内容设置的针对性以及心理护理的全程性,观察组患者的LVEF、心功能分级、QOF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总之,本研究认为,10 d心脏康复程序能够缩短AMI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车伟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程序的应用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101-102
[2] 李敏玲.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PTCA 支架术后康复及预防再狭窄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05-206
[3] 唐巍.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2,10(6):1524-1525
[4] 甄严杰,王燕,刘素云.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新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230-1231
[5] 郭晓兰,卢少平,吴学勤,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608-1610
[6] Kim C,Kim DY,Moon CJ,et al. Prognostic influence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Kore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J]. Ann Rehabil Med,2011,35(3):375-380
[7] 刘江生.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5(16):406-407
[8] Kim CK,Bartholomew BA,Mastin ST. Detection and reproducibility of mental stress-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with Tc-99m sestamibi SPECT in normal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opulation[J]. J Nucl Cardiol,2003,10(1):56-62
[9] 袁正强,曾力群,刘霞洪. 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式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60
[10] 王玲,马相乾,晃景丽.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712
[11] 张丹凤.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8,22(7):1696-1698
[12] 王志红,黎月英,霍燕嫦. 两种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56-60
[13] 李寿霖,吴学敏,孙启良,等. 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生存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696-699
[14] 贺敏霞,程云,周志梅. 运动疗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09,9(6):70-7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4.037
R473.5
B
1008-8849(2015)04-0434-03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