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仙“做大岁”比正月初一还重要

2015-03-17张柏芳

福建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戚继光倭寇莆田

本刊记者 张柏芳

莆仙“做大岁”比正月初一还重要

本刊记者 张柏芳

在刚贴的白联上直接覆上大红的春联,上头露出一截白联用以缅怀被倭寇屠杀的百姓。

“做大岁”时,莆田各家各户都会做“红团”。

正月初一是华夏民族辞旧迎新的传统佳节,而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地区不同,这里的人们把大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把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也就是说,在这里,每年的正月初四、初五,就跟其他地方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一样。这个地方就是福建的莆仙地区。

这一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莆田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被称为兴化。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犯福建,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攻陷,当地人民奋起反抗,却被倭寇以灭绝人性的方式屠杀。事情惊动了朝廷,嘉靖皇帝便派戚继光抗倭。

待到戚继光将倭寇赶走,光复兴化,逃亡至山区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中,已是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亲友掩埋,收拾破碎的家园。这时候年节已过,人们便在二月初四重新过年。

由于农历二月正值农忙,莆田人民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便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也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现今,莆田市以及与莆田毗邻的福清新厝、惠安蒜岭等流行莆仙方言的乡村,都保留着这一传统。

原先正月初二“探亡日”家中有亲人逝去的,都在门上贴白联,但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春联。于是人们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的白联上面直接覆上大红的春联,上头露出一截白联,以表缅怀之情。

因为“做大岁”这一节日的特殊性,家家户户看得比过大年还重要。这一天,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会组织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文娱活动。在仙游县度尾峰还流行模仿当年抗倭情景的藤牌舞。许多地方“做大岁”时,还组织村民到戚公祠举行隆重的拜祭仪式,缅怀戚继光大军收复失地的功绩。

而在吃食方面,莆田各家各户还会做“红团”。用糯米粉拌上食红,做成红团皮,再用糯米、绿豆或地瓜干为馅,在火上蒸熟,就可以吃了。红团做好之后可以长时间存放,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稍微加热,就会恢复绵软香甜的味道,十分可口。它颜色红,形状圆,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大吉大利。

2008年1月,莆仙“做大岁”被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议名单”。

猜你喜欢

戚继光倭寇莆田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巧借潮水灭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