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精神耀梨乡
——专访中共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

2015-03-17

中国西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苍溪苍溪县海生

文/本刊记者 胡 静

红军精神耀梨乡
——专访中共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

文/本刊记者 胡 静

中共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前排右二)在三川镇调研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在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有一方红色的土地——美丽的苍溪县。这里,是广元市的南大门,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这里,是中国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八十年前,红四方面军从这里渡江西进,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如今,这座革命老区小城如何继承和发扬当年的红军长征精神?如何将长征精神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把美丽的苍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且听中共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如何解读。

《中国西部》:您认为,红军长征精神对苍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何海生:一直以来,苍溪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传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斗志、务实的干劲,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要求,赋予红军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更赋予所有梨乡人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苍溪正处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建设“美丽苍溪,幸福家园”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更加需要以红军精神作为激励苍溪人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会集全县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奋力开创苍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的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辈先烈。

《中国西部》: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苍溪将如何正确把握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何海生:2015年,我们将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努力在做大总量中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积极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成片推进以红心猕猴桃为领军,以苍溪梨、生猪、肉(毛)兔为骨干的“1+3”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建全国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着力开展猕猴桃深加工项目引进和研发,打造猕猴桃百亿产业;稳步发展苍溪雪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全面推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畜禽产业发展。

突破发展优势工业。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进全省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加工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四基地”建设。立足我县特色农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今年力促黑色食品、麦夫子食品、兴食尚猕猴桃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红昇农科等企业技改,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依托我县天然气等优势资源,深入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及其配套产业发展。加强优势企业培育,力争中石化元坝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苍溪钱龙林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为新进规企业,今年力争15家市列重点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以旅游为龙头,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启动四川省旅游强县创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县城地处嘉陵江畔,以及亭子口等三个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三湖的得天独厚条件,加快“一江三湖”旅游开发,促进旅游、文化、城市发展相互融合。力促商贸服务业发展,积极主动跟进,抓好重点商贸服务项目建设,完成国际商贸城、星泓美好广场等高端商贸综合体建设,加快杜里坝江南综合农贸市场和江南现代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完善全县商业网点布局。同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康养服务等先导服务业。

《中国西部》: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新风尚,苍溪如何依据自身特点,打造不一样的红色旅游?

何海生: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模范县、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优势红色旅游资源,把红色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打造,大兴红色旅游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建管并重、提升服务、拓展产业、联合开发,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按照“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开发建设思路,充分依托红色文化与道教文化叠加优势,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成功跻身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纪念馆、全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一举创建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苍溪县依凭其作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重走长征路•川陕苏区行”红色旅游线、川陕甘渝红色旅游线上重要节点的重大优势,紧抓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按照“一个中心(苍溪县城旅游支撑中心),两大旅游景区(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黄猫垭红色旅游区),十大旅游城镇(陵江镇、文昌镇、元坝镇等十个镇),两条旅游线路(以苍巴、苍旺旅游公路为线路,连接川陕苏区两个首府,构成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环线;以国道212线、苍剑旅游公路为线路,连接川陕苏区、将帅故里两大旅游区,可形成多条旅游环线)”的总体布局,把苍溪打造成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目的地。探索积累出一条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深挖内涵、多元投入的山区县红色旅游发展路子。

中共苍溪县委书记何海生(前排右二)在龙山镇调研林产业发展

《中国西部》:苍溪县是农业大县,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旅结合方面是否走出了自己的特点?

何海生:近年来,我们立足县情,按照《苍溪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规划》,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五化同步”建设、“四个统筹”推进,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现已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4个、千亩园区59个、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6个,有效促进了苍溪县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推进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我县充分利用生态、农业、文化等独特优势品牌,整合开发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家园观光游和生态农业体验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相融的发展路子。

目前,全县已建成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33万亩,产业新村26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突出打造川北民居风景、庭院文化情景、梨乡优美夜景,建成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全省美丽乡村8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326个,分布在全县64%的乡镇。以“房在绿中坐,人在花中行”的生态乡村美景和特色鲜明的“春赏花、夏乘凉、秋品果、冬观雪”的生态家园观光游、“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摘农家果、聊农家事、享农家乐”的休闲农业体验游,形成了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誉为中国乡村旅游原创地、中国最美乡村、中国雪梨之乡、红心猕猴桃第一县。

《中国西部》:革命老区多在偏远山区,扶贫是一大重要工程。苍溪县精准扶贫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何海生:苍溪是国定贫困县、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们采取四大举措,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开花起好步。一是精准识别。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相关规定审核把关,全县共识别214个贫困村,3.1万户贫困户,9.5万个贫困人口。二是精准帮扶。结合中央和省、市定点扶贫单位,组建了39个扶贫攻坚督导组,21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动员150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一人帮两户结对帮扶,实现了帮扶工作三级全覆盖。三是精准投入。主动适应精准扶贫新常态,去年,争取专项扶贫资金5640万元,整合行业扶贫资金8000多万元,实现了1.65万人脱贫解困。四是创新社会扶贫机制。由县内外86名企业家发起成立了扶贫开发协会,撬动了全社会力量投入到精准扶贫的行列。白驿镇岫云村“远山结亲,以购代帮”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金秋助学活动有声有色,在全县形成声势浩大的扶贫济困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适应精准扶贫的需要,实化措施,挂牌督办,责任倒查;进一步适应精准减贫的需要,细化脱贫标准,逐户过关;进一步适应扶贫攻坚新常态,自加压力,力争尽早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奔小康。

《中国西部》: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苍溪县如何把握新形势,因地制宜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何海生:苍溪县始终把新型山区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加紧推进,确立了“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城镇布局,到2020年,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的奋斗目标。

坚持做大县城这个中心。着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确了打造“一江两岸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和“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定位,推进县城向嘉陵江南岸拓展。目前,按照“是县城超越县城”的标准,建成江南新区核心区杜里坝市政基础设施,杜里大桥建成通车,建成江南水厂,启动了江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再造一座新县城”正在变为现实。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赵公坝、回水坝等区块的开发,不断做大城市规模,加快“一江三湖”水上旅游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旅游文化与城市相融发展、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

有序推进集镇发展。充分利用陵江镇、元坝镇、歧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元坝镇、龙山镇、歧坪镇被纳入“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的有利契机,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为重点,增强集镇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能力。

协调推进新村建设。按照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统筹”要求,梯次推进“一带两翼一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优先选择县城近郊、中心场镇周边等,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促进村镇发展,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

苍溪杜里大桥 摄影/刘徽

《中国西部》:您认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智慧城市是否矛盾,苍溪县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如何?

何海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智慧城市并不矛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传统村落保护是在对农村风貌、农耕文化、乡村情趣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并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农村则是改造提升中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形成了保护村落民居、庭园文化、田园风光和“猪—沼—果”生态循环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新型农民培育与精神文明建设配套的“三保三配套”模式,实施15个传统村落保护,元坝镇将军村传统村落保护经验在2014年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大力实施“宽带苍溪•智慧城乡”全光纤网络建设项目,以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平安、智能信息和智能便民五大智慧平台的石门乡文家角村为引领示范,建成智慧农村社区3 个。

(责任编辑/凌 云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苍溪苍溪县海生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红色马栏
浅析苍溪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失踪的女生
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蝶恋花 苍溪梨花节
四川苍溪县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
苍溪县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