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墙门”里的老邻居:分别20年迎来“最有爱”的聚会
2015-03-17颖子
颖子
20年前,在杭州金刚寺巷10号,有20户老邻居,他们住在一个墙门里,喝着同一口井里的水,出入同一扇大门,虽然只是普通的邻居,却亲如一家人,我能闻着你家的肉香,你能尝到我家的韭菜饼。1994年,老墙门拆迁,这些老邻居搬出了曾经的大家庭,住到了杭州市不同的城区,后来又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搬出了杭州城,在别的城市落了户,然而他们却忘不了墙门里的老邻居。2014年10月19日,老墙门原居民袁孝枫倡议举办一场“邻里团圆会”,希望墙门里20户老邻居都来参加,但毕竟20年过去了,这些老邻居天各一方,还有多少人记得邻里情分?他原本以为能来十来户就不错了,可没想到,邻居会这天,20户老邻居全来了,一个没落,有的人还带来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有的老街坊一见面就哭了。这场跨越了20年的邻居会,被网友誉为“最有爱”的聚会……
墙门琐事,
20户邻里亲如一家
墙门大宅是杭州传统的建筑形态,也是老一辈杭州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几十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个墙门里,有了困难大家帮忙,有了喜事一起分享,百十来人就像一个大家庭,琐碎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947年出生的袁孝枫,小时候正赶上了那个生活在墙门中的年代。袁家原本住在上海,1957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10岁的袁孝枫跟着家人一起搬到了杭州,住进了杭州金刚寺巷10号。
墙门里住着20户人家,袁家和另外两户人家住在楼上,一道木质楼梯连通上下两层。住在楼梯口的顾家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带着四个子女,爸爸是火车站的会计,大儿子喜欢拉小提琴。住在里面的严家有一位老爷爷,是铁路上的老职工,平日里喜欢种花,不大的阳台上被他种满了各种好看的花。
每天吃完晚饭,父母把桌子拉开,袁孝枫和五个弟弟妹妹围成一圈,在灯下做作业。晚风送来阵阵花香,耳边是轻柔美妙的小提琴曲,爸爸在一旁看报纸,妈妈则忙着洗碗收拾,只有28平方米的老房间中弥漫着一片温馨和谐的气氛。
在一个屋檐下,袁家和楼上的另外两家相处得很好,邻居们戏称他们三户为“三家巷”。三家共用一个厨房。说是厨房,其实不过是楼梯上面两平方米左右的一点空间,满满当当地放着各家的煤饼炉、炒菜锅和装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一到饭点儿,三位妈妈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她们一边笑吟吟地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烹饪出各种美味。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各家的厨房里难得添些荤腥,却从不吝于和邻居分享。今天你家烧了鱼,分给我家尝尝,明天我家包了饺子,也送给你家尝尝。谁家的油盐酱醋用完了,吆喝娃娃去小卖店买的工夫,另两家会马上把自己家的拿出来。三个女人像是一大家的妯娌,也像姐妹,其乐融融。
老墙门在改造之前没有自来水,各家要用水全靠那几口水井。住在楼上的三户人家里,严家女孩多,唯一的男孩又比较瘦弱,因此从下到上拎水全靠几个女娃娃。拎水是项力气活,严家的女娃娃经常在拎水上楼的时候碰翻水桶,然后和满桶的水一起轰隆隆地摔下楼梯,楼下那户常常遭殃,被“水漫金山”。邻近的几家不忍心,经常抢着帮着严家提水。
1957年,老墙门改造,楼下装了两个水龙头。袁妈妈买来了一根橡皮水管,又在楼上家门口摆了两口大缸,用橡皮管接在自来水龙头上,顾家和袁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楼下控制水龙头,一个在水缸边看着,水快要放满时,水缸边那人大叫“满了满了”,楼下那人就马上关上水龙头。有了这个法子,楼上的三户人家总算不用再去水井边提水了。
在墙门里,谁家有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有人自告奋勇地修理。每到春节,擅长书法的时伯伯会买来一沓厚厚的红纸,帮各家各户写对联。做列车货运员的瞿伯伯经常要去外地,谁有什么东西要从外地买,或者要搭车去什么地方,托他准能办成。
墙门里更是孩子们快活的天堂。那个年代各家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小孩,多的更是一家有六七个孩子。墙门的大门是传统的江南大木门,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天井,约有四五十平方米的空地,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白天,孩子们就在一起跳皮筋、“造房子”、做“木头人”、“抢婆婆”、“躲猫猫”、“打弹子”……夏夜消暑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围在大门口,坐在长凳上听大人讲故事。那是没有寂寞没有烦恼的童年,是在大家庭中快快乐乐的童年。
墙门老屋,里弄幽巷,每一块砖瓦间都藏着许许多多趣闻轶事……
分别情难忘,
20年后我们来相会
1969年,22岁的袁孝枫在知青下乡的浪潮中,到了农村的建设兵团,从此离开了墙门里的生活。回城后他被安排到中学任教,1983年又到了机关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渐渐离墙门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可他却仍然顾念邻里间的温情,常会回老墙门看看。
1994年,杭州市要建造城站火车站,老墙门也被划到拆迁范围内。墙门里的老邻居大部分搬迁到了三里亭社区。三里亭社区是新式小区,房子更宽敞了,条件更舒适了,然而老邻居们的联系却不那么紧密了。偶尔碰个面,也是打个招呼,就匆匆回自家忙各自的事情了。
2014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邻居特地来看望袁孝枫的母亲,袁孝枫和几个弟弟妹妹也赶了过来,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围了一桌,共同回味老墙门中的那些时光。老邻居感慨地说:“我到现在还惦记着那时候袁妈妈带来的杨梅呢,这么多年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杨梅了。”
已经88岁的袁妈妈笑呵呵地说:“是啊,那时候日子苦,没什么好吃的东西,一点杨梅也能记挂到现在。”老邻居叹了口气说:“那时候生活虽然苦,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块,邻里间互相帮助,就像兄弟姐妹,一个墙门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日子再苦也好过。现在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但独门独居,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还是那时大墙门里的生活更像生活啊!”袁妈妈也叹了口气,有些落寞地说:“是啊,现在咱们都老了,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跟墙门里的大伙聚一聚。”
母亲说话的神情刺痛了袁孝枫的心。母亲是个念旧的人,他和弟妹们成家后纷纷搬离母亲身边,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们几个都曾邀母亲到家里去住,然而母亲却不同意,她说从前的老邻居都知道她住在这里,如果她搬走了,那些老邻居就找不到她了。虽然这里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墙门,可是母亲还是舍不得离开,就盼着那些老邻居能回来看看她。
母亲念叨的多了,孝顺的袁孝枫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同学会,有校友会,能不能办个“邻居会”,把墙门里的老邻居都召集起来,坐下来好好聊聊。
袁孝枫的想法一提出来,马上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几个平时联系比较密切的老邻居也立刻表示愿意参加,并且主动帮忙联系其他的邻居。老墙门拆迁已有20年,当时的一些老人已经过世,还有一些因为年纪太大而起不了身,而年轻人也有着各自的生活,袁孝枫心里有些没底,他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挂念着老墙门。
第一天,第二天……得到消息的老邻居们纷纷给袁孝枫打电话,表示愿意参加聚会。袁孝枫还找到了三里亭社区委员会的负责人,社区党委书记很赞成他的想法,积极帮助他联系居民、安排场地。考虑到很多老邻居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袁孝枫把聚会地点定在了离社区不远的一家酒店。
袁孝枫还亲自为这次活动设计了会徽,两只手交握成一颗心的形状,寓意心手相牵的邻里情。他还为这次聚会设定了主题:老邻居,老朋友,新友谊,新梦想。他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重塑老墙门的邻里情,共同找回过去的美好。
袁孝枫把会徽做成了一枚枚胸章,打算聚会的时候分发给老邻居们。除了徽章,袁孝枫还为到来的每一位邻居准备了礼物——每人一个精美的玻璃杯,寓意着“饮水思源”,不要忘记老墙门这个大家庭,同时送杯子也谐音一辈子,祝愿每一位老邻居一辈子开心快乐。袁孝枫的外甥女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礼物的筹备工作,喜爱摄影的弟弟袁孝炯则主动要求担任现场的摄影师。一场浩浩荡荡的老邻居聚会活动,在大家伙高涨的热情中紧张地筹备着。
从8月份开始通知之后,不断有老邻居报名参加。袁孝枫一再打电话确认,最终确定要参加的人数为65人。在大家伙的期盼和催促下,聚会的日期被确定在2014年10月19日这天。
难分难舍好邻里,
相亲相爱一家人
袁孝枫订下的酒店9点开门营业,他事先跟酒店负责人沟通好,让酒店提前半小时开门,方便他去布置会场。这天8点半,袁孝枫早早赶到酒店,却没想到有人比他来得更早。在酒店的大门外,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由子女搀扶着,早早就等在了那里。
袁孝枫认出来那都是墙门里的老人,急忙走上前去。一位邻居笑呵呵地对他说:“我妈早就盼着这次聚会了,今天一大早就起来,非得让我们提前带她过来。”袁孝枫赶紧把老人请进酒店,老人的动作有些迟缓,心情却很好,笑眯眯地说:“一想着能见到从前的老姐妹,我在家里就待不住了,就想快点赶过来。”
进了饭店,几个老人坐在一边笑呵呵地聊天,年轻人都过来帮袁孝枫布置会场,挂横幅、挂气球,把大堂布置得热热闹闹。
9点半左右,老邻居们陆陆续续地赶来了。袁孝枫在入口处设了一个签到台。邻居们签完到之后都舍不得走,聚在那儿热闹地聊开了,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上午10点,老邻居们基本到齐了。让袁孝枫有些意外的是,原本电话里确定要来的有65人,当天到场的却有70多人。其中有10位老人的年龄在8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95岁高寿。老人们都不愿意错过这次难得的聚会,年纪大了,就越发想念老朋友。
在大厅中央的一张圆桌上,袁孝枫用56支蜡烛摆成了一个心形,象征着老墙门56年的邻里情。中间用蜡烛摆了一个阿拉伯数字“10”,代表着金刚寺10号。他请到场的10位老人共同点燃了蜡烛。
一位邻居找到袁孝枫,对他说:“我的母亲今年也有80多岁了,她特别怀念墙门里的老邻居,但是她瘫痪在床,知道有这个聚会,嘱咐我一定要替她过来。能不能也给我的母亲一份纪念品,她看到一定会很开心。”袁孝枫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让对方拿出手机,让母亲那帮老姐妹们对着手机录了几句话,好带回去给老人听听。
场下,老邻居们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你挽着我的手,我拍着你的肩,互相问候,回忆着旧日的时光,倾诉着离开墙门以后的生活。一些20年没见的老邻居都已经认不出彼此,但只要一说出名字,立马就像兄弟姐妹一般拥抱在一起。
聚会活动持续了4个小时,活动的最后,袁孝枫组织大家一起吹熄了桌子上的蜡烛。老邻居们意犹未尽,拉着手依依惜别,互相许诺着下次聚会再见。
回到家中,袁孝枫马上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做“老墙门10号”。他把老邻居们一个个加进了群里,方便大家交流。大家在群里聊开了,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能在群里跟老邻居们说话,特意跟孩子学会了用微信。这个微信群成了网络上的“老墙门”,老邻居们每天在这里聊着家长里短,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分享着点滴快乐,似乎还生活在当初的那个老墙门里。距离再也不是障碍,他们的心贴在一起,哪怕离得再远,依然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老墙门”几十年的邻里情,即使经过岁月磨洗冲刷也丝毫不曾褪色,不像现在,很多人即使门对门,也不知道谁是谁,更别说聊聊知心话唠唠知心嗑了。远亲不如近邻,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身边有位好邻居,只要你愿意迈出那一步,走出去,把心放开,不管多冰冷的墙也阻挡不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编辑/刘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