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长跨海通道方案之争

2015-03-16姚玮洁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跨海海底隧道隧道

姚玮洁

烟大铁路轮渡船桥港联合调试工程首次空载和重载火车上船试验在大连获得成功。图为2006年7月26日,空载火车通过铁路引线和栈桥驶入“中铁渤海1 号”的火车舱内

随着“十三五”临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命运,再次成为焦点。

最近,有大连的地方媒体称,12月国务院正式审议了2016年的重点工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施工方案于日前正式出炉。事后证明,这则消息并不确切。

几乎在同一时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被纳入山东省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其中关于该项目的表述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前期”二字,也让这个项目看上去离上马尚远。

不过,中国工程院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却乐观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和发改委讨论,尽力争取让这个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如果进展顺利,明年可以开始研究风险问题和组织形式问题。”

一名官员1992年的偶然灵感,引发了世界最长、投资额最大的跨海通道狂想。这一缘起,似乎注定了围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充满话题。此后的20余年内,官员、学者一次又一次为推进这一项目而努力。但是,项目至今仍然只停留在相关人员的案头上和脑海中。

尽管各方均认为这一项目意义重大,但是,在建设方案等方面,各方看法仍待统一。

谁批谁有功

“比世界上最长的日本青函海底隧道还要长近70公里”、“2600亿投资堪比三峡工程”、“烟台到大连仅40分钟”……在王梦恕看来,这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

“谁批谁有功!”他说。

王梦恕认为,渤海跨海通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将原来1800多公里的两地交通浓缩在40分钟之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有缺口的 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D形交通,进而形成纵贯黑龙江到海南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长5700公里的中国东部铁路交通大动脉”。

除此之外,王梦恕认为这一项目至少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重要的国防意义:兴建跨海通道,可以从整体上加强环渤海国防体系,提高四大军区总体作战和机动作战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一项目对渤海诸岛的发展尤为重要。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由于交通不便,岛上供电、通信存在严重问题,淡水缺乏,岛上10万军民人均每月供水0.6立方米,只能靠雨水生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成为长岛的连岛工程,使一个全岛变成半岛,改善军民生活条件。

因此,与这一工程相关的地方领导对此态度颇为积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院士小组某成员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在一次普通的研讨会上,连辽宁省副省长都出动了,足见地方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不过,王梦恕的学生、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宋克志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我导师为人比较乐观,项目立项其实并不容易。”

上述成员也认为,即使今年项目成功立项,之后还要进入长期的研究设计阶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方可施工。

“技术上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就算有问题,也可以一边施工一边解决,但技术之外的问题太多。关键在于,领导支持不支持,钱从哪里来?”他分析,这一工程预计需要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和三峡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差不多,“这笔钱理应来自于国家,如果重大工程让外国人控制,肯定不行。”

漫漫长路

与上述成员相比,自1992年开始,为该项目奔走20余年的柳新华却稍显乐观。虽然项目的最初发起研究者“由青年步入中年,再由中年步入老年,甚至有人去世”,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柳新华曾是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官员。23年前,青岛加快了铁路建设,迅速超越了烟台,这催生了烟台人的发展焦虑。

一天,柳新华和几位同事讨论烟台的发展时,眼睛瞥到地图上,忽然他灵光一闪:如果建一个通道,直接将烟台的蓬莱和大连的旅顺连接起来,不就可以省去到东北地区的1900公里路程,让烟台从交通死角变成交通枢纽?

这个想法一直灼烧着柳新华的内心,并从一颗种子长成了大树。此后的几十年,他甚至部分放弃仕途,专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撰写了近200万字的有关专著。

1993年,相关课题组成立,成员由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原国家计委有关司的人员担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亲自出任课题组组长。直至今天,柳新华仍是课题组成员之一。

2004年,柳新华转任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并与30名专家组成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为项目储备科研人才。

2005年,王梦恕的学生宋克志加入研究中心。他向王梦恕提起此事,引发王的极大关注,王梦恕让学生安排,与其他8位院士一起,从大连下海,乘坐轮渡到了烟台的蓬莱市,“这个线路的海底有可能筑建未来的海底隧道”。

然而,几年过去,虽然民间一直呼声很高,但项目却依旧停留在设想、图纸和研讨会上。

事情在2009年出现了转机。在各方呼吁之下,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联合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领导小组,并由相关研究机构组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小组,开展前期论证和规划工作。

2015年1月27日,亚洲最大最先进客滚船“渤海钻珠”轮停靠在山东烟台港。该船于当日正式投入营运,负责烟台至大连航线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首次进入了国家战略的考量。

更大的推力来自王梦恕。2012年,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门设立了由王梦恕牵头,十几位工程院院士加入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小组。

专家们分成多个小组,分别进行经济分析、施工方法分析以及实地考察,最终形成了23万字的研究材料。王梦恕带着这些材料四处游说,并上书中央,寻求支持。

从1992年开始,到2015年结束,23年来,共有超过一百人直接参与过跨海通道的研究,间接接触的人数则超过千人。

不同的方案

对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如今基本没有争议。但是,项目的实施方案却有不同意见。

王梦恕说:“目前我们工程院上报给国务院的方案是全隧道深埋的方案。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端的接驳点也已确定。隧道全长125公里,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220公里。”

根据王梦恕介绍,全隧道施工方案如下:选择蓬莱到旅顺口的最窄处附近开挖隧道。北部大连方向42公里的老铁山水道不可中断,再往南是庙岛群岛,上面分布着长山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等岛屿。

这一方案从北往南设置旅顺端岸边、北隍城岛、北长山岛、蓬莱端岸边4座通风及施工竖井。北隍城岛、北长山岛竖井设为运营期出入通道,隧道内各设置一座小型车站,旅客采用垂直电梯出入。

据王梦恕回忆,项目研讨过程中,有发改委的人士质疑这一方案是否会破坏地质。毕竟,渤海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庙岛群岛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途经的候鸟有200多种,百万只之多。

“搞地质的并不懂施工方法,深埋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会埋在80米以下。”王梦恕说。

随之而来的还有隧道处于地震多发带的质疑。王梦恕说:“深埋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四川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当地的隧道没有一个被破坏的,只有一个错位了十几公分,也没有问题。”

与全隧道相比,南桥北隧和全桥梁等早期施工方案依然有其拥趸。

比如南桥北隧,是在南部庙岛群岛方位建设桥梁,利用群岛减少桥梁长度,到达老山水道后用隧道跨越。这种方案既不影响老山水道的巷道通行,也降低了工程的建设难度。

但前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院士小组某成员表示,自己曾去庙岛群岛多次考察发现,当地居民不愿意修桥梁,因为会破坏岛屿的环境。

而且,和全桥梁方案一样,台风、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较大,不能全天候运行。而且,从海底隧道到海面桥梁,一百多米的高差,其施工难度也不小。

“还有专家认为应该修公路隧道,而非铁路隧道。但如果采取公路隧道的方式,汽车走这100多公里通风也很麻烦,人会感觉很难受,因此需要修建很多竖井。”他说。

即使确定了有关方案,也有选点的争议,光是蓬莱侧登陆点就有4个,遑论海面大大小小的岛屿,都是可利用的中转点。研究者们不停开会,弄出各种方案的排列组合,这或是论证数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法海底隧道,拿破仑时代就提出了设想,研究论证了近200年,建设的时间只用了7年。”山东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良忠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两个小组不是一回事

王梦恕说,工程采取他们的方案,“应该不会再有改动”。

但是,和王梦恕不同,刘良忠非常抗拒相关媒体“烟大海底隧道”的说法。在他看来,海底隧道并非板上钉钉的事,而“海底通道”的说法意味着别的可能。

“海底隧道的方案应该还不是最终定论。国家发改委目前仍在做隧道、大桥或者桥隧相连的相关研究,尚未确定采取何种方式,估计等到明年‘十三五’规划发布时,才能有个结果。”刘良忠说。

鲁东大学的方案和院士小组的方案实际上是有出入的。据烟台本地媒体报道,2015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曾召集交通运输部规划司,铁路总公司计统部,山东省、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召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座谈会。会上,鲁东大学的课题组建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由铁路和公路通道组成,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公路和铁路分建隧道,南段公路和铁路合建桥梁,公路投资为4223.9亿元,铁路投资为2637.6亿元、合计总投资6861.5亿元。

当时,“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了审查,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不可置疑,但在技术上、地质、地理以及建设方案等方面尚需进一步论证。”

比较明确的是,鲁东大学的研究者们认为,无论是建设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跨海通道都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在一篇有关资金筹措方式及回报预测的论文中,刘良忠建议,采用BOT的方式筹措资金,然而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收费,中国的铁路客货运营尚没有先例。这与院士小组认为这笔钱理应“来自于国家”不尽相同。

目前看来,全隧模式似乎风头更劲。不过,刘良忠对此依然并不认可。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意味深长地写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小组早已就有,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交通、铁路等部委,山东、辽宁等地方以及高校、科研、设计、规划机构等,“院士牵头的小组,和国家的小组,并非一回事,只是名称相似而已,有点克隆的感觉。”

而王梦恕,这位中国最著名的隧道专家对自己的方案非常坚持。他表示,跟发改委商议的结果是,北隧南桥方案基本已经被否定,现在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全桥和全隧都需要走下测评程序,基本上两会前的十三五规划中就能公布采用全隧方案。

王梦恕曾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表示,烟大海底隧道建成后将会积累更好的隧道地铁技术,他希望用中国成熟的高铁技术参与白令海峡隧道的打通。未来有一天,还将建成上万公里长的中俄加美高铁。

猜你喜欢

跨海海底隧道隧道
港珠澳大桥开通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