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效率与生理节奏
2015-03-16
大脑真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怪物,有时敏锐犀利像一枚图钉,有时又迷糊困惑如一团乱麻。不过大脑的变幻无常至少部分可以用生理节奏的波动来解释。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在一天的合适时间来做某件合适的事情,可能会事半功倍,更顺心如意。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在适应外界环境昼夜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有规律的生理变化周期,每个人的生理节奏不尽相同,很难给出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建议。但以下几条对于喜欢早睡早起的“百灵鸟”类型的人,和习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类型的人,都是适用的。
一个建议是,在刚醒来的几个小时内先不要做需要大脑高强度集中的事情。刚睡醒起来一般都有些昏昏沉沉,迷迷糊糊,这个“睡眠惰性”缓冲时间的长短可从起床后30分钟至4个小时,这取决于晚上的睡眠质量如何,但是如果你想要在大脑里酝酿某个创意想法,处于这种昏沉恍惚状态时却是最好的时机。
不过,如果事情紧迫无法让你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做,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一个好方法,一杯咖啡就能消除你的“睡眠惰性”,让你精神起来。
另一个建议是,让大脑的工作配合一天内的体温波动。研究人员对大脑的各种变化进行详尽检测后发现,大脑的一些状态,包括注意力、词语表达能力,以及反应时间等,都与一天内体温的波动变化相关。当身体核心温度跌到37摄氏度以下时,大脑则无法保持在最佳状态。
研究人员的检测发现并不奇怪,最不适合进行大脑思考的时间,是在午夜到凌晨6点这段时间内。另外,下午2点到4点也是人们最精神萎靡的一段时间。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体温的影响要大于午餐的影响。对不吃午餐或午餐吃得很少的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同样也无法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大脑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一个是上午,另一个就是下午4点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
不过我们也许有办法改变一下大脑的这个“习惯”。研究表明,体温变化和大脑警觉度是独立于生物钟的,因此,适时的锻炼片刻,或者淋个热水浴,有时也能让大脑创造奇迹。
不过,一些带竞技性质的体育活动,最好安排在一天结束时为好。研究表明,人的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在一天时间里会越来越好,晚上8点达到巅峰状态。当体温下降,大脑活动能力渐弱时,最适合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去睡觉,然后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