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自己的“戏”
2015-03-16匡昭泽
匡昭泽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初的方式就是听老教师的课,吸取经验化为己用。
课堂观察与诊断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它强调“观课”的目的性。课堂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而是依据观察、搜集的课堂信息,筛选、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让课堂变成一场养眼的“戏”。
下面笔者就以高二生物《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为例,试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
一、形式
课堂观察有五种基本形式,即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以典型个体追踪观察为例,观察老师授课过程,收集分析班级好、中、差三种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课堂活动状况,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意图事先不可让授课教师及被观察的学生知道,以免影响其原有教学状态,产生主观因素的干扰,失去观察的意义。
二、过程
1.准备
(1)听授课教师说课,了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模式,并对学情分析做重点介绍。
(2)按文化成绩选定好、中、差各5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多方面了解其学习状况、优缺点,将这15位学生分为A、B、C三组,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做好分工,每人负责观察其中几名学生。
(3)选定观察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关注度、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2.观察
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观察记录所需信息。观察对象以选定的学生为主体,特别关注被观察的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师对观察对象的特别关注”等。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可能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时的课堂。
为减少这种戒备心理,应给被观察者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有别人的帮助,自己的课堂效果肯定会提高。观察者也应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自己发现问题、引以为戒。
3.记录分析
课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很多,也可能不足,这要求与同伴互通有无,及时处理观察信息。此外还需在课后对所观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结合不同的观察量表,分析观察对象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不良因素、教师的学习指导产生的积极影响、观察对象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合作的状态等,为课堂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三、诊断与反馈
1.学生角度
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不同课堂状态,提出相应的诊断反馈意见。如应着重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课前准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课后对课堂中不理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等。
2.教师角度
把握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课堂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等统筹考虑,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应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激励良好合作学习状态等。
此外,课堂观察与诊断后,对观察对象和授课教师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不仅看一节课,要看多节课;不仅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仅看课堂教学过程,还要看课前教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不仅看显现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全部过程的内隐思想等。
某种意义上,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进行反思的行为。课堂观察与诊断是一种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
教师只有努力做到思想领先、思考深刻、行为跟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也是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基点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