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2015-03-16

科学种养 2015年3期
关键词:麦区稻区黄淮

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

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由于去年越南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加之入冬偏晚,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我国华南、西南大部及境外虫源地害虫越冬存活;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早春气温偏高,可能导致迁入危害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单双稻混栽面积大及栽插、生育期不一,“桥梁田”多,利于害虫发生和辗转危害。预计稻飞虱在华南、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

长江中下游、江淮以及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呈重度流行态势。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春季长江中下游、江汉、江淮、黄淮南部麦区降水比常年偏多1~2成,部分地区偏多2~5成,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同时,这些地区连年种植小麦,该病菌源不断积累、基数较大,大多主栽品种对该病的抗性逐步退化丧失。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以及黄淮南部麦区呈偏重以上流行态势,与气候条件适于流行的2014年相当。

黄淮海大部小麦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由于冬前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蚜虫普遍发生,大部麦区种群密度同比增加50%以上;大部麦区冬季和春季气温与常年相当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适于蚜虫越冬存活和春季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预计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中北部、华北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西北麦区偏重发生。

猜你喜欢

麦区稻区黄淮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中期天气预报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高纬寒地稻作区气候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