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之灵

2015-03-16韩家清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许昌市许昌

韩家清

2014年7月27日,燠热难耐。首都北京,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决赛落幕。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选送的舞蹈作品《红旗渠故事》,在决赛中技压群芳,荣获金奖,与此同时,另一舞蹈作品《与阳光牵手》获得铜奖。

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舞蹈界顶级赛事,也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影视界的“金鸡奖”“百花奖”、戏剧界的“梅花奖”、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音乐界的“金钟奖”。本届大赛共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400个作品参赛,47个作品入围决赛,参赛作品涵盖芭蕾舞、古典舞、民间舞、现当代舞等诸多舞种。

能在强手如林、如此高级别的赛事中,一鸣惊人、占得鳌头,是黑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还是功夫过硬,实至名归?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培育特色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许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音美科。2001年建立音乐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音乐学本科专业,翌年,设立了舞蹈学本科,不久,音乐系更名为音乐学院并面向全国招生。至2013年,音乐学院改称音乐舞蹈学院。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成长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气息浓郁、有“魏都”之誉的许昌市。在5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音乐舞蹈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创作,始终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原优秀音乐文化传统的薪火,并力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在音乐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如学院开设的《区域(中原或许昌)音乐历史与文化课程》等课程,就深受学子们的欢迎。尤其是以刘柳教授为代表的音乐舞蹈学院舞蹈教学、研究团队,积极探索河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规律,并将其巧妙引入课堂教学当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

立足河南,突出中原特征。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河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工作,经历了长期的前期准备,自2009年起开始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师生们利用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采风活动,积累了大量详实、鲜活的民间艺术资料,为河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填补空白,凸显办学特色。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确立的“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展河南民间舞蹈研究”的办学特色,目前在全省兄弟院校中是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研究领域尚存诸多空白,尤其是关于中原民间舞蹈的研究,没有可供参考的现存模式。为了保证音乐舞蹈学院特色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学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交流活动。比如,关于河南民间舞蹈的研究工作先后得到了中国舞蹈界前辈、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和潘志涛教授的高度关注,两位专家欣然受聘为该院客座教授,对该院的舞蹈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中肯意见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发挥优势,创办精品课程。在河南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理论研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合理利用非物质遗产的现有成果。他们将自身办学特色的凝练构建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挖掘、保护基础上,从而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学院组织教师对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建立起民间文艺采风和社会文艺调查的工作机制。每学期利用寒暑假,师生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民间开展文化调研,从传统民间艺术中学习和汲取养分,从社会文化活动中把握社会艺术活动的脉搏和趋势。尤其是对已列入和正积极申报非遗目录的河南民间舞蹈的历史传承、艺术特征等进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院还将河南民间舞蹈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目前《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也是目前河南省高校中唯一的舞蹈类精品课程,填补了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在舞蹈艺术领域中的空白。

服务地方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在实践教学和艺术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潜力,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树学院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该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贯彻了“舞台与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素质拓展同社团活动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突出艺术实践在学生培养和自身特色凝练中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艺术活动上注意与地方性的文化活动相结合。近年,音乐舞蹈学院与地方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如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中原花木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历年来许昌市春节联欢晚会、许昌市“三国文化周”等任务,充分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职能。

2014年春天,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承办许昌市舞蹈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该院院长刘柳教授当选新一届许昌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此外,该院还先后与许昌市电视台、许昌市文联、许昌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等3家单位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音乐舞蹈专业产学研合作基地”“音乐表演专业实习基地”相继在许昌市群众艺术馆挂牌成立。通过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实训基地,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转型发展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团队紧紧抓住许昌学院转型发展的契机,坚持“三结合”原则,即“舞台与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展专业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音乐舞蹈学院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文化部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许昌学院考试中心,于2013年在音乐舞蹈学院挂牌成立,是年底,便进行了涉及声乐、器乐及舞蹈三大门类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目前,该院现有的初、中级专业课教师,已经全部取得了河南省文化行业资格考试中级资质证书。3到5年的时间内,该院教师将全部获得双师资格。随着转型发展涉入深水区,音乐舞蹈学院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文化部门以及文艺演出团体挂职锻炼。打破了学历、职称限制,聘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登上舞台、站稳讲台,在丰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

在教学内容上,该院把地方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初步培育出了“依托中原舞蹈文化,服务区域文艺发展”的课程亮点。通过河南民间舞蹈“进教材、下课堂、上舞台、到社会”等一系列举措,促使舞蹈学专业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围绕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按照“实践、实用、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大力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专业教育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把讲台搬上舞台,把舞台当作讲台,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带动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将课堂教学同地方社会文艺的发展协调同步,积极参与许昌市社会文艺发展活动,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展专业内涵。并在省内舞蹈教育领域中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陆续承接了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河南省首届中小学舞蹈节等重要活动,在省内外舞蹈界打响了许昌学院的品牌。

实事告诉我们,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获得骄人的艺术成就,绝非偶然:

——2008年,舞蹈作品《學子写意》获得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这是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在该项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2009年,舞蹈《记·承》荣获河南省第十届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

——2010年,《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入选河南省首个舞蹈类精品课程,也是河南省第一门本科艺术类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1年,作品《回望红旗渠》获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同年,作品《碧幽清莲》走出国门,参演中韩文化交流活动。

——2012年,“河南民间舞蹈史”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填补了河南省舞蹈类国家级项目的空白。

——2013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幕式。

——2014年,舞蹈作品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录制,并在CCTV3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一年出一个重量级作品,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今日的舞蹈学专业已经成为许昌学院的特色专业,且日渐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舞蹈教育的“领舞者”。 责编:秋 山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许昌市许昌
初到许昌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出版
当当鼓
许昌市
许昌诗群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青春诗会
许昌市
黑人音乐舞蹈文化对桑巴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