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治理成绿洲
2015-03-16
隆回县,地处湖南境内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有石灰岩山地53万多公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隆回县将裸露山地造林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结合起来,狠抓科技创新,严格培育管护,加大资金投入,摸索了一套以造林为主的石漠化生物治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推行领导办点示范制度。为了加快石山造林步伐,实现绿化达标,1989年以来,隆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带头办一个33公顷以上的石山造林示范点,县直机关和各乡镇主要领导每年分别办一个13公顷以上的示范点。在领导的示范带动下,隆回县已形成领导示范点、党员示范林、妇女“三八林”、团员“青年林”办点示范格局。县委书记挂帅创办的桃洪镇奇界岭示范点,是典型的石灰岩石山,岩石裸露率30%以上,2000年以来,以湿地松、柏木等树种为主,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8.4公顷。目前,该示范点林木株数保存率90%以上,林分郁闭度达0.9以上,为石山造林和退耕还林树立了样板工程,示范辐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石山造林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隆回县采取领导带头办点示范、技术培训、会议动员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广大干群齐心协力绿化石山的浓厚氛围。为提高石山地区干部群众对石山造林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造林积极性,隆回县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简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的立体宣传,每年都召开石山造林动员大会和督战会议,每年开展专题讲座2次和技术培训4期,动员广大干部走村串户,深入宣传发动,使石山造林的意义、要求、做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石山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自上而下抓石山造林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石漠化生物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公益事业,投资大、周期长。隆回县积极创新激励机制,广泛筹集治理资金,有效破解资金制约难题。一是抓住国家实施各项林业工程的机遇,把石山造林与长防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资金等重点项目资金向石山造林工程倾斜。二是以奖代补,鼓励大户造林。对连片造林33公顷以上的大户,除免费提供苗木外,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者,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三是贴息贷款,支持承包造林。林农联营、个体私营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入股、联营或独资承包造林,除免费提供苗木外,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可凭林业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获得县财政贴息5年的银行贷款。四是县政府出台硬性规定,凡石山荒坡在计划年度内既不造林又不采取出租、转包、联营、转让等形式进行流转的,其土地经营权属个人承包的无偿收归村,属集体的无偿收归乡镇人民政府,由村或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流转。据统计,1989年以来,全县在石灰岩石山地区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2亿元,极大地推进了全县石山造林的进程。
四是坚持科学营造,提升造林质量。石灰岩石山造林是全国两大造林难题之一,隆回县全方位抓好造林前的实地调研、造林时的因地制直、造林后的培育管护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提升造林质量。1982年开始,林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研究石山地力,发现石灰岩石山发展林业潜力很大,于是在全县石灰岩山地的不同地段营造了50个树种的对比试验林,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筛选了柏木、刺楸、中国槐、柿、枣等16个适直树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长期实践研究,探索了石灰岩山地造林的关键技术,科研成果“隆回县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及应用”先后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石漠化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为加快该县石山造林步伐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五是严格管护措施,巩固造林成果。一是落实管护队伍和经费。目前该县石灰岩区域有4万公顷生态公益林,由县里聘请90名专职护林员,经费由县财政解决;村组群众的自留山、责任山由村组群众联合聘请护林员,年年都与聘请单位签订护林协议,明确管护职责、范围、时间和报酬。二是完善各项护林制度。县政府专门颁发了护林通告,各乡镇、村组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乡规民约和护林制度。三是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对石灰岩区域的林木禁止搞皆伐,一般的更新采伐也是严格坚持“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采伐制度,杜绝了超强度采伐和滥伐林木现象的发生。
目前,隆回县利用荒山达标、全面绿化、长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林业项目建设共完成裸露山地治理面积达4万多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万多公顷,封山育林13万多公顷,在石灰岩石山共营造柏木、枫香等生态、用材林9000多万株,成林面积15万多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0万立方米,营造柿、枣等经济林20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净增5.37个百分点,石山地区人平增加林地0.042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981年的26.2%上升到54.2%,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宝岭公园
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被誉为“废渣上的森林公园”。宝岭,素称“八宝之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盛产铜、铅锌、金矿。早在元明朝时期,古人就在此采矿冶炼。解放以后,大规模的开采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的露天采矿,废弃矿渣堆满宝岭四周,严重破坏了植被资源,不仅使宝岭成为寸草不生之地,更使桂阳县城经常笼罩在黑色的灰土中。2009年9月,桂阳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宝岭绿化工程建设项目。“挖走一车石头,再倒下半车泥土”,3年的时间,桂阳人抽带、撩壕、挖穴,运来近3万立方米的泥土,整梯113公顷,石漠化治理83公顷,植树造林314公顷,打造了桂花园、芙蓉园、樱花园、南竹园等35个园区,一个现代化的森林公园呼之欲出。现在,在宝岭工作的采矿工人感慨:“进去采矿时,更愿意一边走路,一边欣赏周边的风景”。桂阳县城的居民们,也经常在周末时携家人一起来到绿树依依的宝岭公园登高望远。
位于上海市的郊区,是一座建立在废弃矿坑之上的“百花园”。辰山,原是一处有着“洞口春云”、“镜湖晴月”、“金沙夕照”、“甘白山泉”等美景的地方。因为采矿,美丽的景色烟消云散。值得欣慰的是,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共建中,辰山得以重生,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四大功能让辰山拥有了别样的魅力。深潭、坑体、迹地和山崖的适当改造,毛石、锈钢板等工业材料恰如其分的镶嵌,在鲜美芳草和缤纷落叶的渲染下,在多彩植物和亭亭绿树的拥簇中,工业的气质镀上了山水的柔和,工业文明和传统诗意共同孕育出了美丽新辰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