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总在朋友圈“赞”你
2015-03-16张小羁
张小羁
这两天微信在升级的同时,顺便给亿万用户统计了过去一年各自在朋友圈送出了多少赞收到多少赞,又掀起了从晒赞引起的新一轮点赞。
点赞虽然是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但该功能的许多特性和人际交往原则是相吻合的,尤其体现在这个“赞”字上。
活到今天,相信大量的经验告诉你,赞美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但是称赞有多重要?重要到大脑里面专门有一块地方掌管你在被称赞后的行为。这个区域叫做纹状体,只要你被赞,它就会被激活。
日本科学家发现,不断地刺激这部分大脑纹状体,确实能够刺激人类更好的执行任务。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称赞跟现金一样,可以促使人们努力地表现。所以就会产生一种现象:有时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赞美。
就像这条状态,你在朋友圈发出来的目的是想引起互动,可以说每一个状态都是一张点赞的邀请函。心地善良的人实在不忍心无视你的新发型自拍和精心摆好的美食,点个赞吧。虽然心里说的可能是“呵呵”。
“嗨,我在关注你,不要忘了我,bye!”
点赞者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一个赞包含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比如“好久不见来打个招呼,嗨,你好!”
“你发的这个说得对!没错!”
“Wow,cool!”
人在很多时候有互动需求,但没有表达需求。总的来说,点赞功能拯救了这个尴尬时刻的人类。虽然不言不语,小小的点赞对于维持人际关系还是很有作用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曝光效应”,意思是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某个人或物经常出现,就能增加我们对他/它们的喜欢程度。
所以说增加你在别人眼中的曝光度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越熟悉越喜歡。用评论来增加曝光度显然劳动力更大,点赞既不费功夫又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一条状态如果没人点赞,接下来也没人点赞了。而只要有一个人起头给你点赞了,赞就陆陆续续地来了。是的,在点赞界也存在人云亦云的“羊群效应”。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与一个新闻聚合网站组成了研究团队,对不同的网络信息所引起的社会影响做了调查。
研究所用的网站允许用户发表评论,也允许其他用户对这些评论加以评价。研究者设法让用户发的每一条评论都自动随机地附上一个标签:可能是“赞”,也可能是“弱”,也可能不获得任何评价标签。研究者对随后的用户评价情况进行了观察。
在连续5个月的实验当中,研究者发现,事先附带“赞”的评论被首个进行评价的用户点“赞”的可能性,要比事先不附带标签的评论高出32%。这些事先附带“赞”的评论也在其他评价者中引起了“羊群效应”——在实验结束时,对这些评论的“赞”上升了约25%。
如果你的某条状态没人点赞,不要着急心灰意冷,不是你用词不够犀利,也不是你姿势没拿捏对,只不过是第一批看到这条状态的人恰好是那些不太愿意搭理你的人罢了。而泛滥于同事领导圈的“我不想显得我不合群”的朋友圈焦虑症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