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16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中坨小学066400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中坨小学 066400)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马学玲(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中坨小学 066400)
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广大教育者所最为关注的重要话题。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快乐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探究过程,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实现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挑战与摒弃。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体探究,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苦学到乐学,让学生展开快乐学习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认知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样就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降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从心里排斥它,这样的认知活动自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只会离高效课堂越来越远。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让学生从心里产生爱学、乐学的主观意愿。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这样就向高效教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一)形象导入
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直观事物,如图片、实物等。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直观事物来导入新知。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让学生从这些直观的事物中来获取大量感性信息,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知与深刻理解。
(二)悬念导入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制造认知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
(三)游戏导入
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教学,采用趣味游戏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学生的积极动手与动脑,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快乐参与。
二、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由被动学到主动学,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以往的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整个教学完全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展开的,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学生是教学的附属,是被动的参与者,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所得到的只是经由教师细细咀嚼后的现成知识,学生没有经历思考与思维。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一)问题难易适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因此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无法引发学生主动而有效的探究,学生的探究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问题难易适度,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得到全面发展。
(二)问题有层次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一的问题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和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贯彻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探究的全体化、全员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人,从而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学堂。
三、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由学会到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发展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运用所学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打开科学的大门,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充分放手放权,要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与观点,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师指令的机械执行者,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地位的学习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民主氛围,才能彻底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提问也是如此,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会问,并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逐渐地自我领会与感悟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当学生没有问题可问,或者提出问题没有价值抑或是错误时,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重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三)运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提问
评价得当,可以让学生看到成功与希望,强化学生的信心与勇气,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提问中来;相反,评价失当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会让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坚持批评与表扬并行的评价机制,以表扬来肯定学生的成功,以批评来认清学生的不足,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提问中来,参与到学科的学习中来。
总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学有所获,教师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改,领会新课标,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为学生营造民主活跃的氛围,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带领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等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