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指南》,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2015-03-16河北省迁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064400
(河北省迁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064400)
践行《指南》,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董立丽(河北省迁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064400)
关注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本文从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赏识幼儿几个层面对《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指南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赏识幼儿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详细阐述了3至6岁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并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指南》,更应该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践行《指南》,使《指南》真正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理解幼儿的认知经验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幼儿讲述了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然后,教师提问:“孩子们,请你们看看这幅图画中都有什么?”这时,幼儿积极回应,回答了“有大树、有风车、有山羊”等丰富多彩的答案。但是这些回答不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想让幼儿说说图中有哪些场景,如大树旁边的池塘、风车下面的建筑物所代表的磨坊、山羊旁边的草堆、蜜蜂聚集处所代表的蜂房。可是,无论教师怎么耐心引导,幼儿仍旧无法回答出教师心目中的答案。问题出在哪?这些生活场景是3-4岁的幼儿所不常见的,或是根本没有见到过的。如果不看文字,观摩的教师也不能准确说出某些场景。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
在美术活动中,我在指导幼儿画出窗外的景物时,发现其中一位幼儿在整张纸上只画了一条很长的曲线。我正在思考如何指导他时,他却主动回过头来,饶有兴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了一条长长的龙,正在天空中飞。”经他这么一解释,真的可以想象那条简单的曲线确实犹如在空中飞舞的游龙。我马上投以肯定的微笑,并告诉他:“你的画很有创意,我很喜欢。”这个小案例,使我在进行美术作品评价时更加懂得欣赏幼儿的作品,并在评价过程中,多问问幼儿自己的想法,以及同伴的意见。如果我们贯以成人眼中的“像不像”或是“好不好”来独断地进行判断,结果只会将许多“梵高”式的“小画家”扼杀在摇篮里。我更加相信呵护幼儿那“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守护幼儿那“脆弱的”自信心,远比在这节课中我们教会他绘画什么,画的有多么像重要得多。“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三、赏识幼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与众不同和点滴进步
这是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一件小事,但在我看来,这件小事却让我对“赏识幼儿”的做法产生了由衷的敬畏。周末,我带孩子去姥姥家。由于担心他完不成作业,我建议他把作业拿到姥姥家去写。他虽然很不情愿,但作为去姥姥家的交换条件,他只能接受。他在姥姥家里疯玩了一会儿,便在我的要求下开始无奈地写作业。他写一会儿,走走神;再写一会儿,打个哈欠。半个小时过去了,只写了两行字。我顿时很生气,刚要发火,在一旁围观的姥姥突然感叹道:“我外孙的字写得真好啊!”我也顺势看了一眼,还真是不错。他姥姥又补充道:“你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写不了这么好的字。”为了不扫兴,我什么也没说,但是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儿子完成了语文作业。且不说对与错,这个速度是原来没有达到过的。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为,自认为懂些教育常识的我和没什么文化的母亲对同一现象,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行为。而显然,我母亲做法让孩子备受鼓舞。我为自己这次没有对儿子大发雷霆而庆幸,也为自己不会欣赏孩子而自责。就如同《指南》所指出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的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忽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践行《指南》,让我们从工作中的小事做起。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也许我们认为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正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最后,和大家分享一篇优美而深具教育意义的散文《牵着蜗牛去散步》,劝诫各位家长和教师,请让我们放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态,不要忘了欣赏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中的那些新奇而又有趣的体验,不然,等他们有一天忽然长大了,我们却懊悔自己没有做得更好。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中所表达的,我们何不放慢脚步,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毛连会.科学运用《指南》让孩子健康成长[J].速读:下旬,2014(1).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