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6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圆明园太空信息技术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西村小学065000)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郭振生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西村小学065000)

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手段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技术手段。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使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地运用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效率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为多媒体的教学。在新课改深入人心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的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形象,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创设的课堂氛围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儿童整体和谐的发展。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实现途径。

《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写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吃饭,睡觉,喝水和洗澡的生活场景。在这节课的教学时,由于与学生生活常态差别太大,而学生的认知有限,无法想象。借助电脑技术制作集图片、声音和视频为一体的课件,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无垠的、神秘的太空世界。开课之初,视频展示太空世界,伴随教师悦耳的讲解,神秘而深邃的太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后,利用文字、数字和图片理解太空的生存环境,重点区分与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同。最后,在讲课文中的内容时,学生就进入了浩瀚的太空世界中。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为下一步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能力。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课文题目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文中二到四自然段详细地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的珍贵,用文字再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精炼、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其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联系紧密,先扬后抑,重点突出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清朝后期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很久远,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过程。

1.用“圆明园的布局图”理解其布局特点“众星拱月”。用各地名胜的图片和视频理解其汇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用博物馆、艺术馆里珍贵文物的图片和它们价值的文字介绍,突出园内收藏的文物的珍贵。观看了这些美景和美图,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心中油然而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

2.正当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时,课件出示大火,眼见刚才的美景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灰烬,只留一地残垣断壁,同时教师讲解当时的情景,再出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视频。在课堂上,就出现了一片愤怒之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凸显开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思想上的启示,引发心灵的共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完成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在讲《颐和园》一课时,为获得生动、直观的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课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适当插入声音。第一张是电子地图,显示颐和园在北京的具体位置,第二张是颐和园的平面图。在讲述不同的地方时,放相应的照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颐和园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一次“去”颐和园的旅游。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己用PowerPonit制作一个介绍某一个地方的幻灯片。因为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已经学习过。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制作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幻灯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利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积累

我们正处于社会信息化中,我们要全面实施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是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占主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印象深刻,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信息融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实行的“校校通”工程,各个学校都有电子备课室,与远程教育网联结。实现了网上的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在网上提供了每课的背景、作者简介、相关资料,都是声文并茂。对于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大帮助。开拓了视野,使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加快了,量加大了。不仅让学生接受教师整理好的资料,而且要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利用多媒体去获得知识,扩大知识的积累。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观念和策略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更合理,更高效。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圆明园太空信息技术
梦回圆明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上太空,安个“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