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作者、作品简介
2015-03-16
入选作者、作品简介
周 樊
周樊(1914—1998年),又名凡,字善甫,晚号六松堂老人,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县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周善甫先生曾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民族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会顾问、云南省老干部诗词书画协会顾问和云南省南社研究会顾问。周善甫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桃李遍及海内外。晚年致力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研究,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称作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大道之行》内容简介
大道之真谛,必由历史实践所总结而来。故以孔子之圣德,尚仅止“述而不作”;小于何知?尤不敢妄事臆创。本书之作,也不过是把久遭蔑弃的中华传统大道,溯源竟流地略加拂拭,希望稍获澡雪。殷勤望其重现煜煜光华,以救今曰之偏蔽而已。虽未敢草草从事,但讹误仍终难免。若有乖忤,责在小可;若有可取,则本先贤所赐,实未敢掠美自是,故亦当不无一得。
《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径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因而即以前四个字,作为本书的标题,意在指出:中华文化,即乃人类文化之正源主脉。
中华,自成世界。远从尧舜揖让起,直到清代中叶,堂堂五千年,便以“天下”自任,而逐渐成长起来;一直未曾自居于需要竞存的列国之林。故其所言之道,历来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大道。而不是富国强兵、役民称霸的方略。这说法容或未之前闻,却是真实不虚的宏观认识。不肯定这一特性,便无从理解这悠久庞大的中华文化。
吕昭义
吕昭义,1948年12月生,197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2年毕业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获世界史硕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南亚研究,1985年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赴印度德里大学研究中印关系史。1996年评聘为教授,2009年评为二级教授。
长期从事南亚史、中印关系史、中国西南边疆史科学研究,任云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门史“与南亚东南亚关系”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理论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南亚学会会长。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云南省社科项目5项,出版专著3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藏学珠峰奖”、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奖项6项。
《英帝国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的续篇。随着中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英国世界霸权的动摇与丧失,维护英国对印殖民统治成为英国东方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防范、牵制、隔离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封锁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成为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缓冲国”计划与“战略边界”计划成为实施其政策的两个要点。前者企图使西藏成为在英国控制之下的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后者企图将英属印度东北边界北移至喜马拉雅山脊,建立封锁南亚殖民体系的隔火墙。英国扶持达赖回藏,发动“驱汉”,召开西姆拉会议,推行“武装西藏”、“维护西藏现状”、干扰阻止中国国民政府和平统一西藏,都是为了使辛亥革命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不正常的关系长期化,以实现其“缓冲国”计划。英国制造伪书,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翻案,侵占麦线以南中国固有领土,以实现其“战略边界”计划。本书将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政策及活动置于全球国际局势的变动、英国对外政策及对华政策的全局中考察,梳理事件来龙去脉,力求作出全面客观的评判。
《吕昭义学术文选》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吕昭义先生在南亚史、中印关系史、中国西南边疆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若干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如《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载《历史研究》)、《达旺历史归属论》(载《中国边界史地研究》)、《门巴族色目村魔子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载《史学理论研究》)等。这些成果曾先后获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藏学珠峰奖”、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云南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奖项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