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规划农村水电 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2015-03-16洪耀勋韩宇舟

小水电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电辽宁省规划

洪耀勋,路 奔,韩宇舟

(1.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2.辽宁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科学规划农村水电 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洪耀勋1,路 奔2,韩宇舟2

(1.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2.辽宁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介绍我国水电发展成就及国际地位,特别是农村水电发展的成就及作用,引出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提出如何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论点。从清洁能源、为水利工程增加造血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作用等方面论证了发展农村水电的必要性;并结合辽宁省农村水电发展实际及取得的显著成效,论证了“十二五”农村水电发展成就的基础作用。表1个。

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

1 概 述

近年来,我国水电发展的成绩举世瞩目。2014年国内水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3亿kW,占全国全部装机容量的22.2%,稳居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水电年发电量也超越万亿大关,达到10 661亿kW·h。同时,国内企业掌握的水电技术也遥遥领先。在全球水电装机排名中,我国有5座电站位列前10名,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大批大型及特大型水电项目的顺利建设,带动了行业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引领和推动着世界水电发展的巨大力量。

我国农村水电也取得了骄人成绩,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村水电站46 000多座,装机容量7 100多万kW,年发电量2 200多亿kW·h,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25%。随着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的建设,农村水电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时期发展的阶段特征,坚持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之路。适应发展方式变化,要正确处理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保障农村水电科学、健康发展,对促进辽宁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 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2.1 提高对农村水电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是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动力

水电是技术成熟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可以重复利用,源源不断,而且低碳、环保,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力。但是,它也有其弱点,就是不能保存,如果你不开发利用,它就要随着时间流逝。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不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就是巨大的浪费,同时也不可能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把可保存的化石能源尽量留给后代。所以我国近年来水电行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因此专家认为:“水电是目前全世界惟一可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保障,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水电站为水利工程增加了造血功能,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生命力。近年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电站、观音阁水库水电站、?窝水库水电站、汤河水库水电站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水库生存的主要支柱。锦凌水库安装生态机组,利用生态放流进行发电,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提高了水库效益。土门子水库利用电站发电收益反哺给其他公益项目,使水库防洪、灌溉、生态等各项功能显著发挥,实现水库运营管理良性循环。利用供水发电、利用引水发电、利用弃水发电,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提升利用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水电不仅是清洁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电力支撑,还是广袤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全省东部地区农村水电发展状况来看,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后期收益稳定,效益突出。通过农村水电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百姓和地方政府提高了经济收入,同时还改善和增加了灌溉面积,提高了人畜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促进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提高了农村户通电率,增加了农村用电量,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农村水电的运行,减少了柴薪的砍伐量和煤炭的消耗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成为东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农民摆脱贫困,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根据辽宁省社会用电量统计,“十二五”期间用电量年递增率达到4.41%,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为农村水电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可见发展农村水电意义重大。

2.2 总结“十二五”农村水电发展主要成就,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辽宁省农村水电历经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农村水电站193座,装机容量56.87万kW,年发电量14.64亿kW·h;装机容量开发利用率为59.25%,电量开发利用率为52.69%。其中“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完成电气化项目、代燃料项目、增效扩容项目累计58项,增加装机容量33 100 kW,增加年发电量11 335万kW·h,完成总投资4.80亿元。同时,开展了25条中小河流水能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开展了安全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小水电建设,加强了电站管理工作,提升了农村水电管理水平。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辽宁省的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为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辽宁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见表1)。

表1 “十二五”辽宁省农村水电规划项目实施效益统计

通过对“十二五”农村水电发展成就的总结,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为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补齐农村水电发展短板,促进农村水电科学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已正开发量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安排“十三五”新建电源项目、科学确定规划目标、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水电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也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必要前提。

2.3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是科学编制规划,保障农村水电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关键

农村水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对生态环境影响。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河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做好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意义重大。规划应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应按照“全面规划、综合利用、保护环境、讲求效益、统筹兼顾”的规划原则,以及“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环境保护要求,协调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统筹环境保护工作。

第一,科学分析确定流域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应对流域有关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科学评价,充分研究相关生态环境敏感问题,科学分析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

第二,合理确定重要敏感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应高度重视流域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的保护,避让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集中分布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减小流域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功能的损失。优化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设立物种栖息地保护专章,统筹干支流、上下游水电开发与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合理拟定栖息地保护范围。

第三,统筹规划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结合流域生态保护要求、河流开发规划、梯级开发时序、开发主体以及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情况,统筹梯级电站生态调度、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和栖息地保护等工程补偿措施的布局和功能定位。

第四,对涉及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的梯级,应根据规划开发时序研究提出保护措施。强化水电规划及规划环评的指导约束作用,水电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河流水电开发的依据。项目建设时,应与流域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相协调,已明确作为栖息地保护的河流、区域不得再进行水电开发;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应依据规划环评报告及审查意见,确保实现规划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2.4 明确思路、精心谋划、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目标,合理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和指导性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农村水电发展及大力推进‘民生、平安、绿色、和谐’水电建设,开创新局面”的要求。规划贯穿重在“补短板”,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在提高水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上有突破,在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新举措,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有新发展,在促进生态文明中有新贡献。坚持农村水电服务“三农”,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统筹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利用,严格资源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注重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动技术进步。从强调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转变为有限、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从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水工程的综合利用、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从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从重视新建项目开发,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原有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和持续利用。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村水电发展的新常态,在水利发展总体布局的框架下,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确定农村水电发展目标,深化农村水电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升农村水电管理水平,提高农村水电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引导农村水电科学、有序、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水电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十二五”农村水电的经验与不足,理清当地水力资源开发状况,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思路,科学确定规划目标,合理布局对于科学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引领农村水电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子规划,应高度重视,科学地编制农村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助推农村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由于农村水电公益性强,效益显著,因此国家应广泛加以扶持。

[1] 张博庭,雷定演.加速水电开发亟需推进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4_9.

责任编辑 吴 昊

2015-05-29

洪耀勋(1962-),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工作。 E_mail:hongyaoxun123@163.com

猜你喜欢

水电辽宁省规划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长江水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