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HEC背后:微软免费增值模式的困惑和隐忧
2015-03-16孙永杰
WinHEC背后:微软免费增值模式的困惑和隐忧
蓝戈智库 | 孙永杰
日前,微软WinHEC大会在深圳举行,由于腾讯、360、小米和联想的助阵,一向在中国媒体和评论人中不是热门的微软突然间热了起来,当然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微软新的Windows10操作系统将永久免费提供给中国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此外,小米和联想未来将会发布基于Windows for 10 Phones的智能手机。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就在WinHEC大会之前,微软在其“融合”(Convergence)大会上,负责营销的高管卡塞拉(ChrisCaposella)证实微软软件未来将走向Freemium(免费增值模式),而整个商业模式划分为四个单元:acquire(获取)、engage(交互), enlist(认可)和monetize(创收)。其中在acquire环节主要利用免费策略吸引消费者使用微软的软件。而此次WinHEC无疑是这第一单元或者说第一阶段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践行。尽管业内对于微软这种Windows的推广方式大加赞赏,并认为这有助于Windows10的迅速普及,但仍难掩对微软免费增值模式的困惑与隐忧。
首先看此次Windows10通过360和腾讯相关应用的升级方式。业内人士知道,作为一个系统和应用软件厂商,微软的Windows至今依旧在全球和中国PC市场占据90%以上份额,按理说微软利用自己的推送就可以达到让用户升级的目的(就像苹果iOS和Mac X系统的升级),为何非要借助或者说捆绑别人的应用来实现升级呢?这是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PC市场和用户对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的升级动力不足?如果是这样,那么问题不是在于谁来负责升级,而是微软Windows产品本身。
其次尽管360和腾讯的相关应用占据着中国PC市场(用户)的大部分,但这些用户中的PC究竟有多少是支持触控功能的?不知360、腾讯和微软在合作前是否做过相关的调查,但从这两年PC/平板合一笔记本的销量看,相信绝大多数用户中的PC(包括笔记本和台式机)硬件本身是不支持触控的,既然如此,用户升级Windows10后至少一半的功能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实际的使用价值,反而会增加其使用PC的困惑。与此同时,由于现有的PC用户免费升级到了Windows10系统,就不可避免地减缓了本就处在下滑之中新的PC,尤其是PC/平板合一硬件升级的动力,这对于靠销售PC为生的OEM合作伙伴无疑是一种间接伤害。
接下来看看微软在W inHEC大会上与小米和联想在智能手机,即Windows for 10 Phones的合作。从公布的消息看,小米并非是要推出Windows系统的手机,只是微软向小米发烧友和开发者提供Windows10刷机包而已;至于联想,尽管声称要发布纯正的移动定制版Windows Phone手机,但具体会推出多少款不得而知。
其实微软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之前早有尝试,且当时的厂商远比现在的小米和联想强大。最典型的就是诺基亚,当时诺基亚具有绝对业内领先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和出货量,但微软未能借此扩大自己Windows Phone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且不增反降;其次就是三星和HTC也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均未能扭转Windows Phone的颓势。即便是在微软去年宣布针对9英寸以下移动设备(自然包括智能手机)Windows Phone系统免费之后,依然没有受到OEM厂商的认可,相反,中国另一家生产手机且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厂商华为去年明确表示,其没有通过Windows Phone赚到钱,也没有任何厂商能通过Windows Phone赚到钱,并取消了开发新款Windows Phone设备的计划。看来免费也并非是Windows Phone的杀手锏,根本上还是其给合作伙伴及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如果说上述是本次微软WinHEC大会给业内带来的困惑,那么微软接下来在全球推行的Freemium模式也有隐忧。
虽然微软在阐述Freemium模式时提及了苹果和谷歌的商业模式,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苹果和谷歌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商业模式。例如苹果的iOS和Mac X系统及iWork等应用的所谓免费升级和使用,是为了卖出更多的iPhone、iPad和Mac,这里硬件才是苹果的营收和利润来源。至于谷歌的搜索、邮件、地图、Google Doc等应用的免费,其盈利的核心是广告,但微软现在免费提供的Windows、Office等恰是微软的盈利核心,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微软仍会向企业级用户收费,但毕竟还是损失了消费市场的营收和利润。最后究竟是入不敷出,还是“背着抱着一边沉”或者入大于出,均有待市场检验,但其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