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技术存标准和利益挑战运营商仍有抗衡机会
2015-03-16云晴
特约撰稿人 | 云晴
eSIM技术存标准和利益挑战运营商仍有抗衡机会
特约撰稿人 | 云晴
不可否认,eSIM技术的出现对于运营商业务势必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如果运营商能够理性分析,正确面对,还是有能力抵抗这种冲击的。
长期以来,运营商通过与手机号码绑定的SIM卡,牢牢锁定住大批用户,从而凭借用户的语音与数据消费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eSIM技术应用的升温,运营商的挑战已经来临。而eSIM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自身标准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eSIM发力 标准应先行
2006年,全球手机产业大规模推动充电器标准统一,多国颁布了非强制性法令。2014年,欧盟议会通过一项立法草案,要求到2017年将执行强制的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当时欧洲议会以550票支持、12票反对通过了全面强制统一手机充电器的立法草案,要求手机制造商们为产品使用统一标准的手机充电器。
这一状况多少可以用来参考eSIM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与统一充电器标准一样,如果能够实现落地对最终客户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服务、设备提供商而言,则会存在利益不统一的情况,因此推进会遇到阻力。eSIM是一种可以重复编程的SIM卡,利用这种技术客户的终端能够实现“运营商中立”(客户选择更换运营商时不需像传统方式那样更换SIM卡,而是只需要利用软件对实体或虚拟的eSIM进行重写就可以了)。
三星和苹果游说GSMA实现eSIM技术标准的目标,从客户角度可以说给客户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网络运营商的自由;从自身的角度却是希望能够将客户接触点从运营商那里抢夺过来,同时通过把握用户认证入口掌握云端业务的入口。再往远说,今后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手机、平板以及各类的可能用到运营商通道的设备,都能够绕过运营商,实现产品差异化设计。所有的通信通道都类似被放到了一个“通道服务池”中,应用服务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根本无须看运营商的脸色行事。支持eSIM卡的移动终端,相当于都是全网通,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切换服务,届时那些通过热销终端捆绑客户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挑战运营商 巨头在行动
毋庸置疑,对于竞争力不够强的运营商而言,eSIM技术的出现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如果eSIM仅是单独出现,只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它与类似谷歌推出的Project Fi等产品结合起来,运营商就相当于被整个架空。
谷歌的“Fi”产品是基于T-Mobile/Sprint基础网络的Wi-Fi优先无线服务,允许用户在W-iFi和蜂窝网络之间进行切换。“Fi”将Wi-Fi而非公共无线蜂窝网络作为解决数据接入的首要手段,只有在无法实现Wi-Fi网络接入的情况,客户的语音及数据服务才会转而承载到公共无线蜂窝网络上。使用“Fi”服务的客户可自动在上述运营商的网络和100多万个开放式免费Wi-Fi热点之间进行切换。该服务的包月费为20美元(包含无限量的本地话音、短信、国际短信),数据业务包为10美元/GB。当月客户购买的数据如果没有使用完,将会折现返还给客户。通过将运营商网络与自身网络的混合,再加上一个不受运营商控制的入口,谷歌这样的公司能够把从话音到流量的业务全部转移到自己的网络上。
无独有偶,华为2015年6月推出的“天际通”服务也是eSIM的一个实例。华为通过购买虚拟运营商整合出来的“eSIM+后端网络服务”,对运营商国际漫游利润形成威胁的同时,大大加强了自身终端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天际通”后面存在一个不需要自己建设,不需要依附运营商的规模庞大的Wi-Fi网络:国内700万、国外100万个以上免费Wi-Fi热点,覆盖全球140个国家、70000家宾馆和展馆、3400座机场和1500个航班。这足以引起运营商的警觉。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天华为出于增加终端卖点的目标、在国际漫游市场绕开运营商,谁又能够保证明天没有一个新的角色出现,直接抢夺运营商的主营业务,例如前面提及的Project Fi服务。
障碍尤存 运营商积极应对
如上所述,eSIM服务的普及最终会变成现实,但从目前看还存在许多障碍,所以运营商对这个看起来似乎可以成长为规模庞大的运营网络反应并不激烈。原因在于运营商很清楚“网络资源的聚合和运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而这却是在互联网风生水起之时看起来略显驽钝的运营商最为拿手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天际通”产品的支撑方iPASS在运营上已经出现了多种问题,其中包括流量单价下跌的幅度超出了预想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导致了iPASS大量的裁员。所以说抢得入口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胜利,“天际通”产品目前只能作为布局性产品的原因还是在于客户的使用体验,即覆盖、漫游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公共网络差距尤存。
在“Fi”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认为该服务将会以应用、品牌、无缝网络切换、感知等竞争优势取代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因此谷歌为了推出该服务做了大量的前期布局工作,以实现移动用户与谷歌网络广告、云服务及企业应用等产品和服务进行对接。这其中包括将大量商业热点连接成全国性的无线网络,并在2013年6月宣布和星巴克达成合作推出无限量音乐服务布局应用和内容入口等。从这样的布局可以看到,真正对运营商形成威胁的恐怕还是网络侧的应用服务而非eSIM本身。
如此来看,对于eSIM关注的应是其模式而非简单接入方式的变化,这对于运营商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对某些运营商来说是如此,这当中就有美国的激进运营商。
T-Mobile的CEO John Legere在其博客中称“Fi”服务和T-Mobile 的去电信化计划一样改变着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方向:一方面,T-Mobile利用互联网企业常用的营销方式和手段,迅速形成较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参与活动;另一方面,T-Mobile利用差异化的营销和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有别于传统运营商的产品。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T-Mobile用户数增长了接近800万,移动服务收入增长近17.3%,是目前难得的用户数还在增长的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