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北站下行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2015-03-16李中海
李中海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Research on Upgraded Plan of Yanzhou North Station Down System
LI Zhonghai
兖州北站下行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李中海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
Research on Upgraded Plan of Yanzhou North Station Down System
LI Zhonghai
摘要兖州北站是京沪线和新菏兖日线两大干线的交汇点。在分析兖州北站既有设备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车站近(远)期运量,研究了下行系统纵列布置和下行系统横列布置2个车站改建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下行系统纵列布置方案。
关键词兖州北站;下行系统;纵列布置;横列布置
兖州北站是京沪线和新菏兖日线两大干线的交汇点,是我国联系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陆路口岸,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原与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路网骨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预测近、远期兖州地区的货运总量将分别达到25 183×104t、30 215×104t,既有铁路设备不能适应运输需求,且兖州北站站场结构不合理,急需进行扩能改造。
1既有兖州北站概况
1.1 既有兖州地区概况规划
兖州地区是京沪线与新石线的交汇点,京沪线和新石线通过北环线和南环线相连接,其中南环线为单线,主要为客车径路,此外运行少量摘挂列车及凫村工业站至日照方向的货车;北环线为双线,主要为货车径路;京沪高速铁路从枢纽东部南北向通过,地区内设曲阜东站。地区范围北到京沪线上的姚村站,南到京沪线上的邹城站,西到新石线上的兖州西站,东到新石线上的南陶洛站,共有车站13个,其中曲阜东站为高速客运站,兖州站为普速客运站,兖州北站为区段站,凫村站为工业站,其他为中间站(见图1)。
图1 兖州铁路枢纽现状示意
1.2 兖州北站既有概况
兖州北站位于兖州市大安镇境内,为双向二级五场混合式区段站,京沪上下行正线外包,新石线双线中穿兖州北站,主要办理济南,徐州,菏泽,日照四个方向货物列车的编组、解体、改编等作业,以及客运、货运、军运、装卸和列车到发会让等工作,在鲁西南铁路交通枢纽中心起着重要作用。
上行系统:Ⅰ场(上行到发场)既有到发线12条,其中正线4条、机走线1条;Ⅱ场(上行调车场)既有编发线4条(其中3条能反方向发车),调车线12条,尾部牵出线2条,头部有自动化驼峰1座,驼峰坐北朝南;Ⅴ场(上行到发场)既有到发线10条,其中正线1条。
下行系统:Ⅲ场(下行到发场)既有到发线10条,其中正线3条;Ⅳ场(下行调车场)既有编发线2条,调车线4条,头尾各牵出线1条,头部有小能力驼峰1座,驼峰坐北朝南。
货场及专用线:上行场西侧设有货场,其中尽头式货物线6条,安全线1条;在上行场尾部咽喉接轨的有棉麻、矿山、十四局材料、山托专用线等;上行到发场(Ⅰ场)北端咽喉衔接山东东山古城煤矿专用线(见图2)。
图2 既有兖州北站示意
1.3 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兖州北站1975年京沪铁路复线改造时新建Ⅰ、Ⅱ级运转场,1985年后进行了多次改造:兖石铁路工程引入改造、菏兖铁路工程引入改造、兖州北站扩能改造、新菏兖石铁路增二线工程引入改造、新菏兖石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形成了目前的车站规模和站型。现状兖州北站站场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石正线中穿上下行系统,与站内作业交叉干扰严重;
(2)兖州北站下行调车场能力不足;
(3)机车出入段与正线交叉干扰;
(4)上行系统到、编、发作业不顺畅;
(5)既有车站到发线能力不足。
2车站作业量预测
研究年度近(远)期,兖州北站分方向货物列车对数见表1。
表1 2025(2035)年兖州北站分方向货物列车对数 列
根据研究年度车站办理列车对数,对兖州北站到发场能力、解编能力以及咽喉区能力适应性进行了核定。经计算,到发场Ⅰ场不能满足近(远)期运输需求,到发场Ⅲ场、Ⅴ场,满足近期运输需求,远期能力较为紧张;上行调车场Ⅱ场满足近(远)期解编需求,下行调车场Ⅳ场不满足近(远)期解编需求,需增加2条调车线;根据车流对数计算咽喉区通过能力(见表2)。
表2 兖州北站咽喉区能力利用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兖州北站难以适应近(远)期运输需求,急需扩能改建。
3兖州北站改造方案研究
本次研究结合兖州北站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车场近、远期的能力适应性,分别研究了下行系统纵列布置方案和下行系统横列布置方案等2个改建方案。
3.1 下行系统纵列布置方案(方案Ⅰ)
该方案改建既有下行Ⅳ场为到发场,拆除既有驼峰,将6条既有调车线改为到发线。在既有Ⅰ场东侧(占用既有Ⅰ-1、Ⅰ-Ⅱ道)新建下行调车场,调车场设调车线8条。改建下行京沪正线外包,新建下行调车场,正线改建长度2.9 km,在改建下行京沪正线外侧另建军用到发线1条及军用站台1座。改建后Ⅰ场设到发线11条,其中正线3条,机走线1条,下行到发场(Ⅲ、Ⅳ场)共设到发线16条,其中正线3条。相应改造信号、牵引供电等设施设备(见图3)。
本方案改建后,将原来在既有Ⅰ场办理的新石线下行方向换挂机车以及乘务员继乘作业改至改建后Ⅲ、Ⅳ办理,解决了Ⅰ场到发线能力不足的问题。
图3 下行系统纵列布置方案示意
3.2 下行系统横列布置方案(方案Ⅱ)
该方案新石下行直通线自白家店徐州端咽喉出岔,并行既有线,外包下行调车场(Ⅳ场)引入既有Ⅰ场。改建京沪下行正线,沿新建的新石下行直通线外侧至Ⅰ场南侧,与既有京沪线下行线接轨,正线改建长度7.07 km。既有Ⅳ场外侧增建4条调车线,并与Ⅰ场咽喉区连通。既有Ⅰ场外侧增建4条到发线(含京沪下行正线、新石下行直通正线各Ⅰ条)。拆除既有军用站台并于Ⅰ场东侧还建,预留Ⅰ场至牛王村站段新石下行直通线。
白家店站:徐州端咽喉区相应改建,车站规模维持既有。相应改造信号、牵引供电等设施设备(见图4)。
图4 下行系统横列布置方案示意
4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说明
下行系统纵列布置与下行系统横列布置两个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比较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横列式方案京沪正线改建长度较长,且下行方向调车场与到发场横列布置,作业效率较低。纵列式方案虽然施工过程中对兖州北站作业干扰大,且投资较高,但纵列布置方案正线改建工程较小,对白家店站没有影响,纵列布置方案到发场与调车场纵列、顺向布置,作业效率较高,且投资较为节省。结合相关部门意见,本次研究推荐下行系统纵列式布置方案。
表3 工程投资比较
表4 方案优缺点综合评价
5结束语
纵列式与横列式是铁路区段站的2种基本平面布置形式,对既有区段站进行改造,需要对纵列与横列2种平面布置形式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并结合地区铁路总图规划、车流组织、工程投资以及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布置方案。
本次推荐的兖州北站扩能改造方案实施完毕后,可以解决车站中、南端咽喉区交叉干扰的问题,解决下行调车场调车线和Ⅰ场到发线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石线中穿车站引起的交叉干扰问题,以及上行系统到、发、编不顺畅的问题。如要彻底解决目前兖州北站存在的问题,还需在今后工作中做深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沛燕.提高编组站调车场尾部能力措施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8(9)
[2]姚加林,赵鹏,吴仲文.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度的计算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1)
[3]梁明珠,赵华.路网、区域性编组站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1(3)
[4]顾泽滋.既有线改造桥涵勘察问题探讨[J].铁道勘察,2013(5)
[5]刘忠刚.既有小能力驼峰及调车场扩能改造问题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9)
[6]周革.采空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J].铁道勘察,2012(5)
[7]郭倩倩,谢卫,张小炳,等.基于运行线匹配的区段站直通列车连接问题及算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12)
[8]GB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9]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10]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1]TB10621—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
中图分类号:U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79(2015)02-0072-04
作者简介:李中海(1984—),男,2009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工程师,E-mail:zhonghai.li@163.com。
收稿日期:2015-01-08